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夹具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6923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93720.1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夹具。夹具单元包括:压管,其具有长度轴线,形成为筒状;臂部,其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通过包含第一臂和第二臂中的至少一者的移动部相对于压管在沿着长度轴线的第1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臂部从第一张开形态向第二张开形态进行转变,第一张开形态是第一臂与第二臂隔开第一距离地分开的形态,第二张开形态是第一臂与第二臂隔开比第一距离大的第二距离地分开的形态;以及限制部,在臂部处于第一张开形态时,该限制部通过对移动部作用与使移动部向第1方向进行移动的力抗衡的力,从而限制了移动部的第1方向的移动,限制了臂部从第一张开形态向第二张开形态进行转变。

    夹具单元及内窥镜夹具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6941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880099211.1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夹具单元包括:压管,其具有长度轴线,形成为筒状;臂部,其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通过包含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中的至少一者的移动部相对于所述压管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第1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所述臂部从第一张开形态向第二张开形态进行转变,所述第一张开形态是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隔开第一距离地分开的形态,所述第二张开形态是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隔开比所述第一距离大的第二距离地分开的形态;以及限制部,在所述臂部处于所述第一张开形态时,该限制部通过对所述移动部作用与使所述移动部向所述第1方向进行移动的力抗衡的力,从而限制了所述移动部的所述第1方向的移动,限制了所述臂部从所述第一张开形态向所述第二张开形态进行转变。

    高频处置器具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83119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80034881.6

    申请日:2016-06-02

    Abstract: 高频处置器具(1)包括:细长的筒状的护套(2);直棒状的电极构件(3),其以能够沿长度轴线方向进退的方式配置在该护套(2)内,并被供给高频电流;顶端构件(6),其配置于护套(2)的顶端,并具有供电极构件(3)贯穿的通孔(6a);以及送液部件(5),其连接于护套(2)的基端侧,电极构件(3)包括:电极顶端部(3b),其设于电极构件(3)的顶端且向径向外方呈放射状延伸;以及大致旋转体形状的止挡件部(7),其配置在比顶端构件(6)靠基端侧的位置,顶端构件(6)具有朝向顶端变得尖细的锥形内表面(6b),在电极构件(3)最大限度地移动到顶端侧时,止挡件部(7)在长度轴线方向上抵靠于该锥形内表面(6b),在该锥形内表面(6b)和止挡件部(7)中的任一者上设有凹部(9),该凹部(9)构成在该锥形内表面(6b)和止挡件部(7)相互抵靠的状态下能够使液体流通的流路(2a)。

    连接构造和连接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06229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69907.6

    申请日:2015-09-24

    Abstract: 本发明的连接构造如下:电极部(12)的基端部呈棒状,在连结部件(14)的一端侧设置有能够供棒状电极部(12a)插入的电极插入部(14b),在连结部件(14)的另一端侧设置有能够供操作线(13)插入的线插入部(14c),在将棒状电极部(12a)插入于电极插入部(14b)的状态下,通过对电极插入部(14b)的周壁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凿紧而使其塑性变形,来接合棒状电极部(12a)和连结部件(14),在将操作线(13)插入于线插入部(14c)的状态下,通过对线插入部(14c)的周壁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凿紧而使其塑性变形,来接合操作线(13)和连结部件(14),棒状电极部(12a)和连结部件(14)的接合强度比操作线(13)和连结部件(14)的接合强度强。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72704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880097363.8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1),其包括:筒状的顶端构件(2),其安装于内窥镜的顶端;把持器具(7),其沿着内窥镜的长度轴线设于内窥镜的外侧面,用于把持生物体组织;线状的连接构件(8),其连接顶端构件(2)与把持器具(7);电极(3),其向顶端构件(2)的顶端前方突出地配置;以及电极驱动部,其在把持器具(7)把持着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使电极(3)移动到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的位置,顶端构件(2)具备保持部(30),该保持部(30)隔着长度轴线设于顶端构件(2)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构件(8)的端部,把持器具(7)以把持器具(7)的顶端能够以保持部(30)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连接构件(8),电极(3)在与把持器具(7)的顶端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在顶端构件(2)安装于内窥镜的状态下,利用电极驱动部使电极(3)沿与内窥镜的长度轴线正交的方向移动。

