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夹具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39191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111588581.1

    申请日:2018-10-22

    Inventor: 辻知宏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恰当地维持夹具单元的臂构件的闭合状态的内窥镜夹具。本发明的内窥镜夹具(1)包括:臂构件(11),其具有一对臂(12、13)闭合的闭合形态和一对臂(12、13)相互分开的张开形态;操作线(62),其通过向顶端侧移动而使臂构件(11)从闭合形态向张开形态转变;弹性构件(36),其连结于臂构件(11);以及限制部(75),其设在比弹性构件(36)靠基端侧的位置,在臂构件(11)处于闭合形态时,在由弹性构件(36)产生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操作线(62)被向顶端侧施力,另一方面,限制部(75)通过对操作线(62)赋予与该弹性力抗衡的力而限制操作线(62)向顶端侧的移动,从而限制臂构件从闭合形态向张开形态转变。

    夹子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371362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680003296.X

    申请日:2016-05-11

    Abstract: 本发明的夹子装置包括:按压管,其具有贯穿路径;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其以自所述按压管的顶端突出的方式向所述贯穿路径内插入;操作线,其连接于所述第一臂部,并使所述第一臂部相对于所述按压管进退;以及移动调整机构,其在后退操作所述操作线预定量时使所述第二臂部追随于所述第一臂部的后退而臂后退。

    内窥镜夹具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955082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1880099212.6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内窥镜夹具包括:臂构件,其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线构件,其以能够操作所述臂构件的方式构成,并连结于所述臂构件;手柄,其由操作者把持;滑动件,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手柄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并连结于所述线构件;以及限制器,其以能够限制所述滑动件的移动范围的方式构成,并设于所述手柄。所述臂构件具有闭合形态、第一张开形态以及第二张开形态这三个形态。所述滑动件通过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手柄的相对移动使所述臂构件转变为所述闭合形态、所述第一张开形态以及所述第二张开形态。所述限制器通过所述限制器与所述滑动件的接触来限制所述滑动件的使所述臂构件从所述第一张开形态向所述第二张开形态进行转变的移动。

    内窥镜夹具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91914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588581.1

    申请日:2018-10-22

    Inventor: 辻知宏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恰当地维持夹具单元的臂构件的闭合状态的内窥镜夹具。本发明的内窥镜夹具(1)包括:臂构件(11),其具有一对臂(12、13)闭合的闭合形态和一对臂(12、13)相互分开的张开形态;操作线(62),其通过向顶端侧移动而使臂构件(11)从闭合形态向张开形态转变;弹性构件(36),其连结于臂构件(11);以及限制部(75),其设在比弹性构件(36)靠基端侧的位置,在臂构件(11)处于闭合形态时,在由弹性构件(36)产生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操作线(62)被向顶端侧施力,另一方面,限制部(75)通过对操作线(62)赋予与该弹性力抗衡的力而限制操作线(62)向顶端侧的移动,从而限制臂构件从闭合形态向张开形态转变。

    结扎装置及卡合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9485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1880100286.7

    申请日:2018-12-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易于将夹具单元安装于护套且在安装时夹具单元不易自护套脱离的结扎装置及卡合方法。在该结扎装置(1)中,包括第一臂(311)和第二臂(312)、压管(7)、操作线(5)、护套(6)、以及具有相互连结从而使所述压管(7)卡合于所述护套(6)的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的连接机构(2),所述连接机构(2)构成为能够利用所述操作线(5)切换为解除了所述压管(7)与所述护套(6)的卡合的解除形态和所述压管(7)卡合于所述护套(6)的卡合形态。

    内窥镜夹具及其制造方法、夹具的张开宽度的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318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24004.5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夹具及其制造方法、夹具的张开宽度的调整方法。本内窥镜夹具包括:臂构件,其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线构件,其以能够操作臂构件的方式构成,并连结于臂构件;手柄,其由操作者把持;滑动件,其以能够相对于手柄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并连结于线构件;以及限制器,其以能够限制滑动件的移动范围的方式构成,并设于手柄。臂构件具有闭合形态、第一张开形态以及第二张开形态这三个形态。滑动件通过滑动件与手柄的相对移动使臂构件转变为闭合形态、第一张开形态以及第二张开形态。限制器通过限制器与滑动件的接触来限制滑动件的使臂构件从第一张开形态向第二张开形态进行转变的移动。

    医疗设备、供给器和夹具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13194851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980081571.3

    申请日:2019-12-11

    Abstract: 结扎装置包括:处置部;细长的动力传递构件,其用于操作处置部;以及连接件,其将动力传递构件和处置部以能够断开的方式连结。连接件具有:钩,其具有在自动力传递构件承受的力的作用下变形的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以及基体,其能够与钩卡合。在动力传递构件和夹具单元连结的连结状态下,第一变形部处于远离基线的位置。基线是穿过连结状态的钩与基体间的接触部分和第二变形部的线。

    内窥镜夹具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5508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880098858.2

    申请日:2018-10-22

    Inventor: 辻知宏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恰当地维持夹具单元的臂构件的闭合状态的内窥镜夹具。本发明的内窥镜夹具(1)包括:臂构件(11),其具有一对臂(12、13)闭合的闭合形态和一对臂(12、13)相互分开的张开形态;操作线(62),其通过向顶端侧移动而使臂构件(11)从闭合形态向张开形态转变;弹性构件(36),其连结于臂构件(11);以及限制部(75),其设在比弹性构件(36)靠基端侧的位置,在臂构件(11)处于闭合形态时,在由弹性构件(36)产生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操作线(62)被向顶端侧施力,另一方面,限制部(75)通过对操作线(62)赋予与该弹性力抗衡的力而限制操作线(62)向顶端侧的移动,从而限制臂构件(11)从闭合形态向张开形态转变。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72671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680003319.7

    申请日:2016-05-18

    Inventor: 佐竹基 辻知宏

    Abstract: 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包括:按压管,其具有贯穿路径;夹具主体,其具有第一臂部,该夹具主体以所述第一臂部自所述按压管的顶端突出的方式向所述贯穿路径内插入;第二臂部,其以向所述按压管的顶端侧突出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按压管;以及操作线,其与所述夹具主体连接,该操作线用于使所述夹具主体相对于所述按压管进退,所述第一臂部伴随着所述夹具主体向所述按压管的基端侧移动而向所述第二臂部靠近,在初始状态下,所述按压管的长度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第一臂部的顶端的位置位于比所述第二臂部的顶端的位置靠顶端侧的位置,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构成为,在所述夹具主体被向所述按压管的基端侧牵引时,所述第一臂部的顶端向所述第二臂部的顶端部靠近。

    内窥镜夹具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955081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1880098858.2

    申请日:2018-10-22

    Inventor: 辻知宏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恰当地维持夹具单元的臂构件的闭合状态的内窥镜夹具。本发明的内窥镜夹具(1)包括:臂构件(11),其具有一对臂(12、13)闭合的闭合形态和一对臂(12、13)相互分开的张开形态;操作线(62),其通过向顶端侧移动而使臂构件(11)从闭合形态向张开形态转变;弹性构件(36),其连结于臂构件(11);以及限制部(75),其设在比弹性构件(36)靠基端侧的位置,在臂构件(11)处于闭合形态时,在由弹性构件(36)产生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操作线(62)被向顶端侧施力,另一方面,限制部(75)通过对操作线(62)赋予与该弹性力抗衡的力而限制操作线(62)向顶端侧的移动,从而限制臂构件(11)从闭合形态向张开形态转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