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尺寸可控的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74828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42041.2

    申请日:2012-07-1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墨烯纳米带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尺寸可控的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切片法制备厚度可控的垂直取向碳纳米管/石蜡复合膜,成功去除石蜡后,分离出长度一致的碳纳米管,将这些碳纳米管沿管径方向打开,制备长度可控的石墨烯纳米带,并通过控制碳纳米管的直径实现对石墨烯纳米带宽度的控制。该制备方法简单,适合于在工业上大规模制备。

    一种用于场效应晶体管的单一手性单壁碳纳米管的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12839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56372.1

    申请日:2013-02-2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张玲莉 汪伟志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单壁碳纳米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场效应晶体管,通过手性和/或直径分离单壁碳纳米管的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适量的单壁碳纳米管与碘颗粒充分混合均匀吸附后,再加入到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分散得到碘吸附的碳管水分散液,利用不同手性的单壁碳纳米管吸碘量的不同进而增加碳管之间的密度差。在高速离心机的辅助下,使不同碳管在离心管中经过非线性密度梯度离心后具有适量的较大的间距从而便于提取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本发明具有较好的性能。该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低成本、易于放大等特点,可规模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一种高性能取向碳纳米管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37853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23219.9

    申请日:2012-07-0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性能取向碳纳米管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采用胶带法制备取向碳纳米管薄层阵列,采用加压法制备高性能取向碳纳米管薄膜电极。该方法操作简单,可控性好,制备的碳纳米管薄膜电极表面平整且均一。将该取向碳纳米管薄膜电极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对电极,所组装的太阳能电池具有优异的性能,其效率可以超过相同条件下采用传统铂作为对电极的效率。

    一种取向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91618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229604.X

    申请日:2011-08-1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纳米管薄膜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取向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切片法,制备得取向良好的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膜,该薄膜中碳纳米管平行于薄膜表面,均匀分布,使薄膜表面具有极佳的导电性能。同时,该复合膜的厚度和密度均可控:采用切片机对薄膜厚度在较宽范围内进行精确控制;复合膜中碳纳米管的密度可通过改变碳纳米管阵列的合成条件或压缩碳纳米阵列的体积来实现。所制备的复合膜具有较高的透光率、优异的柔韧性和变形能力。本发明操作简单、可控性好,所制备的复合膜可作为优良的透明、柔性电极取代传统导电玻璃用于多个领域。

    一种获得大量高纯度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的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63878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515292.3

    申请日:2012-12-0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张玲莉 汪伟志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纳米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性和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的分离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适量的单壁碳纳米管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充分混合均匀,超声离心后得到独立悬浮在水溶液中的碳管,利用金属性和半导体性碳管表面吸附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他们与琼脂糖凝胶间的作用力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调节外加电场的电压和电泳时间可实现半导体性碳管的大量富集。本发明的优点为在不破坏碳管本身结构的同时可获得纯度大于99%的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该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纯度高、低成本、可控、重复性好、易于放大等特点,可规模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