    高频处置器具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68311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680034881.6

    申请日:2016-06-02

    Abstract: 高频处置器具(1)包括:细长的筒状的护套(2);直棒状的电极构件(3),其以能够沿长度轴线方向进退的方式配置在该护套(2)内,并被供给高频电流;顶端构件(6),其配置于护套(2)的顶端,并具有供电极构件(3)贯穿的通孔(6a);以及送液部件(5),其连接于护套(2)的基端侧,电极构件(3)包括:电极顶端部(3b),其设于电极构件(3)的顶端且向径向外方呈放射状延伸;以及大致旋转体形状的止挡件部(7),其配置在比顶端构件(6)靠基端侧的位置,顶端构件(6)具有朝向顶端变得尖细的锥形内表面(6b),在电极构件(3)最大限度地移动到顶端侧时,止挡件部(7)在长度轴线方向上抵靠于该锥形内表面(6b),在该锥形内表面(6b)和止挡件部(7)中的任一者上设有凹部(9),该凹部(9)构成在该锥形内表面(6b)和止挡件部(7)相互抵靠的状态下能够使液体流通的流路(2a)。

    内窥镜夹具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5508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880099212.6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内窥镜夹具包括:臂构件,其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线构件,其以能够操作所述臂构件的方式构成,并连结于所述臂构件;手柄,其由操作者把持;滑动件,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手柄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并连结于所述线构件;以及限制器,其以能够限制所述滑动件的移动范围的方式构成,并设于所述手柄。所述臂构件具有闭合形态、第一张开形态以及第二张开形态这三个形态。所述滑动件通过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手柄的相对移动使所述臂构件转变为所述闭合形态、所述第一张开形态以及所述第二张开形态。所述限制器通过所述限制器与所述滑动件的接触来限制所述滑动件的使所述臂构件从所述第一张开形态向所述第二张开形态进行转变的移动。

    内窥镜夹具及其制造方法、夹具的张开宽度的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318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24004.5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夹具及其制造方法、夹具的张开宽度的调整方法。本内窥镜夹具包括:臂构件,其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线构件,其以能够操作臂构件的方式构成,并连结于臂构件;手柄,其由操作者把持;滑动件,其以能够相对于手柄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并连结于线构件;以及限制器,其以能够限制滑动件的移动范围的方式构成,并设于手柄。臂构件具有闭合形态、第一张开形态以及第二张开形态这三个形态。滑动件通过滑动件与手柄的相对移动使臂构件转变为闭合形态、第一张开形态以及第二张开形态。限制器通过限制器与滑动件的接触来限制滑动件的使臂构件从第一张开形态向第二张开形态进行转变的移动。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672704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880097363.8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1),其包括:筒状的顶端构件(2),其安装于内窥镜的顶端;把持器具(7),其沿着内窥镜的长度轴线设于内窥镜的外侧面,用于把持生物体组织;线状的连接构件(8),其连接顶端构件(2)与把持器具(7);电极(3),其向顶端构件(2)的顶端前方突出地配置;以及电极驱动部,其在把持器具(7)把持着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使电极(3)移动到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的位置,顶端构件(2)具备保持部(30),该保持部(30)隔着长度轴线设于顶端构件(2)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构件(8)的端部,把持器具(7)以把持器具(7)的顶端能够以保持部(30)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连接构件(8),电极(3)在与把持器具(7)的顶端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在顶端构件(2)安装于内窥镜的状态下,利用电极驱动部使电极(3)沿与内窥镜的长度轴线正交的方向移动。

    内窥镜夹具
    10.
    发明公开
    内窥镜夹具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05879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53793.1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夹具。夹具单元包括:压管,其具有长度轴线,形成为筒状;臂部,其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通过包含第一臂和第二臂中的至少一者的移动部相对于压管在沿着长度轴线的第1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臂部从第一张开形态向第二张开形态进行转变,第一张开形态是第一臂与第二臂隔开第一距离地分开的形态,第二张开形态是第一臂与第二臂隔开比第一距离大的第二距离地分开的形态;以及限制部,在臂部处于第一张开形态时,该限制部通过对移动部作用与使移动部向第1方向进行移动的力抗衡的力,从而限制了移动部的第1方向的移动,限制了臂部从第一张开形态向第二张开形态进行转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