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风光互补系统梯级汛前蓄能风险分析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8223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046481.X

    申请日:2024-08-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发电调度领域,公开了一种水风光互补系统梯级汛前蓄能风险分析及控制方法。以汛前蓄能为约束,建立枯期消落模型和汛期蓄水调度规则以确定模拟运行准则;构建枯期缺电、汛期弃水、年末蓄能不足、风光弃电指标集以量化多阶段多源运行风险;耦合蒙特卡洛和模糊隶属度表征多维不确定性场景及其概率,采用模拟分析确定汛前蓄能与水风光互补效益、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的定量关系。通过某特大流域水风光互补系统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发明能够从发生概率和损失方面全面描述风险,验证结果显示,通过风险准确描述和蓄能合理控制,系统发电量增加了5.8亿kWh,风险损失平均降低42%,呈现很好的实用性。

    一种考虑时空耦合约束的多智能体水风光短期发电优化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4843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56555.4

    申请日:2024-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电调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考虑时空耦合约束的多智能体水风光短期发电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基于流域特点,采用分层分解策略,将水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总体”集中式优化求解转化为“部分”的多智能体协同优化调度,以提升求解效率;其次,结合多智能体和统一优化运行理论,构建考虑风电、光伏电预测出力的双层嵌套短期耗水量最小模型,以实现智能化建模;最后,采用改进的交替方向乘子法,并基于流量平衡和电量匹配原则的修改策略协调多智能体之间的交互,以提高求解质量。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求解效率及精度,为大型水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短期发电调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思路。

    一种考虑可变速抽蓄机组的短期水风光储联合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197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56559.2

    申请日:2024-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能源互补运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考虑可变速抽蓄机组的短期水风光储联合调度方法。其技术方案为:首先通过虚拟电厂、拉丁超立方采样和同步回代缩减算法的联合应用,对分布式风光电厂调度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量化处理,生成一系列典型的确定性场景组合;然后基于可变速抽蓄机组策略,在允许的出力变幅范围内灵活地调整机组的日前出力计划,减小电网负荷的峰谷差;最后以机组启动数量最小为目标,指导抽蓄多厂站集控中心的管理,实现了厂站间的机组组合优化,为电网预留了必要的备用容量机组。本发明能够精确且有效地指导大规模多厂站抽蓄电站的管理,解决水风光蓄联合调度的短期调峰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一种适用于电力现货市场出清的梯级水电出力边界等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9781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977844.1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力现货市场出清的梯级水电出力边界等效方法,属于水电调度领域,首先构建梯级发电量最值模型并求解得到日电量边界,将梯级发电量最值模型中的常规水电约束转化为出力相关约束;其次考虑大型梯级水电削峰填谷特性和负荷特性,基于负荷曲线特性,得出各水电站的响应负荷需求的出力曲线形状;最后将各水电站日电量边界分解为出力边界。本发明将复杂约束逐步转化为对单个水电站出力可行范围边界,从而简化现货市场出清模型约束形式,实现在满足水电约束条件下的现货市场快速出清。本发明具备较强的工程实用性,能够有效将电站电量边界分解为出力边界,降低出清模型的复杂度,大幅提高出清效率。

    一种梯级水电站对电网新能源极端波动防御能力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3208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88001.8

    申请日:2024-07-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能源电力系统调度领域,涉及一种梯级水电站对电网新能源极端波动防御能力评估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首先构建以梯级水电调度期末蓄能最大为目标函数的基准模型,将该模型求解的梯级水电期末蓄能作为期末蓄能控制基准值,再构建极端电量调节需求最大为优化目标梯级水电站对新能源极端波动的防御能力扰动优化评估模型。利用上述框架可分析量化梯级水电对新能源极端波动的防御能力,结果可为极端天气电力电量平衡调度与规划提供指导。本发明首次对梯级水电站对新能源极端波动的防御能力做出了定量的评估。

    一种多级断面限制与外送需求下的水光自适应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5946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26180.8

