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洗机的水泵蜗壳

    公开(公告)号:CN11468809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011635908.1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洗机的水泵蜗壳,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上壳体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动力部件上部的第一容置腔,下壳体上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动力部件下部的第二容置腔,下壳体侧下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二动力部件的第三容置腔、底部开有供水进入第三容置腔中的第二进水口、侧部开有自第三容置腔输出的出水口。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为底部喷淋供水,第三容置腔为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两路水流的动力由相应的泵独立供给,提高了各路水流的扬程及水流量,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第三容置腔所对应的型线由经过至少4个点的曲线拟合而成从而使第三容置腔形成沿水流流通方向逐渐扩张的流道结构,有利于对出水进行增压,提高扬程,满足水流高位输送的要求。

    一种分水阀及应用有该分水阀的清洗机

    公开(公告)号:CN11468831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35877.X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水阀及应用有该分水阀的清洗机,分水阀包括壳体、挡板、密封件、驱动组件,壳体侧部具有进水口,顶部具有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具有能将其分隔为对应第一出水口的第一腔体及对应第二出水口的第二腔体的隔板,隔板的上部设置有能将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相连通的开口;挡板能转动地设于隔板上;密封件能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二腔体中。本发明分水阀的分水腔与清洗机的出水口直接对接,不仅装配方式更加简单、便利,而且提高了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本发明通过密封件与挡板的配合将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交替开闭,实现了对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的单独、绝对密封,从而提高了分水状态下的密封性及可靠性,有利于提高分水效果。

    一种水泵的蜗壳结构及双泵系统、清洗机

    公开(公告)号:CN11468808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29713.6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泵的蜗壳结构,水泵的蜗壳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上壳体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动力部件上部的第一容置腔,下壳体上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动力部件下部的第二容置腔,下壳体侧部开有供水进入第二容置腔中的第一进水口、下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二动力部件的第三容置腔,下壳体的底部开有供水进入第三容置腔中的第二进水口、侧部开有自第三容置腔输出的出水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放式水泵的蜗壳结构,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为底部喷淋供水,第三容置腔为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两路水流的动力由相应的泵独立供给,提高了各路水流的扬程及水流量,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上壳体与下壳体便于拆装,可对上壳体及下壳体进行清洗,避免细菌滋生。

    一种用于清洗机的喷淋臂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8078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45054.5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洗机的喷淋臂,包括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本体,本体中部具有集水腔,本体一侧具有与集水腔相连通的第一流道,本体另一侧具有与集水腔相连通的第二流道,集水腔所对应的型线包括呈中心对称的第一线段、第二线段,第一线段包括相互衔接且弧度不同的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第二线段包括相互衔接且弧度不同的第三圆弧段、第四圆弧段。沿水流流动方向,该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使集水腔形成渐开式的蜗壳结构,该结构有利于增大输出水流的水压,从而提高水流喷射扬程;第一线段、第二线段均包括相互衔接且弧度不同的两圆弧段,该结构以尽可能少的圆弧结构实现了蜗壳的离心作用,并减少了能量损失,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喷射水流的扬程。

    一种清洗机
    5.
    发明公开
    一种清洗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68077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29763.4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第一出水结构、第二出水结构及泵水机构,沥水板包括能相互拼接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沥水区域的底壁向上延伸形成贴近第一部分的下壁面布置的装配台,该装配台的下方具有与所述泵水机构流体连通的分水腔,供水管道的下端穿过第一部分与分水腔相连接并将第一部分压紧在装配台上,第二部分与箱体底部脱卸式连接。本发明将沥水板设置为可相互拼接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体积很小,仅用于装配供水管道,第一部分作为固定部分在出厂时被供水管道约束在箱体底部,第二部分覆盖了沥水区域主体范围,其与箱体脱卸式连接,在需要对沥水区域进行清理时,取消第二部分与箱体的约束关系,将第二部分取出即可。

    一种洗涤用金属容器及该金属容器的防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3156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110738991.3

