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12947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57314.5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49/04 , A61K49/0021 , A61K49/0054 , A61K49/085 , A61K49/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透明质酸靶向肿瘤模型早期诊断的CT/MR双模态成像的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以第五代树状大分子(G5)为模板,将DOTA.NHS、HA和FI分别修饰到其表面,得到半成品G5.NH2-DOTA-FI-HA,再以其为模板包裹金纳米颗粒,最后螯合链接上Mn形成终产物——多功能化的HA靶向的树状大分子纳米复合物(Au0)n-G5.NH2-DOTA(Mn)-FI-HA。本发明利用简易、温和的方法制备得到表面结合示踪分子、靶向分子、配体分子的G5,并以此为平台将结合成像元素金和锰,得到的双模态造影剂能在细胞水平示踪纳米探针被癌细胞的吞噬情况,并且对CD44高表达癌细胞株系具有显著的靶向作用,可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同时因该方法制备简易,原材料廉价易得,可实现大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25146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011117935.X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基因点突变的融合蛋白及基因点突变的诱导方法。本发明找到了构建融合蛋白的新方法,通过将胞苷脱氨酶融合于nCas9/dCas9为代表的突变型核酸酶内部不同的插入位点,得到的新融合蛋白能对位于前间隔序列3‑14位的胞嘧啶实现有效的C‑T碱基突变。此外,通过将不同的脱氧腺苷脱氨酶及变体组合融合于nCas9/dCas9为代表的突变型核酸酶内部不同的插入位点,得到的新融合蛋白能对位于前间隔序列2‑16位的腺嘌呤实现有效的A‑G碱基突变。通过所述2种方法获得的不同的插入位点为基础的融合蛋白,其可突变范围各有差异。本发明可实现更广范围、更精细且安全性更高的C‑T单碱基替换和A‑G单碱基替换,能有效拓宽单碱基编辑工具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748546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232249.8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基因点突变的融合蛋白及基因点突变的诱导方法。本发明找到了多种新的胞核嘧啶核苷脱氨酶,通过与nCas9/dCas9为代表的突变型核酸酶组合,得到的新融合蛋白能对位于前间隔序列1-16位的胞嘧啶(前间区序列邻近基序(PAM)的NGG序列定为21-23位)实现有效的C-T碱基突变,且不同的胞核嘧啶核苷脱氨酶为基础的融合蛋白,其可突变范围各有差异。本发明可实现更广范围、更精细的C-T单碱基替换,拓宽单碱基编辑工具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324385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500242.7
申请日:2014-09-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胰腺癌给药系统,由多功能纳米载体和包含有目的基因的碱基片段组成,所述的纳米载体由树枝状高分子材料、亲水性聚合物和含钆的螯合物组成,所述的纳米载体是细胞穿膜肽修饰的。本发明还涉及该胰腺癌给药系统的应用及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细胞穿膜肽高性能穿透胰腺癌肿瘤基质及癌细胞膜这一机制来实现给药系统的局部高效递送,并利用介入治疗的可视性、低创伤、局部递药效率高及对正常器官创伤小的特点,实现胰腺癌细胞内基因高效传染。实验表明本发明的胰腺癌给药系统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的胰腺癌给药系统制备简单,稳定高,无免疫原性,临床应用前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475259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710732660.2
申请日:2017-08-24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汉族人群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筛查试剂盒。本发明运用二代测序技术,通过外显子捕获富集全基因组DNA编码序列,发现了扩张型心肌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及致病突变,包括:Chmp4c基因c.488A>G突变、LMNA基因c.961C>T突变和MYH7基因c.2458G>C突变,基于此提供了检测以上突变的扩张型心肌病筛查试剂盒。应用本发明的试剂盒能够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早期检出率,有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51464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17935.X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基因点突变的融合蛋白及基因点突变的诱导方法。本发明找到了构建融合蛋白的新方法,通过将胞苷脱氨酶融合于nCas9/dCas9为代表的突变型核酸酶内部不同的插入位点,得到的新融合蛋白能对位于前间隔序列3‑14位的胞嘧啶实现有效的C‑T碱基突变。此外,通过将不同的脱氧腺苷脱氨酶及变体组合融合于nCas9/dCas9为代表的突变型核酸酶内部不同的插入位点,得到的新融合蛋白能对位于前间隔序列2‑16位的腺嘌呤实现有效的A‑G碱基突变。通过所述2种方法获得的不同的插入位点为基础的融合蛋白,其可突变范围各有差异。本发明可实现更广范围、更精细且安全性更高的C‑T单碱基替换和A‑G单碱基替换,能有效拓宽单碱基编辑工具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748546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1910232249.8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基因点突变的融合蛋白及基因点突变的诱导方法。本发明找到了多种新的胞核嘧啶核苷脱氨酶,通过与nCas9/dCas9为代表的突变型核酸酶组合,得到的新融合蛋白能对位于前间隔序列1‑16位的胞嘧啶(前间区序列邻近基序(PAM)的NGG序列定为21‑23位)实现有效的C‑T碱基突变,且不同的胞核嘧啶核苷脱氨酶为基础的融合蛋白,其可突变范围各有差异。本发明可实现更广范围、更精细的C‑T单碱基替换,拓宽单碱基编辑工具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274499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420548.8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B29C64/10 , B29C64/379 , B33Y10/00 , B33Y40/20 , G09B2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内脏动脉瘤介入手术操作模型及制作方法,属于医学教学用具技术领域。操作模型由透明材料经3D打印制造而成;操作模型中包括模拟人体内脏中心血管系统管腔的连续连通的通路;通路为设有两个开口的封闭式通道,通路中设有用于模拟人体血管瘤位置及形状的突出于通道外侧的凸起。通过本发明可在体外模拟循环状态下动脉瘤的状态;使用导管进行体外模拟的动脉瘤的栓塞手术;模型为全透明材质,方便观察,有助于理解医生的手法和导管状态之间的关系,帮助医生提高动脉瘤栓塞术的操作技能;还可作为患者宣教和医学教学使用的教具。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模拟人体内脏心血管系统的管腔充分保证模型的水密性和真实感。
-
公开(公告)号:CN11241041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19028.3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C12Q1/6883 , C12N15/11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张型心肌病分子标志物,其为CHMP4C基因SEQ ID NO:1的突变体SEQ ID NO:3、或者突变体SEQ ID NO:3编码的多肽SEQ ID NO:4。该分子标志物用于制备诊断自噬功能紊乱导致的扩张型心肌病的试剂盒。
-
公开(公告)号:CN107475259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732660.2
申请日:2017-08-24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汉族人群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筛查试剂盒。本发明运用二代测序技术,通过外显子捕获富集全基因组DNA编码序列,发现了扩张型心肌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及致病突变,包括:Chmp4c基因c.488A>G突变、LMNA基因c.961C>T突变和MYH7基因c.2458G>C突变,基于此提供了检测以上突变的扩张型心肌病筛查试剂盒。应用本发明的试剂盒能够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早期检出率,有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