    申请日:2024-08-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可再生能源互补运行调度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级断面限制与外送需求下的水光自适应调度方法。包括:设置目标函数,设置水力‑电力耦合约束,设置梯级水电主动调控约束,水电主动调控不等式约束等价转化,外送模式选取,模型输入及优化求解。本发明所提方法首先以连续多日负荷波动变差最小为目标,考虑了水力‑电力耦合约束和梯级水电主动调控约束。然后将含有不确定决策变量的不等式约束通过极值原理和对偶原理等价重构,将原模型转化为仅包含确定性决策的常规可高效求解模型。最后以我国某梯级水电和与其电力互联的光伏电站集群为工程背景验证了方法有效性和良好的应用效果。本发明能为水电和新能源富集地区提供可靠调度决策方案。

    支撑新能源灵活性的梯级龙头水电站水位预测与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8112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89411.7

    申请日:2024-06-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风光多能源互补协调调度领域,特别涉及支撑新能源灵活性的梯级龙头水电站水位预测与调控方法,旨在径流发电和风光新能源发电能力不确定性背景下,提高流域龙头水电站支撑电网保供和消纳能力,技术要点是根据所述预测径流和风光出力典型场景,建立水电站库水位长期运行上、下边界计算数学模型,根据所述上、下边界计算数学模型计算控制水位的上、下边界,其中,所述上、下边界计算数学模型由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限定,效果是实现电网季节性保供和新能源消纳调节需求以及短期调峰需求统一纳入龙头水电站水位中长期控制过程中,实现梯级水电电量、蓄能和调节能力的中长期优化调配。

    一种梯级水电响应灵活性需求模式下的水库水位扰动区间评估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968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45081.8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梯级水电响应灵活性需求模式下的水库水位扰动区间评估与控制方法,属于新型电力系统调度领域,步骤包括:收集初始计算条件,计算未来1天新能源预测偏差;电网根据新能源预测偏差,结合灵活性供给能力向梯级水电实时下发灵活性需求,采用线性分配方式进行动态分配;构建电网剩余净负荷峰谷差最小目标函数并给出约束条件;将计划实施阶段电站出力、发电流量和库容视为随机变量,并满足运行约束;控制调度期末水位波动范围;对包含随机变量的约束项进行等价重构,得到不含随机变量的线性规划模型;利用优化求解器进行模型求解。本发明能够有效应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的不确定性,把握水电提供灵活性需求的运行状态。

    一种利用观测数据推断相邻水电站运行状态及参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5440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1

    申请号:CN202111382149.7

    申请日:2021-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观测数据推断相邻水电站运行状态及参数的方法,首先,依据自身水电站测量的和公开的历史数据对相邻水电站建立逆向推断的双层优化模型;其次,使用正则化方法对双层优化模型进行重构以避免出现多重推断结果;最后,面对下层模型具有大范围不可行域的事实,利用具有不可行域回避功能的保留精英的改进并行遗传算法对重构后的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能够较好地对目标电站的运行状态及运行参数进行推断,求解方法在寻找最优解、避免不可行域和加快求解速度方面比传统方法具有优势。本发明为水电站逆向推断相邻电站运行状态及运行参数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也为梯级水电适应“双碳目标”下的新的电力系统运行模式提供了技术借鉴。

    一种流域水风光清洁能源走廊支撑能力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04972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110879190.9

    申请日:2021-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流域水风光清洁能源走廊支撑能力评估方法,首先以全年发电量最大为目标,构建长周期高时间分辨率水风光互补调度模型来评估新能源支撑能力。该模型考虑了水电发电函数的非线性和梯级上下游的水力联系,以1小时为调度步长,对水风光全年互补运行进行精细化仿真;然后提出“恒功率运行”和“调峰运行”两种水风光互补运行模式,并分别耦合到调度模型中,以评估不同互补运行模式对支撑能力和清洁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相比传统评估方法,本发明利用长周期、高时间分辨率、精细化仿真模型能够保证评估结果更加合理、有效,可为流域清洁能源走廊规划提供新能源装机容量边界。此外,本发明可为流域清洁能源走廊运行模式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