    申请日:2021-06-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涤用金属容器及该金属容器的防锈方法,洗涤用金属容器包括金属箱体、金属盒体、电解水模块、紫外灯,金属盒体设于金属箱体的外侧壁上,电解水模块具有阳极、阴极,阳极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在电解时起到催化作用的电解催化剂,阳极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能在光照射下产生电子的光催化剂;紫外灯用于提供能照射向阳极第二侧面上的光线。在金属盒体中充满水作为导电介质的状态下,紫外灯照射阳极表面的光催化剂,产生大量电子,该电子通过阳极、金属盒体中的水、金属盒体、金属箱体形成电回路,从而持续为金属箱体补充电子,防止金属箱体因丢失电子而氧化生锈;在将电解水模块置于洗涤用水中时,可以产生电解水,提高清洗效果。

    一种洗涤用金属容器及该金属容器的防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31562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110738991.3

    申请日:2021-06-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涤用金属容器及该金属容器的防锈方法,洗涤用金属容器包括金属箱体、金属盒体、电解水模块、紫外灯,金属盒体设于金属箱体的外侧壁上,电解水模块具有阳极、阴极,阳极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在电解时起到催化作用的电解催化剂,阳极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能在光照射下产生电子的光催化剂;紫外灯用于提供能照射向阳极第二侧面上的光线。在金属盒体中充满水作为导电介质的状态下,紫外灯照射阳极表面的光催化剂,产生大量电子,该电子通过阳极、金属盒体中的水、金属盒体、金属箱体形成电回路,从而持续为金属箱体补充电子,防止金属箱体因丢失电子而氧化生锈;在将电解水模块置于洗涤用水中时,可以产生电解水,提高清洗效果。

    一种水流系统及清洗机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4529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467934.6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流系统及清洗机,水流系统包括喷臂及导流座,喷臂的底壁上开有进水口,喷臂中具有与进水口相连通的流道,导流座的下部和/或底部具有入水口、顶部具有与喷臂的进水口相对应连接的上端口,导流座的顶部设置有能与喷臂进水口相插配连接的插接部,上端口位于该插接部的顶部。本发明的导流座与喷臂进水口相插配连接,插接部与进水口之间形成有装配间隙,流道的喉口向进水口处延伸且延伸至装配间隙处,这样,在清洗过程中,喷臂的负压区域位于进水口内侧,而喷臂流道的其他部位均为正压,该正压可将少量水压入装配间隙中,从而对进水口进行水封,避免进水口处漏液或吸入气体,从而提高水流喷射扬程及清洗效果。

    一种叶轮结构及双泵系统、清洗机

    公开(公告)号:CN11468807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35838.X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轮结构及其应用,叶轮结构具有位于中心的轴及多个在轴的外周壁上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叶片,叶片具有相互衔接的上段及下段,上段为离心叶片,下段为自上而下沿轴的转动方向逐渐弯曲的轴流叶片,该轴流叶片由具有第一弧度的第一片体与具有第二弧度的第二片体相互衔接而成。本发明的开放式双泵系统中,位于上部的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及上叶轮为底部喷淋供水,位于下部的第三容置腔及叶轮结构为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由于两路水流的动力由相应的泵独立供给,提高了各路水流的扬程及水流量,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本发明的双泵系统便于拆装,将上壳体自下壳体上拆下,可对上壳体、上叶轮及下壳体进行清洗,避免细菌滋生。

    一种用于清洗机的喷淋臂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8078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44948.2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洗机的喷淋臂,包括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本体,本体中部具有集水腔,本体一侧具有与集水腔相连通的第一流道,本体另一侧具有与集水腔相连通的第二流道,集水腔所对应的型线包括呈中心对称的第一线段、第二线段,第一线段包括相互衔接且弧度不同的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第二线段包括相互衔接且弧度不同的第三圆弧段、第四圆弧段。沿水流流动方向,该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使集水腔形成渐开式的蜗壳结构,该结构有利于增大输出水流的水压,从而提高水流喷射扬程;第一线段、第二线段均包括相互衔接且弧度不同的三段圆弧段,该结构以尽可能少的圆弧结构实现了蜗壳的离心作用,并减少了能量损失,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喷射水流的扬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