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5424843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610005307.X
申请日:2016-01-05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G01N3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多西他赛或紫杉醇的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多西他赛或紫杉醇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使用包含甲酸铵或甲酸的流动相的步骤,以及在ESI(-)或APCI(-)电离模式下采用MRM模式测定多西他赛或紫杉醇的加甲酸根准分子离子峰和子离子峰的步骤。
-
-
公开(公告)号:CN104511026B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310456086.4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47/61 , A61K31/7076 , A61P2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医学领域,涉及修饰腺苷受体激动剂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纳米探针的通式为IR783‑Den‑(PEG‑Reg)x,其中Den为探针载体第五代聚酰胺‑胺型树枝状聚合物(Dendrimer);IR783为近红外荧光基团,PEG为分子量为10k‑40k的聚乙二醇;Reg为腺苷A2A受体特异性激动剂Regadenason,x为标记在探针上PEG‑Reg的数目。本发明中在双功能聚乙二醇(Mal‑PEG‑NHS)的一端通过马来酰亚胺基连接探针载体Den,另一端通过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连接腺苷受体激动剂Reg。通过控制投料比调节探针表面修饰腺苷受体激动剂的数量。本发明对提高脑部疾病诊疗效果,降低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促进脑部疾病个性化治疗方案临床转化均具有重要研究和临床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424843B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610005307.X
申请日:2016-01-05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G01N3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多西他赛或紫杉醇的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定量分析多西他赛或紫杉醇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使用包含甲酸铵或甲酸的流动相的步骤,以及在ESI(‑)或APCI(‑)电离模式下采用MRM模式测定多西他赛或紫杉醇的加甲酸根准分子离子峰和子离子峰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4511030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460940.4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51/06 , A61K49/00 , A61K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影像探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葡聚糖的双模态纳米影像药物Dex-Rho-99mTc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影像诊断方面的应用。通式为:Rho-Dex-PEG-DTPA-99mTc,其中Dex表示分子量为10k-100k的葡聚糖;PEG为分子量为1k-10k的聚乙二醇;Rho为荧光基团罗丹明,DTPA为影像核素的螯合剂,99mTc为用于SPECT成像的放射性同位素99m锝。本发明中在高分子材料葡聚糖表面修饰一定数目的氨基,将聚乙二醇、荧光基团和SPECT成像基团通过氨基连接在葡聚糖载体上,最后标记放射性核素锝[99mTc]。该药物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制备方法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可用于双模态成像的优点。所述影像药物,在癌症早期诊断,影像指导下递药,无创影像学疗效评估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511026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456086.4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K47/48 , A61K31/7076 , A61P2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医学领域,涉及修饰腺苷受体激动剂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纳米探针的通式为IR783-Den-(PEG-Reg)x,其中Den为探针载体第五代聚酰胺-胺型树枝状聚合物(Dendrimer);IR783为近红外荧光基团,PEG为分子量为10k-40k的聚乙二醇;Reg为腺苷A2A受体特异性激动剂Regadenason,x为标记在探针上PEG-Reg的数目。本发明中在双功能聚乙二醇(Mal-PEG-NHS)的一端通过马来酰亚胺基连接探针载体Den,另一端通过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连接腺苷受体激动剂Reg。通过控制投料比调节探针表面修饰腺苷受体激动剂的数量。本发明对提高脑部疾病诊疗效果,降低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促进脑部疾病个性化治疗方案临床转化均具有重要研究和临床意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