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4005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910718008.4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蜂窝孔结构的海底管线及其设计方法,属于海底管线设计与生产技术领域。该海底管线包括5层结构,从内至外依次为钢管、防腐绝缘层、保温层、套管、混凝土防护层,混凝土防护层外表面均匀设置蜂窝孔洞结构,蜂窝孔洞结构为圆形凹孔。圆形凹孔的直径大于管线直径的十五分之一,小于管线直径,深度m小于管线直径的十二分之一,且每延米海底管线均匀分布1000至20000个圆形凹孔。通过深度比DR与面积比AR两个参数对四个指标进行优选设计,四个指标的优化组合可决定海底管线的减阻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海底管线能够大幅减轻了海底管线所受的冲击力,且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便于工程实际与科学研究应用,适用于深海区海底管线的自我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10824147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297379.6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用于实验室与船载的全流动球型贯入装置及方法,属于海底软土力学性质测试技术领域,包括装置土力学性质量测系统、装置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装置搭载与静力贯入系统。装置土力学性质量测系统基于试样破坏状态优化内置传感器类型、数量与位置,实现测试数据可靠真实;装置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工况要求,结合获取的数据进行智能判断并形成操作命令;装置搭载与静力贯入系统接受操作命令后,携带装置土力学性质量测系统,实现智能测试。三大系统实时互馈,不断更新并优化测试状态,协同工作,可完成各种复杂工况测试。本发明测得参数多、精度高、操作智能化、具体过载保护功能,解决了当前室内与船载海洋软土力学性质测试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0793845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330394.6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洋土强度测试贯入装置的搭载平台及使用方法,属于海底土体强度测试技术领域。包括贯入底板、贯入器安装孔、贯入底板安装孔,水平调平水准泡,竖直调平水准泡,摄像采集装置和滑动导轨。首先根据实际工程背景,确定贯入底板的形状、尺寸、材质;其次可以选择是否安装滑动导轨,然后将多个贯入仪器安装到贯入器安装孔上;然后通过贯入底板安装孔将其固定在贯入系统上,在此安装过程中,需保持水平调平水准泡,竖直调平水准泡居中;最后将摄像采集装置安装到指定位置,开展强度贯入试验。本发明既解决了原位测试过程中单杆测试强度可靠度低的问题,避免了室内测试中模型箱内土体利用率低的矛盾,也扩大土体强度的测量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6598100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710038237.2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5D23/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2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海底软土全流动贯入强度测试的温控装置,透明盖板位于恒温控制箱顶部,用来确保箱内温度恒定,且可直接观察箱内具体情况;试样与仪器放置在试验台上方,构成箱内试验系统;箱内观测系统包括箱壁铺设的光源、支架和摄像头;箱内温控系统包括由吸盘固定在恒温控制箱内壁上的温度仪;箱外控制系统包括电源、全流动贯入仪和计算机,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观察和记录当前的试验状态与试验数据。本发明装置连接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性高;造价低、耗能少;升温、降温速度快且控温精度高;可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土工试验,适用性强,并可实时监控试验的各个角度与温度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749724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171134.9
申请日:2019-11-26
IPC: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用于海积超软土强度与流变特性测试的组合试验方法,属于近海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全流动贯入仪在强度测试方面的优势和流变仪在剪切应变率测试方面的优势,分别采用两种设备对海积超软土试样进行测试,并以强度试验部分在参考剪切应变率下测得的强度值作为标准强度,对流变试验部分测得的强度结果进行标定,根据标定结果修正流变试验部分测出的强度曲线,由此获得海积超软土的强度与流变特性参数。本发明所提出的试验方法具有强度测试结果可靠(可低至0.001kPa)、剪切应变率测试范围广(可超过100s-1或小于0.001s-1)、测试参数丰富(不排水剪切强度、灵敏度、屈服应力、黏度)等特点,为近海工程中海积超软土的力学性质测试提供了技术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923892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322403.2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海底超软土流变强度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海底软土强度测试技术领域,包括运载平台、姿态调整系统、流变强度测试装置、控制与贯入系统、数据采集与存储系统、桨式转子和自动伸缩探杆。