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血管内超声影像的管腔轮廓及外弹力膜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6188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433141.6

    申请日:2024-04-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血管内超声影像的管腔轮廓及外弹力膜识别方法,包括:获取血管内超声影像并进行预处理,从而进行特征提取,对提取的特征生成目标框;对目标框中属于前景的目标框进行修正,然后输入到掩膜模板进行语义分割,获取管腔轮廓及外弹力膜识别结果;目标框的修正过程包括:获取目标框和对应的特征图,对目标框和特征图进行扩充;采用扩充后的目标框,对特征图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新的特征图;对新的特征图,采用注意力机制捕获像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修正目标框的坐标,输出修正后的的目标框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目标框的位置扩充和优化,可以更好的框中完整的目标,并利用目标的空间领域信息,提高了对目标的识别精度。

    一种冠脉血流储备的分段计算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4894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26514.X

    申请日:20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冠脉血流储备的分段计算系统,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冠脉血流储备的分段计算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段计算系统及方法仅仅需要导入静息以及最大充血态的冠脉造影图像,无需使用导丝与温度传感器即可测量得到冠脉血流储备CFR,故也无需多次向患者冠脉血管注入室温生理盐水。本发明一方面减少了患者所受的创伤、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极大地缩短了手术时间、节约了手术成本,另一方面本发明不仅能够输出冠脉血管的平均血流储备值,还可以分别输出冠脉血管近段、中段以及远段所对应的局部血流储备值,测量结果更全面,降低了各分支对平均血流储备值的影响。

    基于OFR、QFR以及ACR技术的多模态冠脉功能评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4893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24860.4

    申请日:20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OFR、QFR以及ACR技术的多模态冠脉功能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造影图像数据采集单元;三维重建单元;最大充血流速计算单元;ACR配准单元;候选管腔面积修正单元;FFR计算单元。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合QFR、OFR和ACR,实现整个血管的管腔面积的精准计算,因为管腔面积是FFR计算公式中的最重要参数,因此通过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FFR的精准预测;利用分叉分型定量,修正分叉位置的管腔面积,从而使得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带有分叉的病变的血管,提高本发明的普适性。

    一种介入式导管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69530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1112470.3

    申请日:2021-09-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入式导管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导管和通过导管输送至受试者体内的泵送血液的泵;导管的远端与泵连接;泵包括泵壳、动力组件和叶轮;泵壳内设有动力组件和叶轮,导管的远端依次设有动力组件和叶轮;泵壳上设有血液进口端和血液出口端;动力组件设为由流体驱动的动力装置。相较于传统的通过电机驱动软轴、再由软轴带动叶轮旋转的方式,本发明通过将动力组件内置的方式,极大的缩短了动力传递链路的长度。因此,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不再存在软轴传动过程中震动大、传递磨损高、发热等问题,传动的性能更为优化。

    一种氨基酸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17300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325590.4

    申请日:2023-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酸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揭示一种介导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心脏微循环障碍的机制,确定了线粒体自嗜在疾病进展中发挥的作用,并创造性地提出并验证了L‑carnitine可以通过CPT1a‑PHB2‑PARL通路增强PINK1‑Parkin依赖性线粒体自噬,进而减轻心脏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和靶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心脏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并为治疗内皮功能障碍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脏微循环障碍寻找到了新的治疗靶点,极具临床应用前景。

    一种用于冠脉穿孔后栓塞治疗的可吸收栓塞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05943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030404.4

    申请日:2023-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冠脉穿孔后栓塞治疗的可吸收栓塞系统,包括: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用凝血酶浸泡预处理的可吸收式栓塞,用于在血管内形成临时的、阻止血液进一步流向穿孔处的血栓;微导管,微导管在使用时穿入血管内,且在使用过程中可吸收式栓塞穿入微导管,以引导可吸收式栓塞移动到血管内的预设位置;导丝,导丝用于将可吸收式栓塞从微导管的尾部推送到微导管的头部;导引长针,导引长针在导丝之前使用并用于引导可吸收式栓塞移动路径,导引长针与微导管的尾部可拆卸对接;推送杆,推送杆用于插入导引长针并将可吸收式栓塞推送到微导管的尾部。在冠脉穿孔后栓塞治疗时可实时精准定位,并且术后可吸收。

    一种方向可调节的双腔冠脉内抓捕器

    公开(公告)号:CN11506806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29920.9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向可调节的双腔冠脉内抓捕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抓捕器设有双腔微导管,双腔微导管包括两个平行相邻的腔道,一个腔道中穿设有远离操作者的末端抓捕角度可调的抓捕导丝,另一个腔道中穿设有指引导丝。通过本发明进行抓捕操作时,双腔设计可以更加方便的精确调节抓捕器在冠脉内的位置,抓捕器可沿正向导丝快速准确的送至合适的位置,并可通过旋转抓捕导丝尾端来调节抓捕导丝头端圈套的角度,以利于捕获目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