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配合物一维微纳米结构材料的直径细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27381C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510023648.1

    申请日:2005-01-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一维微纳米材料直径细化的新方法——蒸汽诱导反应法。由于传统的溶液化学反应法生成的金属有机配合物(M-TCNQ)一维结构的直径尺寸一般在几微米数量级,因此利用这种方法如何制备出其纳米结构是一件难题。本发明在溶液化学反应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制备方法——蒸汽诱导反应法。该方法是先用常规方法在衬底上镀一层纳米厚度的金属薄膜;然后把金属纳米膜部分浸入热的TCNQ乙腈溶液,由于蒸汽的诱导在没有浸入的金属纳米膜部分就会形成纳米带、纳米线或微纳米管。与传统的溶液化学反应法比较,生成的一维结构直径较细、长度较长。该方法实验装置简单,工艺可控,适用范围广。

    一种用于可擦重写短波长光存储的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19527A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200510025786.3

    申请日:2005-05-1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可擦重写短波长光存储的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合适的溶剂将K(TCNQ)溶于适配的高分子中后涂于玻璃基片或PC基片上制成含K(TCNQ)的高分子薄膜,并对该薄膜的可逆光致变色光谱和光存储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薄膜在365nm和605nm波长处有2个特征吸收峰,可用于红光DVD(波长为650nm)和短波长(波长为405nm)可擦写光存储光盘。用波长为650nm的静态仪测试结果表明:循环次数百次后未见性能劣化,对比度大于25,已达到实用化水平。

    一种含铝纳米络合物贮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46366A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200310109080.6

    申请日:2003-12-0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络合物贮氢材料LiAlH4、NaAlH4和KAlH4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将LiH或NaH或KH和纯Al粉混合,添加少量含钛、锆、铁的催化剂后,在氢气气氛下机械研磨3-25小时便可制得纳米络合物贮氢材料。与现有的高温、高压的合成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之一是不使用有机溶剂,成本低,安全性高,易于规模生产;优点之二是该方法可直接实现材料的纳米化。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纳米络合物材料的吸、放氢的速率与微米尺寸相比,提高2-3倍。该材料可在燃料电池中作为贮氢载体,为其提供氢气源。

    一种有机电双稳器件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9137C

    公开(公告)日:2004-02-18

    申请号:CN99109123.X

    申请日:1999-06-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超快速相变的有机电双稳器件。它利用通常作为螯合滴定用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一批单有机材料,如吡啶-(2-偶氮-4)雷琐辛(PAR)及1-(2-吡啶偶氮)-2-萘酚(PAN)等。这些材料在真空中制成薄膜(厚度约30-100纳米)后,在室温下就具有良好的电双稳特性。当电压达到某一阈值时,薄膜将从高阻态跃迁为低阻态,且电阻率差值很大,可达5-6个数量级;跃迁时间很短,小于10纳秒。可用于制备非易失性一次写入电存储器和超快速、高可靠过电压保护器等开关器件。

    一种用于可擦重写短波长光存储的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95552C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510025786.3

    申请日:2005-05-1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可擦重写短波长光存储的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合适的溶剂将K(TCNQ)溶于适配的高分子中后涂于玻璃基片或PC基片上制成含K(TCNQ)的高分子薄膜,并对该薄膜的可逆光致变色光谱和光存储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薄膜在365nm和605nm波长处有2个特征吸收峰,可用于红光DVD(波长为650nm)和短波长(波长为405nm)可擦写光存储光盘。用波长为650nm的静态仪测试结果表明:循环次数百次后未见性能劣化,对比度大于25,已达到实用化水平。

    超快速相变的有机电双稳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239329A

    公开(公告)日:1999-12-22

    申请号:CN99109123.X

    申请日:1999-06-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超快速相变的有机电双稳器件。它利用通常作为螯合滴定用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一批单有机材料,如吡啶-(2-偶氮-4)雷琐辛(PAR)及1-(2-吡啶偶氮)-2-萘酚(PAN)等。这些材料在真空中制成薄膜(厚度约30—100纳米)后,在室温下就具有良好的电双稳特性。当电压达到某一阈值时,薄膜将从高阻态跃迁为低阻态,且电阻率差值很大,可达5—6个数量级;跃迁时间很短,小于10纳秒。可用于制备非易失性一次写入电存储器和超快速、高可靠过电压保护器等开关器件。

    一种采用纳米传感器的微生物自动培养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307291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810035590.6

    申请日:2008-04-0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3/08 C12M29/04 C12M41/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纳米传感器的微生物自动培养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特殊设计的培养瓶、纳米传感器探测器及控制显示记录装置。培养瓶中有一层分离膜将培养液与纯水或空气隔开,只有CO2能通过分隔薄膜。接种标本后的培养瓶在自动恒温、震荡培养的同时,通过检测由置于纯水或空气一侧的由纳米薄膜或纳米线(棒)阵列,金属氧化物纳米线(棒)阵列和对电极组成的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监控瓶中CO2的产生情况,所测得的信号传送至电脑分析,一旦超过设定的阈值,即判断为阳性结果,电脑自动发出警报。该系统可替代目前使用的自动培养系统,而且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并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一种含铝纳米络合物贮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304276C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310109080.6

    申请日:2003-12-0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络合物贮氢材料MAlH4即LiAlH4、NaAlH4和KAlH4及其制备方法、用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将LiH或NaH或KH和纯Al粉混合,添加少量含钛、锆、铁的催化剂后,在氢气气氛下机械研磨5—20小时便可制得纳米络合物贮氢材料。与现有的高温、高压的合成方法相比,该方法简单,成本低,其放氢速率高于微米尺寸的MAlH4,是一种极具商业价值的新型贮氢材料。

    金属有机配合物一维微纳米结构材料的直径细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80189A

    公开(公告)日:2005-10-12

    申请号:CN200510023648.1

    申请日:2005-01-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一维微纳米材料直径细化的新方法-蒸汽诱导反应法。由于传统的溶液化学反应法生成的金属有机配合物(M-TCNQ)一维结构的直径尺寸一般在几微米数量级,因此利用这种方法如何制备出其纳米结构是一件难题。本发明在溶液化学反应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制备方法-蒸汽诱导反应法。该方法是先用常规方法在衬底上镀一层纳米厚度的金属薄膜;然后把金属纳米膜部分浸入热的TCNQ乙腈溶液,由于蒸汽的诱导在没有浸入的金属纳米膜部分就会形成纳米带、纳米线或微纳米管。与传统的溶液化学反应法比较,生成的一维结构直径较细、长度较长。该方法实验装置简单,工艺可控,适用范围广。

    纳米金属有机络合物贮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46495A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200310109081.0

    申请日:2003-12-0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纳米金属有机络合物贮氢材料。采用真空饱和蒸气反应法制备了新型的金属有机络合物Ag(TCNQ)和Cu(TCNQ)的纳米线;用溶液化学反应法制备了纳米-微米尺度的管状Ag(TCNQ)和Cu(TCNQ)金属有机络合物。作为初步贮氢性能研究,应用石英晶体微量秤(QCM)的方法评价了Ag(TCNQ)纳米线的贮氢性能,发现在常温常压下Ag(TCNQ)纳米线的重量贮氢量可达1.34%;这类金属有机络合物的贮氢机理是由于晶体结构内部有较大空间及纳米尺度所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