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34036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198148.6
申请日:2023-09-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大气颗粒物多毒性终点原位暴露毒性检测系统。本发明检测系统包括大气颗粒物浓缩富集装置、大气颗粒物浓度控制装置、气体分配器、毒性暴露舱、循环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浓缩富集装置采集空气中颗粒物;经过加热冷凝得到微米级大颗粒物;通过浓度控制装置实现颗粒物暴露浓度的精确控制;然后进入暴露舱,实现微生物在污染气流中的暴露;再由酶标仪完成暴露后水凝胶微球的荧光强度变化检测;本发明可实现对目标场地中大气颗粒物的原位毒性效应的快速、低成本、多毒性终点的定制化评估;系统具有可拓展性和灵活性;可以用于重点大气颗粒物排放源毒性效应的原位监测以及城市大气颗粒物浓度上升时的毒性效应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3008841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14271.7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钯‑回音壁模式光学谐振腔的氢气传感器及其制备和应用,该氢气传感器的制备过程具体为:(1)制备WGM型管状光学谐振微腔;(2)将金属钯颗粒耦合在WGM型管状光学谐振微腔表面,即得到氢气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用光学方法进行氢气传感,没有电流传输,更加安全且制备方法简单,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在氢气传感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008841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0214271.7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钯‑回音壁模式光学谐振腔的氢气传感器及其制备和应用,该氢气传感器的制备过程具体为:(1)制备WGM型管状光学谐振微腔;(2)将金属钯颗粒耦合在WGM型管状光学谐振微腔表面,即得到氢气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用光学方法进行氢气传感,没有电流传输,更加安全且制备方法简单,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在氢气传感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929623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198162.6
申请日:2023-09-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原位多毒性终点暴露毒性检测系统。本发明系统由浓缩装置、分配装置、暴露舱、循环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检测装置等组成;浓缩装置采集空气中微量的VOCs,并浓缩富集至气态暴露的响应阈值之上;分配装置接收来自浓缩装置输送来的浓缩VOCs的载气,然后进入暴露舱;暴露舱中设置有毒性检测功能微生物水凝胶微球,与浓缩VOCs气流接触,实现微生物在污染气流中的暴露;并通过气体循环装置提高暴露舱内VOCs的暴露浓度和暴露效率;检测装置完成暴露后水凝胶微球的荧光强度变化检测;本发明可实现VOCs的低成本、快速、多毒性终点原位毒性效应评价,对同种VOCs毒性效应的灵敏度提升3‑5个数量级。
-
公开(公告)号:CN11726493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02453.8
申请日:2023-09-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12N11/10 , C12N11/084 , C12N1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气液界面暴露微生物膜模型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模型包括:含有逐渐释放的营养物质的水凝胶材料,作为核心支架;附着在核心表面的包裹着微生物的水凝胶膜,作为类生物膜;存在于类生物膜结构和核心结构之间的抗菌聚电解质层,它允许核心中的物质释放到类生物膜结构之中,但会阻止膜上的微生物迁移到核心材料中,保证微生物在核心表面的均匀分布,确保微生物持续保持在气液界面暴露状态下;在类生物膜上生存的微生物可从膜内表面接收支架核心稳定释放的营养物质,在气液界面状态下,好氧微生物获得更高的氧气量。因此,当暴露在气液界面上时,通过营养支架构建的微生物膜可以更好的成长,繁殖并表达其微生物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18702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95397.X
申请日:2023-09-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微生物暴露于气态污染物中的装置。本发明装置包括两个减压进气管,T字型气体混流管,多孔暴露盘,加压出气管;两个喇叭形减压进气管螺纹连接于T字型气体混流管中横管两端;喇叭形加压出气管螺纹连接于T字型气体混流管中垂直管段下端;多孔暴露盘设置于T字型气体混流管中垂直管段中,构成暴露舱;暴露盘孔道中通过支钉支撑固定有微生物的水凝胶微球,提供气态污染物与微生物水凝胶微球的接触环境;使用本发明装置,微生物对同种污染物的急性毒性(IC50)灵敏度提升了3‑5个数量级;多个孔道中气流量、流速、气态污染物暴露量均匀稳定,各孔道中微生物水凝胶微球表现出的毒性偏差不超过5%。
-
公开(公告)号:CN11716557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99063.X
申请日:2023-09-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微生物固定于气液界面暴露状态的水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水凝胶微球为多层核壳结构;其核心为含有营养物质的水凝胶材料,外壳是凝胶膜,使微生物能够在其上生存和繁殖;在营养物质液浸泡和纯净空气吹扫后,由于核心水凝胶材料和外壳水凝胶材料的溶胀率和失水率差异,外壳收缩成一层薄膜,使微生物栖息在独特的气液界面状态上;在微球的核和壳之间有极薄的抗菌聚电解质层,它允许核和壳之间进行包括营养物质在内的物质交换,同时防止微生物迁移到营养更为丰富的核心。本发明水凝胶微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微生物荧光信号平均误差为4.34%。固定在水凝胶微球上的微生物较之菌液状态具有更强的抗干扰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