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6068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168275.X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A01K67/0271 , A61D7/00 , G01N1/31 , G01N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物模型构建领域,具体是一种黑色素瘤肝转移模型的构建方法,使用脾脏注射的方式构建了人源黑色素瘤A375‑M1细胞系肝转移模型,并通过PET‑CT、MRI进行在体鉴定,通过Bouin’s、H&E进行离体考察鉴定。本发明构建的人源黑色素瘤肝转移瘤模型具有构建时间短、方法简便和100%建模成功率的优势。此转移模型模拟了黑色素瘤肝转移发展过程及病理特征,解决了关于人源黑色素瘤在肝转移过程中缺少理想动物模型的问题,有助于探索和筛选治疗人源黑色素瘤抗肝转移药物的开发并为抗黑色素瘤肝转移新策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588274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115616.8
申请日:2022-02-07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负载多肽和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复合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复合外泌体给药系统利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EXO)作为载体,在其膜表面嵌合环状多肽cRGD,以靶向递送至高表达αvβ3整合素受体的黑色素瘤细胞,并在外泌体膜内包载小分子抗肿瘤药物,构建复合外泌体给药系统cRGD‑EXO/小分子抗肿瘤药物。体内外实验表明,该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在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同时,表现出显著的抑瘤效果。本发明为αvβ3整合素受体高表达的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靶向性好、生物安全性高、抑瘤效果确切的小分子药物递送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4588274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115616.8
申请日:2022-02-07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负载多肽和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复合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复合外泌体给药系统利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EXO)作为载体,在其膜表面嵌合环状多肽cRGD,以靶向递送至高表达αvβ3整合素受体的黑色素瘤细胞,并在外泌体膜内包载小分子抗肿瘤药物,构建复合外泌体给药系统cRGD‑EXO/小分子抗肿瘤药物。体内外实验表明,该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在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同时,表现出显著的抑瘤效果。本发明为αvβ3整合素受体高表达的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靶向性好、生物安全性高、抑瘤效果确切的小分子药物递送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888867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811051681.9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靶向胶囊剂及其制备工艺,所述结肠靶向胶囊剂的囊容物由胃溶微丸5~10份和肠溶微丸10~20份组成,所述胃溶微丸由白术挥发油,β‑环糊精及成丸促进剂等组成,所述肠溶微丸由黄连、防风、乌梅提取物、成丸促进剂和结肠靶向包衣材料组成。本发明所述结肠靶向胶囊剂具有标本兼治,生物利用度高,将不同成分分别在胃内和结肠内释放的特点,其优点在于口服给药安全方便,包衣处方简单,可以工业化生产。动物实验表明,所述结肠靶向胶囊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明显治疗效果,中剂量的治疗效果接近甚至优于阳性对照药SASP,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制剂。
-
公开(公告)号:CN108815448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782877.9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A61K36/9064 , A61P1/00 , A23L33/00 , A61K9/16 , A61K3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颗粒剂和应用。本发明经药效学实验表明,对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本发明在临床用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疗效显著,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本发明将为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有效药物,丰富中药制剂学的研究内容,并为中药医院制剂向新药转化提供方法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1363375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863628.4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A61K38/19 , A61K31/585 , A61K47/46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与肿瘤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负载膜结合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和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复合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复合外泌体的膜表面携带TRAIL蛋白,膜内包载小分子抗肿瘤药物。本发明的复合外泌体制备工艺成熟、高效、重现性好、成本低;复合外泌体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效果显著,药物用量低且无毒副作用,生物安全性良好,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0863533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60972.7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A61K9/52 , A61K31/585 , A61P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5031 , A61K9/0014 , A61K31/585 , A61P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是一种外用的雷公藤甲素脂质纳米粒,包括雷公藤甲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雷公藤甲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主要成分为原料药雷公藤甲素、脂质载体、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水。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体外累积透皮渗透量,体外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脂质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能有效避免“峰谷现象”。体内药效学实验表明雷公藤甲素脂质纳米粒在有效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还能大大降低其毒副作用。脂质纳米粒制备过程无有机溶剂残留,工艺过程易于控制,可实现大规模生产,在经皮给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17715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68272.6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A01K67/0271 , G01N21/84 , A61D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物模型构建领域,具体是一种人源黑色素瘤A375‑M1细胞系肺转移模型的构建方法,使用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构建了人源黑色素瘤A375‑M1细胞系肺转移模型,并通过PET‑CT、MRI进行在体鉴定,通过Bouin’s、H&E进行离体考察鉴定。本发明构建的人源黑色素瘤肺转移瘤模型具有构建时间短、方法简便和100%建模成功率的优势。此转移模型模拟了黑色素瘤肺转移发展过程及病理特征,解决了关于人源黑色素瘤在肺转移过程中缺少理想动物模型的问题,有助于探索和筛选治疗人源黑色素瘤抗肺转移药物的开发并为抗黑色素瘤肺转移新策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640423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54075.3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分析领域,具体是一种测定生物样品中雷公藤甲素药物浓度的HPLC‑MS/MS方法,是以卡马西平为内标,用乙酸乙酯对血浆和各组织中的药物进行萃取,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上清液中的药物成分,然后使用高分辨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药物定性检测,并进行定量,实现对血浆和各组织样本中雷公藤甲素浓度进行分析测定。本发明优点在于:专属性强,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方法回收率高,无明显基质效应,稳定性好,快速,通量高,灵敏度高等优点。本方法可用于雷公藤甲素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监测,指导雷公藤甲素的合理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635338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810460972.7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A61K9/52 , A61K31/585 , A61P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是一种外用的雷公藤甲素脂质纳米粒,包括雷公藤甲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雷公藤甲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主要成分为原料药雷公藤甲素、脂质载体、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水。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体外累积透皮渗透量,体外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脂质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能有效避免“峰谷现象”。体内药效学实验表明雷公藤甲素脂质纳米粒在有效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还能大大降低其毒副作用。脂质纳米粒制备过程无有机溶剂残留,工艺过程易于控制,可实现大规模生产,在经皮给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