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8875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211067668.9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G01B7/2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最小弯曲半径的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最小弯曲半径测量技术领域。测量装置包括双层卷曲轨道总成、头部驱动总成、软管固定锁具总成。软管固定锁具总成均匀放置在滑道上,软管放置到锁具总成弧形托板上,通过固定装置将软管固定在均匀分布的弧形托板上。对装置进行通电,首部弧形托板拉动整个软管沿着轨道前进。观测各位置处的应变片所输出的数值,当达到材料屈曲应变时,记录此应变片所在的弯曲半径值处。本发明装置结构可靠,设计巧妙,通过一次试验就可以测出多个位置处最小弯曲半径值,平均后的数据更加准确。并且试验操纵简便,完成软管初始位置绑定并贴上应变片即可逐步得到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8833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61702.0
申请日:2024-08-0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柔性管缆性能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缆水平拉弯组合加载疲劳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由前固定板、后固定板和两个侧固定板围成的支撑框,两个侧固定板分别滑动连接有大滑轮机构,后固定板上安装有两个固定机构,前固定板上安装有弯曲加载机构,弯曲加载机构包括作动器,作动器的一端与前固定板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横向轨道,横向轨道上连接有U型夹,U型夹内转动安装有一对第一滑轮,样缆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第一滑轮和固定机构并连接有钢丝绳,两钢丝绳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绕过两侧的大滑轮机构与轴向加载机构连接。本发明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试验方法中样缆自重对试验结果误差的影响,还可以实现样缆两端同步加载拉力,保证试验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8875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67668.9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G01B7/2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最小弯曲半径的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最小弯曲半径测量技术领域。测量装置包括双层卷曲轨道总成、头部驱动总成、软管固定锁具总成。软管固定锁具总成均匀放置在滑道上,软管放置到锁具总成弧形托板上,通过固定装置将软管固定在均匀分布的弧形托板上。对装置进行通电,首部弧形托板拉动整个软管沿着轨道前进。观测各位置处的应变片所输出的数值,当达到材料屈曲应变时,记录此应变片所在的弯曲半径值处。本发明装置结构可靠,设计巧妙,通过一次试验就可以测出多个位置处最小弯曲半径值,平均后的数据更加准确。并且试验操纵简便,完成软管初始位置绑定并贴上应变片即可逐步得到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43583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23668.9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带有金属铠装加强层的高强度热塑性复合管道,属于天然气、氢气等清洁能源开发领域,适用于天然气、氢气等清洁能源的输送。该管道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衬层、增强层、防磨层、保温层、保护层、辅助层、金属铠装层、防磨层和金属铠装加强层。内衬层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增强层由高强度碳纤维材料螺旋缠绕而成,防磨层由聚乙烯材料制成,保温层采用气凝胶材料制成,保护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两层金属铠装层由反向螺旋缠绕的C形互锁构件扣合交错连接,螺旋缠绕角度为30°。本发明中C形互锁结构由外锁扣和内锁扣组成;通过多层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热塑性复合管道的抗拉伸、抗冲击和抗扭强度,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增强管道在复杂工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3027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51301.5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弯曲扭转试验装置,涉及海洋装备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固定组件、弯曲组件和扭转组件,管道的一端与固定组件连接;所述管道的中间处连接有弯曲组件;所述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扭转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弯曲组件和扭转组件均按指定位置放置并通过螺栓组件安装在地面或工作台上。本发明通过简单的机械装置进行海底管道弯扭实验,具有较低的试验消耗成本,可在海洋装备测试等领域广泛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00027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98060.1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动态缆水平拉弯组合试验设备及方法,属于动态缆测试技术领域,包括:样缆通过两个固定夹具分别与两个矩形框架滑动连接,连接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夹具连接,连接架与弯曲作动器连接;样缆的两端分别与铰支座转动连接,拉伸作动器的一端固定于三角支架上,拉伸作动器的另一端通过其中一个铰支座与样缆相连,另一个铰支座与三角支架连接;试验采用了水平加载方式,避免了重力对样缆弯曲行为的影响。试验的中间两加载点采用了点接触式加载,该接触方式减小了加载点附近区域的边界影响,更接近四点弯曲理论模型中加载点的要求,试验采用了非接触式的位移测量手段,避免了接触式位移计自身带来的测试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888614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31817.5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LNG低温柔性管道骨架层钢丝加工力学行为分析方法,包括:构建钢丝截面应力模型、钢丝弯矩模型、内骨架钢丝的轴向应变模型、外骨架钢丝的轴向应变模型、内骨架钢丝的张力模型和外骨架钢丝的张力模型,通过求解模型获得内外骨架钢丝的应力、张力和弯矩,实现快速对LNG低温柔性管道内外螺旋骨架钢丝加工过程的力学行为进行计算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83059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16505.5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27 , G06F30/28 , G06F17/18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985 , G06F111/0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动态缆动态响应的确定性与概率性混合预测方法,属于海洋能源开发领域。首先,构建海洋动态缆全耦合时域水动力分析模型,生成动态响应原始数据集,进行数据处理。其次,构建海洋动态缆动态响应的确定性预测模型,实现海洋动态缆动态响应的确定性预测;再次,基于动态缆动态响应的确定性预测结果,计算动态响应的确定性预测误差,建立动态响应的概率性预测方法;最后,根据动态缆动态响应的确定性预测结果与概率性预测结果,计算确定预测评估指标和概率预测评估指标。本发明能够对动态缆的随机动态响应提高精确可信的确定性预测,有效地量化随机动态响应的不确定性,具有为动态缆的监测预警系统提供通用建模与高效预测的能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