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匀化直写太阳能电池电极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33181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550176.7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一种匀化直写太阳能电池电极的装置,属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压力供给模块、喷头模块、运动控制模块以视觉模块。压力供给模块包括注射泵和电极浆料喷腔;喷头模块包括过渡槽、位于过渡槽下端的匀化装置及附属驱动夹持装置;运动控制模块包括X-Y运动平台、Z位移轴及其控制装置;视觉模块包括工业摄像机、上位机以及附属照明装置。本发明采用直写成形的方式制备太阳能电池电极,可以制备线宽50μm以下、高宽比0.5以上、形貌均匀性好的电极结构,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同时,其非接触式的成形工艺,减少电极浆料和硅材料消耗,有利于降低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对电极浆料进行实时搅拌,能避免喷孔堵塞,保障电极成形过程的稳定进行。

    一种匀化直写太阳能电池电极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33181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910550176.7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一种匀化直写太阳能电池电极的装置,属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压力供给模块、喷头模块、运动控制模块以视觉模块。压力供给模块包括注射泵和电极浆料喷腔;喷头模块包括过渡槽、位于过渡槽下端的匀化装置及附属驱动夹持装置;运动控制模块包括X‑Y运动平台、Z位移轴及其控制装置;视觉模块包括工业摄像机、上位机以及附属照明装置。本发明采用直写成形的方式制备太阳能电池电极,可以制备线宽50μm以下、高宽比0.5以上、形貌均匀性好的电极结构,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同时,其非接触式的成形工艺,减少电极浆料和硅材料消耗,有利于降低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对电极浆料进行实时搅拌,能避免喷孔堵塞,保障电极成形过程的稳定进行。

    一种激光辅助电喷射原位打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59422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811175787.X

    申请日:2018-10-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激光辅助电喷射原位打印装置包括电喷射打印模块、激光功能化处理模块。电喷射打印模块的“功能材料墨水”在压力作用下从喷针口流出,在电流体动力学效应下,形成稳定的泰勒锥喷并射出稳定的精细射流,喷射在基体上形成打印层。激光功能化处理模块用来对打印层进行原位复合处理,同步实现打印结构的原位高温固化、原位结晶等功能化处理。本发明直接在所需基体上实现功能结构与器件,消除了传统方法转印、粘贴、拼接等二次定位误差难题,避免了胶粘工艺引发的结合力弱、灵敏度低等问题,提高了打印结构的精度和结合强度,既保证打印微纳结构的精确性,又实现了功能材料的原位功能化。

    一种匀化直写太阳能电池电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3590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549460.2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一种匀化直写太阳能电池电极的方法,属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该方法基于匀化直写装置实现,装置包括压力活塞杆、电极浆料喷腔、匀化装置和运动控制模块。首先推动压力活塞杆,对电极浆料喷腔内的电极浆料施加机械压力使其流出喷孔,形成粘弹性线状浆料;同时使用匀化装置对电极浆料喷腔内部喷孔入口处的电极浆料进行匀化处理,使电极浆料体系保持均匀稳定;最后在重力牵引下,线状浆料粘附硅基底上,随喷孔和硅基底的相对运动,形成太阳能电池电极结构。本发明可以制备微米线宽、大高宽比、尺寸形貌均匀的太阳能电池电极结构,非接触式的成形工艺能够减少电极浆料和硅材料消耗,降低成本;对电极浆料进行匀化分散,保障电极成形过程的稳定进行。

    一种激光辅助电喷射原位打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5942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175787.X

    申请日:2018-10-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激光辅助电喷射原位打印装置包括电喷射打印模块、激光功能化处理模块。电喷射打印模块的“功能材料墨水”在压力作用下从喷针口流出,在电流体动力学效应下,形成稳定的泰勒锥喷并射出稳定的精细射流,喷射在基体上形成打印层。激光功能化处理模块用来对打印层进行原位复合处理,同步实现打印结构的原位高温固化、原位结晶等功能化处理。本发明直接在所需基体上实现功能结构与器件,消除了传统方法转印、粘贴、拼接等二次定位误差难题,避免了胶粘工艺引发的结合力弱、灵敏度低等问题,提高了打印结构的精度和结合强度,既保证打印微纳结构的精确性,又实现了功能材料的原位功能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