运载平台将装置运送到待测海床实现平稳着陆与安全回收;姿态调整系统确保装置可竖直贯入海床;流变强度测试装置通过控制与贯入系统,将固定边界圆管与配有自动伸缩探杆的四叶片桨式转子插入多个深度的土层,进行两种模式的测试;数据采集与存储系统负责采集、记录与传输数据;基于测试数据开展分析与应用。本发明可实现覆盖全剪切速率范围海底超软土流变强度的测试,具有独立性高,连接简单,自动化操作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598100B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710038237.2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5D2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海底软土全流动贯入强度测试的温控装置,透明盖板位于恒温控制箱顶部,用来确保箱内温度恒定,且可直接观察箱内具体情况;试样与仪器放置在试验台上方,构成箱内试验系统;箱内观测系统包括箱壁铺设的光源、支架和摄像头;箱内温控系统包括由吸盘固定在恒温控制箱内壁上的温度仪;箱外控制系统包括电源、全流动贯入仪和计算机,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观察和记录当前的试验状态与试验数据。本发明装置连接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性高;造价低、耗能少;升温、降温速度快且控温精度高;可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土工试验,适用性强,并可实时监控试验的各个角度与温度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091379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490410.2
申请日:2017-06-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9/14 , B32B1/08 , B32B5/18 , B32B13/12 , B32B15/095 , B32B27/08 , B32B27/30 , B32B27/40 , B32B2255/06 , B32B2266/0257 , B32B259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底能源管道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减轻海底滑坡冲击的流线型能源管道,将流线型型式应用于传统海底管道结构最外部的混凝土配重层中,保留传统能源管道内部结构,能源管道的截面为流线型,除混凝土层外,其它各层与当前的工程标准相一致。本发明使管道所受拖曳力和升力均明显低于传统的圆型截面管道,有效地降低海底滑坡的冲击作用,同时使持续震荡的升力转变为稳定作用,有效地预防管道共振的风险,减灾效果显著;该设计不仅对海底滑坡等偶然荷载有良好的减灾效果,对底流、沙波等流态的环境荷载也有较好的防护作用。此外,该发明不影响当前工程中的油、气、水输送量,管道的生产工艺也不需要大规模变更,便于推广和实际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83628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94404.5
申请日:2017-02-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02D29/06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9/0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陆、岛、礁的海底综合管廊系统,将油气管道、光缆管线、电缆管线、市政管线集合于同一密闭管廊外壁内,管廊外壁内分为九个分区;三个分区位于圆管中部,为预留区、人员通道、通风管与光源分区;另外六个分区轴向对称分布在圆管中部三个分区的两侧,一侧的三个分区为能源分区、预留区、电力分区;另一侧的三个分区为市政分区、预留区、通信分区;九个区域各自独立封闭,互不干扰,且九个区域能根据实际工程以及功能需要调整分区结构。本发明可将民生服务、通信、能源输运、市政、电力等管网进行合理规划后,统一分区敷设在公共的海底管廊系统内,经济性好、安全、环保、适用性强、节约空间、维修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824147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1911297379.6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用于实验室与船载的全流动球型贯入装置及方法,属于海底软土力学性质测试技术领域,包括装置土力学性质量测系统、装置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装置搭载与静力贯入系统。装置土力学性质量测系统基于试样破坏状态优化内置传感器类型、数量与位置,实现测试数据可靠真实;装置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工况要求,结合获取的数据进行智能判断并形成操作命令;装置搭载与静力贯入系统接受操作命令后,携带装置土力学性质量测系统,实现智能测试。三大系统实时互馈,不断更新并优化测试状态,协同工作,可完成各种复杂工况测试。本发明测得参数多、精度高、操作智能化、具体过载保护功能,解决了当前室内与船载海洋软土力学性质测试的不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