-
公开(公告)号:CN11818642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55626.8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nventor: 解文杰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解制氢用设备技术领域内的一种电解水制氢用双极板及其电解抛光方法,双极板包括阳极板和阴极板,阳极板和阴极板板面结构相同,阳极板呈圆形,阳极板正面设有供反应水依次流过的进水口、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出水口;本发明中凸脊上斜坡面的设置配合第一凸出部上曲坡面的设置能提高反应水和扩散层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含气泡的反应水向扩散层集流,促进气液传递;对双极板进行两次电解抛光的流程,依次采用低电位、高浓度电解抛光液进行快速电解和高电位、低浓度电解抛光液进行慢速电解,有效避免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电解抛光过程中受损,使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表面的光滑阻力更小。
-
公开(公告)号:CN11646367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03503.2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解水制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解液循环装置及电解水制氢系统,包括电解槽、电极、循环装置,电解液经循环装置和电解槽往复循环,经电极的电解产生氢和氧,其中:所述循环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电解槽上的排液口、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还包括与排液口依次连接的分离机构、循环泵、换热器、三通电磁阀;本发明中循环装置的设置使得两进液部分使电解槽内的电解液形成稳定的对流,从而使电解液的温度和浓度更好地进行均质,防止电极间存在浓度差;本系统中循环辅助装置的设置,不仅便于对第一喷头进行收纳,降低占用空间,且该驱动过程无需外接电源,通过使用电解液的热量实现作为循环辅助装置的整体动力源,显然实用性和经济性兼备。
-
公开(公告)号:CN113418897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72740.X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材料激发测量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监测探测器、工作试样盘以及滑轨,所述滑轨上活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激发点光源、滤光片、调光镜和发射光接收器,所述激发点光源、滤光片和调光镜在同一竖直线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其中调光镜用于将穿过调光镜的发散光转变成平行光并竖直向下照射,所述发射光接收器位于以所述平行光的照射区域中心点为顶点、与平行光照射区域的竖向中心轴线成45°夹角的空间方向所形成的锥面上。该荧光材料激发测量装置严格按照了在0°方向照度被测样品,并在45°方向观测荧光,由此可显著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该装置还具有操作方便,稳定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306053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514848.6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属于塑料管道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快速易修复聚烯烃管材及其修复工艺方法,本发明通过对普通PP、PE料进行改性,使其具有均匀分布的环氧基团,具有极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磨损,绝缘性好,耐高温,无毒性,质量轻,便于运输与安装,这是一种比普通PP管刚容易修复的优良产品。浸渍树脂的璃纤维织物在光、热和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三维立体交联的不溶、不熔的体型结构分子,单体一旦被引发,产生自由基,分子链即迅速增长而形成大分子,其中梳状大分子聚丙烯酰胺,改善表界面作用,可以改善固化后产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达到管道修复工艺要求、管道的使用和长期可靠性要求,快速易修复聚烯烃管材本身含有环氧基团,可以实现自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317168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514840.X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属于反渗透膜功能化改性领域,尤其是一种季铵盐表面改性的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的季铵盐表面改性的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集可靠性、高脱盐特性以及抗微生物侵蚀等优点于一身,拥有稳定的分离膜工艺,具有低故障率,以及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运行压力低、低耗能、大通量、高出水量、抗污染、运行稳定,在高流速下应具有高效脱盐率,具有较高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能在较低操作压力下发挥功能,能耐受化学或生化作用的影响,通过引入季胺基,制成季胺基团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提高了膜的抗水解和抗氧化能力,季胺基使膜带正电,提高了膜抗金属阳离子污染的能力,具有广泛的实用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542770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815259.6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nventor: 解文杰
IPC: C09K11/7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荧光材料由采用固相焙烧工艺制造的化学通式为Mg1-xLu1-ySi2O5N:yCe3+,xMn2+表示的组份组成,其中Mg1-xLu1-ySi2O5N为基质,Ce3+、Mn2+为在基质中共掺杂的发光离子;表示组份比的x、y分别为0<x<0.3、0<y<0.04,所述荧光材料具有320nm和355nm两个激发峰,其峰半宽度290nm~370nm,覆盖近紫外LED芯片的365nm发射峰。所述荧光材料具有602nm、673nm双发射峰,改变掺杂离子Mn2+的配比,可以调节发射峰的发射强度,演色性好,采用焙烧工艺,制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418897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110672740.X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材料激发测量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监测探测器、工作试样盘以及滑轨,所述滑轨上活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激发点光源、滤光片、调光镜和发射光接收器,所述激发点光源、滤光片和调光镜在同一竖直线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其中调光镜用于将穿过调光镜的发散光转变成平行光并竖直向下照射,所述发射光接收器位于以所述平行光的照射区域中心点为顶点、与平行光照射区域的竖向中心轴线成45°夹角的空间方向所形成的锥面上。该荧光材料激发测量装置严格按照了在0°方向照度被测样品,并在45°方向观测荧光,由此可显著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该装置还具有操作方便,稳定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502161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110672733.X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C09K1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DP用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选取分子通式为Y0.9‑x(La,Sc,Bi)xBO3:Eu3+的荧光材料,式中,0≤x≤0.1,将荧光材料制成荧光体颗粒备用;制备纳米SiO2微球悬浮液备用;将荧光体颗粒与纳米SiO2微球悬浮液按4:1‑1:1.5的质量比混合并搅拌均匀,经40‑60℃低温蒸发干燥将水分去除后,再在保护性气氛中进行500‑550℃热处理,进而得到包覆有保护层的荧光体材料。本发明制得的荧光材料色纯度和亮度均达到较高水平,能满足PDP的使用需求;并且,该荧光体材料采用纳米SiO2微球颗粒作为包覆保护层,保护层均匀致密,在保证良好的发光、透光性能前提下,显著降低了荧光体材料受水热环境的影响,有助于荧光体材料的亮度维持,避免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屏的显示质量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3502161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672733.X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C09K1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DP用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选取分子通式为Y0.9‑x(La,Sc,Bi)xBO3:Eu3+的荧光材料,式中,0≤x≤0.1,将荧光材料制成荧光体颗粒备用;制备纳米SiO2微球悬浮液备用;将荧光体颗粒与纳米SiO2微球悬浮液按4:1‑1:1.5的质量比混合并搅拌均匀,经40‑60℃低温蒸发干燥将水分去除后,再在保护性气氛中进行500‑550℃热处理,进而得到包覆有保护层的荧光体材料。本发明制得的荧光材料色纯度和亮度均达到较高水平,能满足PDP的使用需求;并且,该荧光体材料采用纳米SiO2微球颗粒作为包覆保护层,保护层均匀致密,在保证良好的发光、透光性能前提下,显著降低了荧光体材料受水热环境的影响,有助于荧光体材料的亮度维持,避免等离子体平板显示屏的显示质量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3248171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514861.1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C04B24/26 , C08F283/06 , C08F220/06 , C08F212/14 , C08F8/44 , C08F8/40 , C04B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属于建筑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空间位阻减少泥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提高聚羧酸减水剂性能,利用纳米二氧化硅分散体溶于碱性溶液特点,将纳米二氧化硅溶液pH值为10~11之间的聚羧酸减水剂里,在混凝土加工使用过程中,由于添加的减水剂量为水量1~3%,添加量较少,迅速降低了体系的pH值,通过搅拌,迅速释放出纳米二氧化硅,均匀的分散在水体中,有效避免的纳米的团聚效应,进而提高了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混凝土工作性能,减少混凝土拌合物的掺水量,对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减水性,且不影响高混凝土后期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