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8614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10641.X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地质局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便捷式矿井硬煤采样装置,由上至下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底座,驱动模块包括外壳及外壳内部的电机、液压装置和钻头,外壳的外侧面上设有把手,电机连接钻头顶部,用于驱动钻头转动,电机和钻头固定连接隔离板,液压装置连接并能驱动隔离板上下移动,从而驱动钻头移动;钻头的底部穿过底座,并露出底座的下表面,能够钻进煤层进行取样,底座能够阻挡飞溅的煤粒,避免损伤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控制模块电连接电机和液压装置,用于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液压装置的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9413834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18317.6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地下气化炉充分燃烧及监测炉膛内壁变形的方法,包括:将气化管沿着竖直井下放至竖直井底部,水平设置的地下气化炉的前端与竖直井底部连通,气化管底部设有可转动的探测笼,探测笼是由横纵交错的应力感应光纤编织而成,气化管设有两个出气口,均伸入探测笼内,出气口设有点火器;将探测笼转动至一个出气口向下,将探测笼放置在气化炉炉膛前端的底面上,点火燃烧,与炉膛接触的应力感应光纤实时监测应力数据;转动探测笼,使得一个出气口正对炉膛前端的一侧,探测笼的侧壁接触炉膛该侧壁,点火燃烧,与炉膛侧壁接触的应力感应光纤实时监测应力数据;按照上一步,燃烧气化炉膛的另一侧;按照上一步,燃烧气化炉膛的顶部。
-
公开(公告)号:CN11893763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87989.4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 中煤地(北京)地质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33/22 , E21B43/295 , G01N31/12 , G01N3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煤炭资源气化采出的实验装置及实验采出方法,所述实验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气化剂单元、气化炉和检测单元,气化剂单元包括混合仓以及与混合仓并联的水蒸气气罐、二氧化碳气罐、氧气气罐,用于向气化炉提供混合气化剂;气化炉内包括上部的炉膛和下部的炉渣膛,炉膛与炉渣膛之间设有多孔支撑板,用于支撑炉膛内的模拟煤层;模拟煤层内设有空置的水平的加热腔,加热腔内设有可移动的螺旋支架,用于支撑应变感应光纤和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模拟煤层的应力变化和加热腔内的温度;螺旋支架内部的中心设有通气管,通气管水平设置,一端连接混合仓,另一端处于加热腔内且设有点火装置,用于将混合气化剂输入加热腔,并点燃模拟煤层。
-
公开(公告)号:CN11796725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70798.2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气量预测的深部煤储层的煤层气开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目标煤储层进行地质勘测,获得其地质性质;S2:根据地质性质的不同,将同一个煤储层划分为若干个开采区域;S3:分别对每个开采区域进行吸附气量预测;S4:根据各个开采区域的预测吸附气量,对每个开采区域制定不同的开采策略;S5:依据不同的开采策略开采对应的开采区域,得到实际产气量,并将实际产气量与对应的预测吸附气量进行比较,验证预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5835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557623.4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截取长度的吸附装置,包括溢流进液器和若干根首尾相接的吸附柱,上方的吸附柱的底端通过截断自流器连接下方的吸附柱的顶端;溢流进液器的横截面为圆环形,包括内层侧壁、外层侧壁和置液腔,内层侧壁的外表面套接在最上方的吸附柱的外壁,内层侧壁的顶面与吸附柱外壁的顶面齐平,内层侧壁的顶面低于外层侧壁的顶面;截断自流器为套层结构,且横截面为方形,上方吸附柱的底端连接内层圈的顶部,相邻的下方吸附柱的顶端连接内层圈的底部;内层圈的任意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设有可开合的阻断分部,外层圈对应阻断分部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可移动的推动板,推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阻断分部,用于向内推动阻断分部,使得两个阻断分部扣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357381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88754.3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井下安全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井下自救器。井下自救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报警定位组件和插销,下壳体的一端与上壳体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上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上插销座,下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下插销座,报警定位组件安装于下壳体,报警定位组件适于发出报警信号和定位信号,插销安装于上插销座且可相对于上插销座移动,插销通过连接件与报警定位组件的触发端连接,插销可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锁定状态,插销与下插销座连接,在解锁状态,插销往远离下插销座的方向移动,以带动连接件触发报警定位组件。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井下自救器,使得井下自救器还具有报警功能和定位功能,增加了井下自救器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26868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74622.5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井下安全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井下头部安全防护装置。井下头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弹性面罩、透气壳体、粉尘过滤组件和头带,弹性面罩内形成有容纳腔,弹性面罩的第一端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弹性面罩的前部设有透明镜片,弹性面罩上设有与透气壳体相匹配的连接孔,透气壳体安装于连接孔处,透气壳体形成有安装槽,透气壳体设有通气孔,透气壳体位于开口和透明镜片之间,粉尘过滤组件安装于安装槽处,粉尘过滤组件适于对通过通气孔进入容纳腔的气体进行过滤,头带适于连接弹性面罩和安全帽。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井下头部安全防护装置,实现了对井下作业人员吸入气体进行粉尘过滤,使得防护装置具有多种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601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1017575.4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 宁夏煤层气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拟煤层气井微生物注入协同微地震监测的实验装置,包括实验槽以及与实验槽连接的压裂液注入单元、微地震监测单元和气液检测单元,实验槽内部设置模拟煤层、至少一个注入井和至少一个注水井,注入井连接压裂液注入单元,用于向模拟煤层内注入压裂液和生物剂,注水井用于向模拟煤层内补水;压裂液注入单元包括菌液罐、粗砂罐、细砂罐及对应的输送泵;微地震监测单元包括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处理装置,传感器埋设在模拟煤层中,用于实时监测模拟煤层的内部变化情况;实验槽设有排液管和排气管,气液检测单元包括液体分析仪和气体分析仪,排液管连接液体分析仪,排气管连接气体分析仪。
-
公开(公告)号:CN116124883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418022.9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IPC: G01N29/02 , G06Q50/02 , G01N29/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砂含油率检测设备及在油砂资源储量评价中的应用,由内至外包括处理筒和集液筒,处理筒的底部连接转动控制装置,用于带动处理筒转动,从而将处理筒内部的油水混合液甩出至集液筒,集液筒通过管道连接检测筒,用于定量检测所述油水混合液中的含油量;处理筒的顶面具有第一开口,允许处理筒上方的挤压头通过第一开口进入处理筒并挤压破碎处理筒内的油砂,将油砂中的油挤出;处理筒的侧面为双层筒壁,每层筒壁都均匀设置若干排液孔,两层筒壁之间设有可拆卸的活动隔板,用于在挤压破碎油砂时阻挡处理筒内的物料进入集液筒;处理筒的顶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的若干喷头通过排液孔穿入处理筒内,用于向处理筒内输入水。
-
公开(公告)号:CN11812849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572009.3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 中煤地(北京)地质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B43/22 , E21B43/2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层压裂联合生物增产的实验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料液单元、输送单元、实验单元和检测单元,原料液单元包括调配混合罐和若干个原料罐,用于分别将菌液、营养液、压裂液和粗细砂输入调配混合罐内;调配混合罐通过输送单元的泵连接实验单元,为实验单元输入不同的原料液,进行生物增产和压裂的实验;实验单元包括若干个并联的实验槽,用于分别进行实验,每个实验槽的出口都通过管道连接输送单元,实现实验槽的循环实验;实验槽通过管道连接对应的分离装置,分离装置连接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包括气体检测器、液体检测器和固体检测器,用于分析实验前后实验槽内的气、液、固成分的变化,进而评价煤层压裂联合生物增产的实验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