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699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72762.X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角切圆锅炉偏烧自动识别与调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实时采集四角切圆锅炉炉膛内燃烧的灰度图像数据;对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降噪处理;采用Otsu阈值法对降噪处理后图像数据进行二值化处理;利用Candy算法对二值化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进行黑白边缘分割,寻找炉膛内切圆的四角点并提取轮廓;采用透视变换方法对提取的轮廓进行校正;使用Hough变换算法对校正处理后图像进行切圆识别,识别出炉膛切圆的圆心位置及其半径;根据炉膛切圆的基准值,计算由图像识别出的炉膛切圆的偏心角及偏心距;将由图像识别出的炉膛切圆的偏心角及偏心距作为负反馈信号,进行闭环控制来调整送风信号。本发明安装简便、成本效益高、识别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7495125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455333.9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煤锅炉高温受热面壁温及氧化皮生成分布预测方法,包括;S1.收集目标锅炉相关运行及结构参数;S2.构建锅炉烟气侧三维CFD流动燃烧传热模型;S3.构建高温受热面蒸汽侧一维Flownex流动传热模型;S4.将三维CFD流动燃烧传热模型与一维Flownex流动传热模型进行耦合计算得到高温受热面壁温耦合传热模型,实现计算目标运行条件下的高温受热面光管状态下的壁温分布;S5.构建高温受热面氧化皮生成厚度及速率分布预测模型;S6.将高温受热面壁温耦合传热模型与氧化皮生成厚度及速率分布预测模型进行耦合迭代计算;S7.获取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有氧化皮生成影响的高温受热面壁温分布情况与相应的氧化皮生成厚度及速率分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19017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290319.8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烟气再循环与锅炉耦合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包括获取现有耦合系统的历史数据建立基础数据集,作为多目标动态预测模型的基础参数;建立耦合系统的多目标动态预测模型,并训练模型;将待调控的耦合系统中关键可调控运行参数视为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自学习调控机制,并将其与多目标动态预测模型构建的耦合系统运行环境进行交互,将交互反馈的指标参数信号作为自学习调控机制调节后系统运行状态的奖惩评估依据,最终根据奖励最大化原则确定最优调控策略,从而完成耦合系统在线自学习优化控制模型的构建,并将训练好的模型用于耦合系统现场运行的过程控制,实现锅炉效率和氮氧化物排放协调控制的最终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732984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210769650.7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排放的小型甲醇熔铝炉及其工作方法,包括炉体、设置在所述炉体底部的甲醇燃烧器以及蓄热系统,其中:所述甲醇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底部切线方向上,火焰从燃烧器出口沿切向喷入熔铝炉的炉膛并对其内部坩埚加热;所述蓄热系统包括两个蓄热体,所述炉体排出的烟气选择性的通入其中一个蓄热体以对蓄热体进行加热,高压风机出口管道选择性的进入其中一个蓄热体以对空气进行预热,预热后的助燃空气一部分通入所述燃烧器内,和甲醇气体混合后进行燃烧,另一部分进入所述炉体的炉膛内实现分级燃烧。本发明的甲醇熔铝炉耗能低,排放少。
-
公开(公告)号:CN11501546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00335.1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烧实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混氨燃料燃烧特性及燃烧方式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包括空气输送系统、配风系统、气体燃料输送系统、固体燃料输送系统、试验炉、烟气处理系统、烟气采样及分析系统;测试方法可针对纯煤粉燃烧工况、煤‑氨混燃工况、气体碳氢燃料‑氨混燃工况、气体碳氢燃料‑煤‑氨混燃工况、纯氨燃烧工况、纯气体碳氢燃料燃烧工况等多种燃烧工况的燃烧特性及燃烧方式进行研究。本发明能够简化模拟真实燃煤锅炉中的氨煤混燃过程,实现NH3喷入位置与比例、氨煤混合方式、配风比例等重要参数的灵活调整,探寻最佳的氨煤混燃方式与NOx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14935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278394.0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用气粉混合式线性连续给粉机,本发明涉及煤粉燃烧试验技术领域,包括主料仓,所述主料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进气阀,所述盖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将主料仓的内部与盖板的上侧连通,所述进料管的外壁上侧螺纹连接有封盖,所述盖板的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下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下端贯穿盖板并延伸至主料仓的内部,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气粉混合仓、副料仓、下料管相互连通,且通过进气管向气粉混合仓的内部通入自下而上的气体,进而使煤粉可与气体充分混合后被推入燃烧室,具有实用性强和提高煤粉燃烧实验的给粉量精度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23084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35997.7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16C20/10 , G16C20/70 , G06F30/28 ,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F113/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预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和驱动的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目标锅炉设计及运行参数;S2:构建有机硫演化模型、黄铁矿演化模型和管壁温度耦合传热模型;S3:结合腐蚀速率关联公式搭建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模型;S4:计算若干不同参数下的高温腐蚀工况,得到典型工况模拟数据库;S5:以数据库为基础,以锅炉各项参数为输入,构建转置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S6:估算水冷壁壁面减薄程度;本发明开发了完整的水冷壁高温腐蚀预测CFD模型,首次考虑了水冷壁区域H2S浓度、壁面FeS沉积物分布和管壁温度等所有影响腐蚀速率的关键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758172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128236.9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滤光采暖大棚:玻璃大棚本体设置发电储能系统、采暖系统、智能补光系统,发电储能系统包括滤光发电系统和储能装置;滤光发电系统包括滤光发电玻璃、汇流箱、逆变器;采暖系统包括热管、地热加温线、散热器、水箱、铜管、电热棒;智能补光系统由自动化反光镜装置构成,每个自动化反光镜装置均包括底座、伸缩架、皮带轮传动伸缩机构、反光镜、舵机;太阳光中对植物生长有益的部分自然射入棚内,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将不利于植物生长的部分吸收并转化为电能,用于棚内的恒温供暖和夜间补光。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农业大棚功能单一、不具备滤光性能且采暖耗能大的问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510904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1171614.7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6F18/10 , G06F18/2135 , G06F18/241 , G06N3/0442 , G06N3/048 , G06N3/08 , F23J1/00 , F23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时序预测的锅炉受热面积灰监测方法,包括:获取历史运行数据,建立初始数据集;建立换热机理模型,选取需监测的目标受热面,依据运行数据获得受热面的实际吸热量和其理论吸热量,计算得出积灰导致的热量损失比;以热量损失比为预测目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集降维后筛选与所述目标受热面吸热量强烈相关的运行参数为输入特征;构建基于GRU的积灰监测模型,将步骤三获得的输入特征变量作为模型的输入特征,步骤二获得的热量损失比作为输出特征,对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获得预测模型并确定吹灰阈值;将实时采集数据导入预测模型中预测热量损失比,比较吹灰阈值和热量损失比,给出吹灰建议。
-
公开(公告)号:CN11516419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798023.6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煤混燃低氮燃烧器,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和外筒同轴套接且均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内筒的封闭端面凸出于外筒封闭端面;内筒和外筒的开口端均与喇叭口状圆环可拆卸连接,圆环的喇叭口角度为120°~150°;内筒的封闭端面开有进风口、煤粉进料口和一次氨气进气口;内筒内设有对应与煤粉进料口和氨气进气口连接且互不连通的煤粉进料管道和一次氨气进气管道。本发明可用于一维炉实验台,采用燃料分级技术和空气分级技术结合,通过燃烧器多通氨气输入口的设计,可以选择一次氨气投入与不同二次氨气投入口组合组成不同工况研究降低NOx的方式,并与一维炉的燃尽风通风方式结合,实现多种实验条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