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水压-应力多场耦合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61676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273186.X

    申请日:2020-11-1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温‑水压‑应力多场耦合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其包括基础底座、围岩模型、压力加载单元、施加水压单元、加热单元以及数据信息采集单元;所述压力加载单元能够使得所述围岩模型在不同荷载作用下,产生相应的应力环境场;所述施加水压单元能够产生相应的水压环境场;所述加热单元能够对所述围岩模型进行升温操作使得围岩模型在高温作用下,产生能够变化的高温环境场;所述数据信息采集单元设置在围岩模型内部,能够实时获取围岩模型内部温度、加载应力与水压的变化监测数据。本发明结构简单,有较强的综合性,可以实现多种高温、孔隙水压、荷载加载环境工况并分析出实时高温对围岩模型抗压强度及蠕变特性的影响程度。

    一种基于BIM的桩基内力可视化自动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0827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01353.8

    申请日:2019-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IM的桩基内力可视化自动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格式转换模块及集成单元;将按照地质断面确定好位置的传感器进行编号并固定于桩基,传感器采集桩基的内力数据,数据采集模块接收传感器采集的内力数据;数据存储模块接收并存储来自数据采集模块的内力数据;数据格式转换模块接收来自数据存储模块的内力数据并将内力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建模平台接收格式转换后的内力数据,所述集成单元将所述内力数据与预先建立的BIM模型结合形成集成桩基内力数据的BIM模型。本发明降低了人力成本,一次安装即可实现持久的实时自动化监测,实现了数据与BIM模型进行结合,基于BIM模型的监测信息可视化,使BIM模型的信息集中程度得到了提高。

    隧道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60138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58298.X

    申请日:2015-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根据材料单元实际的应力状态点计算所述材料单元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所述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包括剪切状态和拉伸状态;根据所述材料单元的破坏临界点的等效塑性应变值确定所述材料单元的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的状态指标,破坏临界点的等效塑性应变为极限等效塑性剪切应变或极限等效塑性拉伸应变;根据所述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所述屈服阶段以及破坏阶段的状态指标确定所述材料单元耦合过程中渗透系数的变化值;根据所述渗透系数进行隧道的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本发明提高了隧道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的准确率。

    一种各向异性岩体应力-损伤-渗流耦合数值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95285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56435.X

    申请日:2020-06-1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各向异性岩体应力-损伤-渗流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其包括S1、基于Hoek-Brown准则,创建各向异性岩体弹塑性损伤模型;S2、对各向异性岩体弹塑性损伤模型的进行数值求解;S3、建立各向异性的渗透系数演化方程;S4、建立应力-渗流耦合作用下的岩土体平衡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并对应力场和渗流场进行离散以建立各向异性岩体应力-损伤-渗流耦合有限元求解模型;S5、给定工程条件即施加边界条件进行岩体应力-渗流场进行耦合分析以获取当前工程条件对应的安全性评价数据。本发明能够综合考虑各向异性特征、结构面强度、塑性损伤和渗流作用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耦合模型的精确求解,对复杂条件下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一种基于BIM图片识别的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26358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63681.0

    申请日:2020-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图片识别的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围岩施工断面的图像,并存入BIM平台;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处理,得到地质素描图;并从所述地质素描图中分别提取围岩信息,以每个断面的围岩信息作为输入,评价等级作为输出,形成学习样本;对多个学习样本采取有放回的抽样方式进行抽取,建立并行评价模型组。所述分级信息及分级结果采用IFC拓展的形式存储为BIM属性信息。本发明基于BIM采用图片识别的方式对当前开挖的施工断面的围岩信息进行提取,进行工程地质环境的动态评价,并通过BIM进行评价结果展示与施工方案推荐,有利于施工方案的针对性调整,在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节省施工成本、缩短建设周期。

    隧道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60138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510658298.X

    申请日:2015-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根据材料单元实际的应力状态点计算所述材料单元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所述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包括剪切状态和拉伸状态;根据所述材料单元的破坏临界点的等效塑性应变值确定所述材料单元的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的状态指标,破坏临界点的等效塑性应变为极限等效塑性剪切应变或极限等效塑性拉伸应变;根据所述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所述屈服阶段以及破坏阶段的状态指标确定所述材料单元耦合过程中渗透系数的变化值;根据所述渗透系数进行隧道的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本发明提高了隧道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的准确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