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7057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86729.6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场频率和电压协同的二次调优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故障发生时,电网频率和母线电压分别与基准值之间的偏差值;基于获取的偏差值建立状态空间方程,通过状态方程获取初步控制量,基于状态空间方程建立代价函数,基于控制量和代价函数获取控制矩阵,通过控制矩阵获取调控所需的最终控制量,通过状态方程计算在频率电压发生变化时调节风电场的有功功率输出和无功功率输出,同时控制频率和电压,实现了电网频率和母线电压的协同控制,通过代价函数计算最优控制输入,避免由于不同步导致的控制误差,提高了调控的精准度,增强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5362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32904.2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空气中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吸附塔,用于输入空气及碱性溶液,获得弱碱性溶液;电解池堆,所述电解池堆由多个电解池单元周期组合而成;其中的阴极流道用于通入所述吸附塔获得的弱碱性溶液作为阴极液,阳极流道用于通入碱性溶液作为阳极液;阴极负载有阴极催化剂,用于分解阴极液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生成氢气和甲醇;阳极负载有阳极催化剂,用于分解水,生成氧气;变压吸附塔,用于分离提纯输出氢气;蒸馏分离塔,用于分离提纯输出甲醇。本发明的系统能够降低过程的熵增,减少传统空气二氧化碳捕集的消化、煅烧、二氧化碳压缩以及输运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6023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01883.6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转速减载的风电与火电机组联合调频方法及系统,计算定桨距角和不同风速下的风机最大吸收功率,得出转子转速上限以下的最大功率跟踪曲线;基于转子转速上限以下的最大功率跟踪曲线计算设定减载率d%下不同风速时的减载功率,得出转子转速上限以下的减载功率曲线;根据转子转速上限以下的减载功率曲线计算转子转速处于上限时风机吸收的功率,并拟合得到次优功率跟踪曲线;基于次优功率跟踪曲线设置次优功率跟踪,实现次优功率输出,完成减载;将火电机组转速偏差作为转速调频的被控量;令火电机组转速偏差在设定范围内不激发风电一次调频;通过下垂控制协同火电机组共同参与一次调频,实现联合调频。
-
公开(公告)号:CN11530734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32902.3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循环除霜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系统中,用户侧换热器的第一通道出口经膨胀阀、第一阀门以及A型分液器与室外侧换热器的第一通道进口相连通,室外侧换热器的第一通道出口经第三阀门与四通阀的d端口相连通;用户侧换热器的第一通道出口经膨胀阀、第四阀门与室外侧换热器的第一通道出口相连通,室外侧换热器的第一通道进口经B型分液器、第二阀门与四通阀的d端口相连通;其中,A型分液器的分液孔直径大小一致,B型分液器的分液孔直径按结霜速率设置。本发明提供的系统采用两类分液器,能够解决热泵系统运行中除霜热量损失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0007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934450.2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光伏光热、地热及储热的供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供能装置包括:平板型光伏热水集热模块;储电装置;第一储水箱;高温热泵机组,高温热泵机组的蒸发侧与第一储水箱相连通;高温储热装置,高温储热装置的一次侧与高温热泵机组的冷凝侧相连通;第二储水箱;中深层地热能取热装置和低温热泵机组,中深层地热能取热装置与低温热泵机组的蒸发侧相连通;中深层地热能取热装置还与第一储水箱相连通;低温储热装置,低温储热装置的一次侧与低温热泵机组的冷凝侧相连通。本发明将可再生的中深层地热能供热、太阳能光伏光热和相变储热相互耦合,为解决能源消纳问题以及提高建筑供热系统能效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612836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55245.0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朱超 , 王沣浩 , 李奕臻 , 丁涛 , 王泽源 , 朱丹玥 , 师鹏 , 郭安祥 , 熊尉辰 , 吴子豪 , 王辰曦 , 蔡皖龙 , 赵嘉 , 傅金柱 , 刘昕 , 权琛 , 张拓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深层同轴套管式地埋管供热系统全生命周期经济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评价的中深层同轴套管式地埋管供热系统的地埋管全生命周期取热潜力;基于获取的地埋管全生命周期取热潜力,获取全生命周期平均能源成本;获取待评价的中深层同轴套管式地埋管供热系统的净现值;基于获取的全生命周期平均能源成本和净现值,实现中深层同轴套管式地埋管供热系统全生命周期经济性评价。本发明可对中深层同轴套管式地埋管供热系统进行全生命周期经济性评价,能够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610919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55615.0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主体碳排放效率指标评分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发电主体的历史发电量、发电功率、标准煤耗量和碳排放量数据;采用碳排放效率指标评分计算模型计算不同发电主体的碳排放效率指标,获得各发电主体的碳排放效率指标评分;其中,所述碳排放效率指标评分计算模型包括火电机组碳排放效率指标评分计算模型和火电厂碳排放效率指标评分计算模型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各发电主体的碳排放效率指标评分分别用于评判各发电主体的碳排放效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客观获取指标评分,可客观评判发电主体的碳排放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5303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859929.X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立 , 李华 , 熊尉辰 , 李旭东 , 郭安祥 , 武云生 , 王乃永 , 李怡然 , 王潇平 , 王碧阳 , 朱超 , 王妍心 , 程子月 , 王瑾玉 , 常怡然 , 张思清
IPC: H02J3/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谐波电流搜索的谐波电压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搜索并确定能够降低电网谐波电压的有源电力滤波器APF谐波电流设定值iref,根据谐波电流设定值iref,利用比例谐振PR控制器控制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谐波电流输出;系统包括谐波电流搜索模块和谐波电流控制模块,谐波电流搜索模块负责搜索能够降低电网谐波电压的APF谐波电流设定值,其输入参数包括谐波电流步长ΔI、电网谐波电压Ugh及电网谐波电压允许的最大值Ughmax,输出参数为APF谐波电流设定值iref;本发明实现了对电网谐波电压的有效控制,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36261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46715.7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乃永 , 李华 , 武云生 , 李旭东 , 李立 , 熊尉辰 , 郭安祥 , 王碧阳 , 李怡然 , 王潇平 , 朱超 , 王妍心 , 程子月 , 王瑾玉 , 张思清 , 吴丹青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网型风电变流器混合同步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包括包括有功下垂控制模块、暂态有功控制模块、有功频率控制模块、混合同步控制模块、系统频率控制模块、锁相积分控制模块;控制方法为将风电变流器额定频率ωN和风电变流器构网频率ω做差后与下垂控制器相连接,下垂控制器的输出为下垂功率。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在故障时增加暂态有功控制模块以及混合同步控制模块,解决常规构网型风机出现的系统失步问题;设置有暂态有功控制模块,能够降低变流器的有功功率指令,调节后的有功功率指令与电压跌落后的有功功率反馈相匹配,保证了有功功率误差尽可能不影响故障期间的系统角频率,增加了系统的功角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0954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027547.4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董乐 , 朱超 , 辛亚飞 , 李壮 , 鞠学良 , 吕平海 , 张靠社 , 张刚 , 吴子豪 , 师鹏 , 张拓 , 白欢 , 赵晶轩 , 张小平 , 李华 , 刘娇健 , 王辰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排放量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火电厂碳排放量预测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生命周期法,对火电厂进行碳排放核算,获得碳排放核算数据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进行分析,获得影响碳排放的特征因素;基于获得的影响碳排放的特征因素,构建获得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基于构建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分析预测获得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量。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传统碳排放核算忽略将抽象的碳排放纳入计量的问题以及碳排放核算边界模糊发电信息不完善的问题,能够提高火电厂碳排放量预测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