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4619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06619.0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领域,公开了一类含七元内酰胺环的齐墩果酸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类齐墩果酸衍生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其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抗增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9958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032520.X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C07C213/02 , C07C215/14 , B01J19/00 , B01J3/04
Abstract: 联合Y型微混合反应器与高压反应釜半连续制N‑(2‑羟乙基)‑1,3‑丙二胺的方法,其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该方法以乙醇胺与丙烯腈为原料,通过Y型微混合反应器无溶剂反应生成中间产物3‑[(2‑羟乙基)氨基]丙腈,产率≥95%,生成的中间产物不经纯化和分离,直接泵入高压釜中,继续与氢气在溶剂中,助催化剂及Raney Ni催化下进行催化氢化,得到最终产品N‑(2‑羟乙基)‑1,3‑丙二胺,两步总产率≥9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产率高,可分开生产,也可进行连续化生产,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97843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46627.0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C07C51/265 , C07C63/06 , C07C63/04 , C07C65/32 , C07C67/08 , C07C69/78 , C07C69/76 , C07C253/30 , C07C255/57 , C07C255/56 , C07C45/36 , C07C47/54 , C07C47/55 , C07C47/575 , C07C47/52
Abstract: 一种绿色光催化甲苯选择性氧化方法及其连续系统,该方法采用光催化策略,在氧气氛围下,在诱导剂的诱导下实现了甲苯及其衍生物的选择性氧化,氧化产物包括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苯甲醛及其衍生物、苯甲酸酯及其衍生物;该方法可通过调控反应条件以生成不同的甲苯氧化产物,不采用金属催化剂或结构复杂的光催化剂,实现绿色、高效的甲苯选择性氧化。对应的本发明还构建了一个包含进料、光催化、冷却和出料四个模块的连续光催化转化系统。这一系统不仅确保了反应条件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而且通过精确设定进料流速、气体流速和保留时间等关键参数,实现了对甲苯及其衍生物氧化产物的高效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818458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83863.8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C07D241/12 , A61K8/49 , A61Q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氧果糖嗪的制备工艺及其与果糖嗪在化妆品中的应用。通过测试多羟基烷基吡嗪类化合物(果糖嗪和脱氧果糖嗪),对于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蛋白以及透明质酸分泌的影响,发现果糖嗪对于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具有增殖作用,并且果糖嗪和脱氧果糖嗪均具有促进胶原蛋白以及透明质酸分泌的活性。本发明中多羟基烷基吡嗪类化合物的效果明确且制备方法具有条件温和、原料经济易得、后处理简单等优势,在制备具有提升皮肤弹性、紧致肌肤、保湿、修复皮肤屏障以及抗氧化功效的化妆品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53527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96520.5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C07B41/06 , C07C45/28 , C07C201/12 , C07C253/30 , C07D307/46 , C07D333/22 , B01J27/26 , B01J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碳光活化分子氧无溶剂氧化芳香族C‑H键的连续和间歇方法,具体是以金属粒子/卤素/CN作为光催化剂,芳香烷烃作底物,分子氧作氧化剂,使用或不使用引发剂的情况下,提供碱性环境,在光照条件下制备得到酮类化合物,将其用于室温、常压、无溶剂条件下光催化选择性氧化EB,连续流动装置大幅缩短了氧化所需的时间。不仅如此,Br‑CN催化剂对烷基芳香烃苄位C‑H键的选择性氧化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此外,Br‑CN催化剂还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间歇或连续装置均可以获得高选择性产物,这项工作为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烷基芳香烃苄位C‑H键氧化生产高选择性酮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639627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83061.2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C07D401/12 , B01J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通道反应器连续制备手性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的方法,将计量量的底物硫醚加入到溶剂、手性催化剂及配体配制的均匀溶液中,作为一股物料进料用计量泵计量打入微通道反应器中;同时将计量碱、氧化剂和溶剂组成氧化剂溶液作为另外一股物料进料用计量泵打入微通道反应器中,使两股物料混合反应,为增强该反应传质速率,在微通道反应器同时通入一定流速的惰性气体,在微反应器中起到增强传质作用。通过优化条件,在微通道反应器中反应,产物收率98.0%,对映选择性98.4%ee,产率可达到5.6g/h。在经过成盐纯化后,得到埃索美拉唑钠含量99.8%、对映选择性99.6%ee。
-
公开(公告)号:CN116120194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32531.8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C07C213/02 , C07C21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上有利的“一锅法”制备N‑(2‑羟乙基)‑1,3‑丙二胺的方法,其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特点是以乙醇胺与丙烯腈为原料,无溶剂反应生成中间产物3‑[(2‑羟乙基)氨基]丙腈,产率≥96%,生成的中间产物不经纯化和分离,在同一反应装置中,继续与氢气在溶剂中反应,得到目标产物N‑(2‑羟乙基)‑1,3‑丙二胺,产率≥9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产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539117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035128.6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C07C407/00 , C07C409/10 , B01J27/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利用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剂在室温下制备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方法,属于光催化氧化技术领域。具体是以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光催化剂,异丙苯作底物,分子氧作氧化剂,过氧化氢异丙苯作引发剂,无机碱提供碱性环境,可见光或紫外光作激发光源进行光催化反应,常温常压下制备得到过氧化氢异丙苯。在氮化碳结构中引入氧原子有助于增加光学吸收和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同时三明治结构的双片层结构可以增加比表面积和孔容,因此明显提高了光催化氧化活性。g‑C3N4光催化体系的异丙苯转化率能达到16.59%,过氧化氢异丙苯选择性能达到82.08%,本发明为异丙苯的无溶剂绿色安全的工业氧化提供了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636962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1044430.X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C07C315/02 , C07C315/06 , C07C317/14 , C07C317/22 , C07D213/71 , C07C317/24 , C07C317/04 , B01J27/04 , B01J27/0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见光激发水溶液量子点催化硫醚化合物氧化制备亚砜化合物的方法,属于光催化合成技术领域。该方法以水溶液量子点为光催化剂,硫醚化合物为底物,用可见光激发水溶液量子点活化分子氧催化氧化硫醚化合物制备亚砜化合物。本发明使用低负载量且制备简单的水溶液量子点为催化剂,得到亚砜化合物的收率高,TON高达万级以上。反应条件温和,水作为反应的主要溶剂,也不需要外加助催化剂等就可催化硫醚氧化得到亚砜化合物,操作简单,底物范围广,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406050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629916.7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
IPC: C07D471/04 , A61P35/00 , A61K31/43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类新型咪唑并[1,2‑a]吡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保护了一系列新型咪唑并[1,2‑a]吡啶化合物,是一类对TSPO具有靶向性的新型化合物,所有的化合物均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肿瘤细胞内孕烯醇酮的生物合成,其中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抗增殖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成抗癌药物的潜力。本发明还公开了新型咪唑并[1,2‑a]吡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新型咪唑并[1,2‑a]吡啶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癌药物中具有较大潜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