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式电芯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9380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610195073.X

    申请日:2016-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具有第一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具有第二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且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端处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卷绕起始端的厚度方向的内侧;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以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离开;第一极耳,与第一集流体电连接;第二极耳,与第二集流体电连接。第二极片围绕第二卷绕起始端卷绕形成的第一个半圈为第二极片第一层,第二极片第一层和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端彼此相对并且之间不设置有隔离膜。本发明的卷绕式电芯能减少隔离膜的使用量,并降低卷绕式电芯的厚度,提高卷绕式电芯的能量密度。

    卷绕式电芯及卷针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93805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610195191.0

    申请日:2016-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及卷针。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具有第一集流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且在第一卷绕起始端具有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的空白第一集流体;第二极片,具有第二集流体和第二活性物质层,且在第二卷绕起始端具有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的空白第二集流体,且空白第二集流体处于空白第一集流体的内侧;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以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离开;第一极耳,与空白第一集流体电连接;第二极耳,与空白第二集流体电连接。在长度方向上,空白第一集流体的第一端部超出空白第二集流体的第二端部,且第一极耳的位置超出空白第二集流体的第二端部,隔离膜的第三卷绕起始端位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之间。

    一种充电方法和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29508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0809064.5

    申请日:2016-09-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和装置。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包括对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包括第一充电阶段和第二充电阶段;第一充电阶段包括至少两个充电子阶段,在每个充电子阶段中,对电池进行恒功率充电,以及对电池进行恒流放电;在第二充电阶段中,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电池阳极析锂的问题以及因此导致的电池安全隐患的问题。

    卷绕式电芯及卷针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93805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0195191.0

    申请日:2016-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及卷针。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具有第一集流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且在第一卷绕起始端具有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的空白第一集流体;第二极片,具有第二集流体和第二活性物质层,且在第二卷绕起始端具有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的空白第二集流体,且空白第二集流体处于空白第一集流体的内侧;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以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离开;第一极耳,与空白第一集流体电连接;第二极耳,与空白第二集流体电连接。在长度方向上,空白第一集流体的第一端部超出空白第二集流体的第二端部,且第一极耳的位置超出空白第二集流体的第二端部,隔离膜的第三卷绕起始端位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之间。

    卷绕式电芯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93804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0195073.X

    申请日:2016-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具有第一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具有第二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且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端处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卷绕起始端的厚度方向的内侧;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以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离开;第一极耳,与第一集流体电连接;第二极耳,与第二集流体电连接。第二极片围绕第二卷绕起始端卷绕形成的第一个半圈为第二极片第一层,第二极片第一层和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端彼此相对并且之间不设置有隔离膜。本发明的卷绕式电芯能减少隔离膜的使用量,并降低卷绕式电芯的厚度,提高卷绕式电芯的能量密度。

    卷绕式电芯
    6.
    发明公开
    卷绕式电芯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58139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760777.7

    申请日:2016-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具有第一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具有第二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且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端处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卷绕起始端的厚度方向的内侧;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以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离开;第一极耳,与第一集流体电连接;第二极耳,与第二集流体电连接。在长度方向上,隔离膜的第三卷绕起始端位于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端的外侧,沿远离第二卷绕起始端的第二端部的方向延伸且不回折。本发明的卷绕式电芯能减少隔离膜的使用量,降低卷绕式电芯的厚度,提高卷绕式电芯的能量密度。

    卷绕式电芯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302110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1610237344.3

    申请日:2016-04-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具有第一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具有第二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的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段具有空白第二集流体;隔离膜,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离开;第一极耳,与第一集流体电连接;第二极耳,固定于空白第二集流体。第一极片的第一卷绕起始段包括:主体部,处于第二卷绕起始段的外侧,且主体部长度大于第二卷绕起始段的长度;回折部,处于主体部的内侧,回折部不与第二极耳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回折部具有空白第一集流体。第一极耳的位置超出第二卷绕起始段的端部;隔离膜的第三卷绕起始段向内侧回折且位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之间。

    卷绕式电芯
    8.
    发明公开
    卷绕式电芯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05990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08246.9

    申请日:2016-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具有第一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具有第二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且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端处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卷绕起始端的厚度方向的内侧;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以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离开;第一极耳,与第一集流体电连接;第二极耳,与第二集流体电连接。第二极片围绕第二卷绕起始端卷绕形成的第一个半圈为第二极片第一层,第二极片第一层和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端彼此相对并且之间不设置有隔离膜。本发明的卷绕式电芯能减少隔离膜的使用量,并降低卷绕式电芯的厚度,提高卷绕式电芯的能量密度。

    卷绕式电芯
    9.
    发明公开
    卷绕式电芯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54452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759063.4

    申请日:2016-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卷绕式电芯包括:第一极片,具有第一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一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具有第二集流体和涂覆在第二集流体表面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且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端处于第一极片的第一卷绕起始端的厚度方向的内侧;隔离膜,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以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离开;第一极耳,与第一集流体电连接;第二极耳,与第二集流体电连接。在长度方向上,隔离膜的第三卷绕起始端位于第二极片的第二卷绕起始端的外侧,沿远离第二卷绕起始端的第二端部的方向延伸且不回折。本发明的卷绕式电芯能减少隔离膜的使用量,降低卷绕式电芯的厚度,提高卷绕式电芯的能量密度。

    一种可挠式电池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82410B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310715269.3

    申请日:2013-12-23

    Inventor: 罗宇 曾巧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挠式电池组,包括包装膜、填充于包装膜内的电解液和封装于包装膜内的至少两个电连接的电芯,电芯中至少一个为柔性电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在电池组中设置柔性电芯作为可挠部分,使得电池弯曲发生在柔性电芯部分,这样就可以避免应力对电芯本身性能的影响,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提高电池组的弯曲能力。并且本发明还能减少不规则弯曲现象的发生,减少包装膜的弯曲压力,从而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由于在电池组引用了柔性电池,从而可以减少粘接层等外在结构的使用,从而提高包装膜内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从而延长电池的续航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