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2241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111015359.2

    申请日:2021-08-3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涂布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涂布质量检测方法包括:判断检测位置属于基材的第一涂布区域还是第二涂布区域;根据判断结果获取第一涂布区域沿基材的传动方向的第一实际涂布长度和第二涂布区域沿基材的传动方向的第二实际涂布长度;根据第一实际涂布长度和第二实际涂布长度调整待涂布的第一涂布区域和第二涂布区域的涂布长度,以将待涂布的第一涂布区域的涂布长度和待涂布的第二涂布区域的涂布长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能够使待涂布的第一涂布区域的涂布长度和待涂布的第二涂布区域的涂布长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以使第一涂布区域和第二涂布区域的涂布长度均满足生产需求,提高涂布质量。

    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单体以及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5210925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180006321.0

    申请日:2021-02-04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单体以及电池。电极组件,其包括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沿卷绕方向卷绕并形成卷绕结构,卷绕结构包括弯折区。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均包括位于弯折区的多个弯折部。其中,负极极片中的至少最内侧的一个弯折部为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外侧的单位面积活性物质容量大于第一弯折部内侧的单位面积活性物质容量;和/或,正极极片中的至少最内侧的一个弯折部为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外侧的单位面积活性物质容量大于第二弯折部内侧的单位面积活性物质容量。这种结构的电极组件中极片的至少部分区域的活性物质布置更为合理,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极片、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54020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419419.4

    申请日:2024-04-0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极片、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制造方法。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复合集流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互连接的集流体本体和连接部,第一方向与集流体本体的厚度方向相互垂直。沿第一方向,连接部具有背离于集流体本体的分切面,沿复合集流体的厚度方向,集流体本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连接部具有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共同形成第一涂覆区。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于第一涂覆区。连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连接本体,连接本体与集流体本体的沿第一方向的端面连接,沿第一方向,第一连接件凸出于连接本体且连接于第一表面或第三表面。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93695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186322.5

    申请日:2023-0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主体部呈圆柱状。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反,沿主体部的轴向,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设置于主体部的同一端,第一极耳的导电率小于第二极耳的导电率。沿主体部的轴向,第一极耳具有背离主体部的第一表面,第二极耳具有背离主体部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二表面的面积。通过将第一极耳的第一表面的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二极耳的第二表面的面积,从而在装配电池单体的过程中便于对极性不同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进行区分和识别,无需对电极组件进行二次定位即可进行装配,有利于降低电极组件后续的装配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