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28425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130876.7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海洋环境的热塑性复合材料柔性管。本发明包括内衬层与外保护层,所述内衬层和外保护层之间设有承压层,所述承压层与外保护层之间设有防渗层,所述内衬层用于防止管道内部油气渗透而出,所述防渗层用于防止外部环境海水渗透而进,所述承压层用于抵抗管道的内外压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完美完成普通油气管道的输送作用,并且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抗疲劳性以及更高的强度、更轻的质量和更好的防渗透作用,本发明更加适用于海洋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629310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30875.2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环境下具有塑料内衬的纤维增强缠绕衬塑管,本发明自内至外包括内管、纤维缠绕层、防爆层、加强层、外部密封层和疏水层,所述内管材质包括改性的高密度聚乙烯、尼龙、尼龙6,内管外表面拥有纤维缠绕层,其材质包括CF树脂基长纤维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层外套有一层防爆层,其内层材料包括改性的高密度聚乙烯、尼龙、尼龙6,所述防爆层的网格槽与纤维缠绕层相连起到粘接作用,外侧设置网格槽结构装配金属材质的防爆网,所述防爆网的外层是一层CF/PPS纤维缠绕的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外部为一层HDPE作为外部密封层。本发明在保证良好的密封性、延展性以及抗裂纹性的同时,具有重量轻、比模量高、安全性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613220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007406.2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关于金属内衬纤维缠绕气瓶的承载能力的预测方法,属于高压气瓶制造技术领域。首先,建立包含变角度、变厚度的封头段缠绕层的复合材料气瓶有限元模型。其次,对气瓶施加自紧压力并卸压,模拟气瓶出厂前的自紧过程:施加自紧力内衬进入屈服阶段;然后逐渐卸载,完成复合材料气瓶自紧处理过程。最后,在线性增压过程中,对复合材料气瓶进行渐进损伤分析,并对其承载能力进行预测。本发明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将泄露通道作为极限承载能力判据;将本发明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误差小于2%,说明本发明的数值模型可以准确预测金属内衬复合材料气瓶极限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57908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86116.7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16C60/00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重型卡车空气制动用复合材料风缸,提出一种重型卡车空气制动用复合材料风缸及优化方法,以解决轻量化生产中,铝合金5083材质风缸重量大,长期使用下有明显的蠕变行为,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使用高密度聚乙烯内胆作为密封结构,CF/PPS缠绕层作为承载结构,瓶身直通段设置有一个排水孔,并分析优化缠绕层的铺层信息,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复合风缸的优化构型。本发明所设计的风缸有良好的气密性,风缸不会产生永久变形、裂纹或泄漏现象,以复合材料储气瓶替代重型卡车用铝合金5083风缸,减重可达3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32930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02143.2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02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金属内衬复合材料气瓶的最优自紧压力确定方法,属于高压气瓶制造技术领域。首先,确定待分析气瓶的尺寸、铺层和材料属性,建立复合材料气瓶有限元模型,纤维缠绕层在直筒段采用等厚度建模,在封头段采用变厚度建模。其次,选取气瓶自紧条件,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实现对气瓶自紧的模拟。再次,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如第二步所述的不同自紧条件下的极限强度和疲劳寿命。最后,根据自紧处理后的气瓶需要满足的条件,对比确定最优自紧压力。本发明考虑强度和疲劳寿命的前提下,提供气瓶自紧压力的计算方法;采用退化准则考虑各种失效模式对复合材料刚度的影响,可准确地计算气瓶的极限强度和疲劳寿命,进而选取最优自紧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329301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011202143.2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02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金属内衬复合材料气瓶的最优自紧压力确定方法,属于高压气瓶制造技术领域。首先,确定待分析气瓶的尺寸、铺层和材料属性,建立复合材料气瓶有限元模型,纤维缠绕层在直筒段采用等厚度建模,在封头段采用变厚度建模。其次,选取气瓶自紧条件,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实现对气瓶自紧的模拟。再次,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如第二步所述的不同自紧条件下的极限强度和疲劳寿命。最后,根据自紧处理后的气瓶需要满足的条件,对比确定最优自紧压力。本发明考虑强度和疲劳寿命的前提下,提供气瓶自紧压力的计算方法;采用退化准则考虑各种失效模式对复合材料刚度的影响,可准确地计算气瓶的极限强度和疲劳寿命,进而选取最优自紧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613220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110007406.2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关于金属内衬纤维缠绕气瓶的承载能力的预测方法,属于高压气瓶制造技术领域。首先,建立包含变角度、变厚度的封头段缠绕层的复合材料气瓶有限元模型。其次,对气瓶施加自紧压力并卸压,模拟气瓶出厂前的自紧过程:施加自紧力内衬进入屈服阶段;然后逐渐卸载,完成复合材料气瓶自紧处理过程。最后,在线性增压过程中,对复合材料气瓶进行渐进损伤分析,并对其承载能力进行预测。本发明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将泄露通道作为极限承载能力判据;将本发明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误差小于2%,说明本发明的数值模型可以准确预测金属内衬复合材料气瓶极限承载能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