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5342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442438.0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IPC: B01J23/83 , B01J23/80 , B01J35/30 , B01J37/03 , B01J37/00 , B01J37/08 , C07C29/156 , C07C29/154 , C07C3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疏水性负载型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步骤:(1)将含有第一无机金属化合物、第二无机金属化合物、二氧化硅载体前体和溶剂的混合流体与沉淀剂混合反应、老化,从老化后的产物中分离出固相组分,将所述固相组分进行焙烧,得到催化剂粗品;(2)在有机溶剂的存在下,用疏水改性剂对所述催化剂粗品进行改性。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催化剂的疏水性以及金属颗粒的分散性,从而提高在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应用中的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0139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59382.X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矿化养护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矿化养护试验装置包括壳体和形成在壳体上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排气口和疏水口,第一入口用于与蒸汽发生器连通,第二入口用于与二氧化碳源连通,壳体内形成有空腔,空腔用于放置试件,壳体包括壳主体和盖体,壳主体上形成有开放端,用于供试件通过,盖体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主体,以使盖体能够封闭或打开开放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采用矿化养护试验装置模拟真实的矿化养护场景,在试验过程中根据试件的试验结果调整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从而通过低成本的试验找到能够加快建材强度形成、缩短生产周期的矿化养护条件,提升矿化养护的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7111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360867.1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电行业二氧化碳捕集和资源化利用领域,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矿化再生耦合充填一体化的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将二氧化碳烟气依次进行降温、碱洗;将处理后的二氧化碳烟气与有机胺溶液逆向接触,得到富液;将所述富液与含钙镁离子物质进行反应,然后对反应产物进行过滤和固液分离,得到固体部分和液体部分;在碱性条件下,将所述固体部分与固废和水混合进行反应,得到凝胶材料;将所述凝胶材料送至废弃矿井或采空区,进行注入充填;该方法将有机胺吸收剂吸收捕集CO2所得富液同钙、镁离子物质反应,完成有机胺吸收剂的低能耗再生回用,提高CO2矿化的反应速率,实现二氧化碳低能耗减排、固废资源化利用和煤矿井下充填的三重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543027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724305.1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国能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能源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 , 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减少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吸收剂逃逸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持液槽(1)、气液混合增强器(2)、填料层(3)和液体均布器(4),其中,所述气液混合增强器(2)包括若干根竖直设置的增强器构件(21),每根所述增强器构件(21)上设置有若干个开口向上的锥形托盘(22),每个所述锥形托盘(22)上分布有若干个孔隙。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减少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吸收剂逃逸的方法并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在保证尾气洗涤段总尾气阻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气液混合增强器的设置能够显著降低吸收剂液滴的逃逸量,并减少填料层的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41665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52870.9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捕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捕集装置和降低碳捕集有机胺逃逸的方法。该碳捕集装置包括碳捕集吸收塔本体,所述碳捕集吸收塔本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填料层、除沫器和有机胺逃逸控制装置,有机胺溶液在所述填料层中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所述有机胺逃逸控制装置包括支撑结构和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的吸收材料;其中,所述吸收材料为聚丙烯酸和/或聚乙烯醇。该装置通过设置有机胺逃逸控制装置,能够有效控制碳捕集过程中有机胺逃逸问题,有效减少碳捕集装置中有机胺逃逸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919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65239.8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该系统包括吸收塔、贫富液换热器、富液过热器、闪蒸解吸塔、第一压缩机、除湿膜和第二压缩机,将吸收塔产生的冷富液输送至贫富液换热器中进行加热,得到热富液,将热富液中的一部分输送至富液过热器中继续加热,然后输送至闪蒸解吸塔的闪蒸段进行闪蒸再生,得到热贫液和闪蒸汽,将热富液中的另一部分输送至闪蒸解吸塔上方,与上升的闪蒸汽在填料段进行换热,得到热贫液和再生气;将闪蒸解吸塔中的再生气依次输送至第一压缩机和除湿膜中进行处理,将得到的水蒸气输送至第二压缩机中进行升温升压,然后返回至闪蒸解吸塔中再利用。该系统能够高效的利用再生气中水的汽化潜热。
-
公开(公告)号:CN11713829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714327.4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封存和煤矿井下充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固废制备防灭火材料的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具体包括:将固废与水混合,然后向得到的混合料中通入CO2进行反应,得到矿化浆料;其中,所述固废含有主料和添加剂,所述主料含有粉煤灰和/或电石渣,所述添加剂含有煤矸石和/或脱硫石膏。本发明所制备的防灭火材料具有较好的灭火性能,CO2矿化后可以降低灭火材料的碱性,同时可以显著降低浆料的流动性,提高惰质组分强度。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实现碱性固废的资源化利用、CO2减排和煤矿采空区防灭火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69332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445616.9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能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CO2矿化养护原料砖胚的方法和低碳混凝土制品,属于矿物碳封存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针对原料砖胚进行预养护;将预养护后的原料砖胚送入CO2氛围进行矿化养护,使经矿化反应后在砖体内部孔隙和界面结构处形成碳酸盐产物;其中,CO2矿化养护压力为0.1~5.0MPa,CO2矿化养护总时间为1~48h。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CO2转化利用率和封存率都高于80%,可有效获得低碳或零碳混凝土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6577320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307976.2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
IPC: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捕集吸收剂胺浓度的在线检测装置及系统,属于碳捕集领域,包括:进液单元;反应单元;计量单元;滴定单元;颜色采集单元;数据分析控制单元,与进液单元、计量单元、滴定单元和颜色采集单元连接,用于控制进液单元从碳捕集装置抽取吸收剂,以及获取吸收剂质量;控制滴定单元向反应单元内滴入滴定指示剂形成第一混合液,向第一混合液滴入滴定剂形成第二混合液;在第一颜色值与第二颜色值的差值大于设定差值的情况下,控制滴定单元停止滴定,并获取滴入的滴定剂体积;根据滴定剂体积和吸收剂质量确定吸收剂胺浓度。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能够实时检测吸收剂溶液胺浓度,及时调整碳捕集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94672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079958.3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铁路运输用罐车和运输系统,适于运输液态二氧化碳,上述铁路运输用罐车包括运输部件、监测模块、与监测模块连接的分析模块和与分析模块连接的指示模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运输部件承载并运输液态二氧化碳,在运输过程中,各个模块相互作用相互配合以保证液态二氧化碳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使得液态二氧化碳能够通过本申请中的铁路运输用罐车实现大规模的铁路运输,合理利用铁路网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