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溶大黄素含药丸芯、结肠靶向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05422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310414680.7

    申请日:2013-0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溶大黄素含药丸芯、结肠靶向微丸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增溶大黄素含药丸芯是将大黄素与PVP K29/32共溶于乙醇溶液,通过流化床上药法喷入到空白丸芯,大黄素与PVP K29/32的总重量与空白丸芯的重量比为1:10~6:10,上药过程中雾化压力为1.0~2.0Pa、流化压力为0.5~1.5Pa、物料温度为36~38℃,恒流泵转速为8~12rad/min;所述的大黄素结肠靶向微丸是在含药丸芯外包裹上时滞层、pH依赖层、酶触层中的一种或几种包衣。本发明显著提高了难溶性药物大黄素的溶解度,靶向微丸使大黄素可在体内外实现结肠定位释放,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肠道屏障功能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一种提高酶类药物稳定性的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9419782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710764591.3

    申请日:2017-08-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制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酶类药物稳定性的纳米制剂,本发明由顺式乌头酸酐(Aco)、树枝状聚左旋赖氨酸(DGL)和功能性聚乙二醇(NHS-PEG)制成纳米粒PEG-DGL/En-Aco。本发明制得的纳米粒,其包封率为71.46±0.31%,纳米粒的外观圆整,形态呈球形;所述纳米粒能够减少胰蛋白酶对CAT的降解,72h内,所述PEG-DGL/CAT-Aco纳米粒在HL-60细胞内的酶活性显著高于游离CAT,细胞外基质中,交联纳米粒的酶活性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制得的纳米粒能显著减少模型动物脑梗死面积;能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潜在的神经及血管保护作用。所述的纳米粒可用于制备脑卒中治疗药物。

    金雀根抗骨质疏松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13609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510999576.8

    申请日:2015-12-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6/48 A61K2236/333 A61K2236/5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领域,涉及具有防治骨质疏松作用的金雀根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制备金雀根有效部位,包括:金雀根药材粉碎,按药材重量加数倍量的乙醇或甲醇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至适当体积,经溶剂脱脂,水相采用乙酸乙酯或者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40~100℃真空干燥,制得金雀根有效部位提取物,制得的金雀根有效部位提取物中二苯乙烯类成分carasinol B、kobophenol A、(+)-α-viniferin不低于总量的50%。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效率高、安全性好,易于产业化。

    以RGD为活性中心的多肽在制备抗抑郁靶向递药系统中的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585402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510024559.2

    申请日:2015-01-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药物技术领域,涉及以RGD为活性中心的多肽其在制备治疗抗抑郁靶向药物中的用途,特别是所述的RGD为活性中心的多肽可作为靶头构建抗抑郁脑靶向递药系统。本发明所述的RGD肽是由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构成的三肽序列(Arg-Gly-Asp),以RGD三肽为活性中心的多肽包括五肽、七肽、环肽或拟肽化合物。经实验证实,本发明以RGD为活性中心的线性肽及环状肽修饰纳米给药系统,可显著提高该系统在脑内的药物蓄积,具有明显的脑靶向递药特征;应用该系统包载抗抑郁,可明显提三叶因子抗抑郁效果。

    银杏内酯渗透泵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42532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110401240.9

    申请日:2011-12-0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银杏内酯渗透泵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银杏内酯渗透泵片是由含药层和助推层组成的双层片,并对其进行包衣,在含药层片面上有释药孔;所述银杏内酯渗透泵片以银杏叶提取物中有效部位银杏内酯为活性成分,其中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和白果内酯的总量不低于70%;本发明通过固体分散体增溶技术与渗透泵片控释技术相结合的策略,在首先将银杏内酯制成固体分散体,提高难溶性成分溶解度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制成银杏内酯渗透泵片,能实现银杏内酯中复杂成分的同步缓慢释放,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顺应性。

    一种具有细菌成孔毒素吸附性能的纳米药物系统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1214439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1811415086.9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细菌抗毒素治疗药物,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细菌成孔毒素吸附性能的纳米药物系统及其用途,所述的纳米药物系统采用挤压过膜法,高压均质法或微射流法将红细胞膜和磷脂膜融合制成红细胞膜杂合脂质体,进一步制成抗细菌感染药物,该纳米药物,通过将细菌成孔毒素吸附于其表面,中和毒素的毒性实现细菌抗毒素治疗,从而提高抗细菌感染治疗尤其是耐药细菌感染的效果。本发明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种针对抗细菌感染的新的干预策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