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2090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019965.5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能效测评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 , G06F18/214 , G06N5/01 , G06Q10/0635 , G06N3/082 , G06Q50/06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力系统负荷管理云平台的运行风险识别方法及系统,在综合考虑负荷管理云平台服务能力和负荷管理能力的情况下,采用连续值映射离散量化值方法对负荷管理云平台过往运行数据的处理复杂性进行简化;依据负荷管理云平台过往的运行数据构建变分支决策树模型;采用变分支决策树模型通过决策树节点信息增益方法,选取得到最佳剪枝特征向量;将最佳剪枝特征向量所含运行指标作为分类训练网络的训练输入变量,通过训练以得到最佳分类训练网络;最后将负荷管理云平台的当前运行状态信息输入到最佳分类训练网络,实现负荷管理云平台运行风险的识别,提高了负荷管理云平台运行风险识别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7421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62607.9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能效测评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F24F11/47 , G06F17/10 , F24F11/64 , F28C1/00 , F28F27/00 , F24F11/70 , F24F140/20 , F24F140/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源塔热泵机组的供热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具体步骤如下:将热源塔的传热传质控制体沿空气流动方向划分为数个控制体单元模型;基于控制体单元模型,建立与热源塔交互的空气侧热量质量动态模型和溶液侧热量质量动态模型;基于空气侧热量质量动态模型与溶液侧热量质量动态模型,建立热源塔的传热传质控制体的热量质量平衡模型;基于热源塔热泵机组的工作参数,建立热源塔热泵机组热传递平衡模型;基于传热传质控制体的热量质量平衡模型和热源塔热泵机组热传递平衡模型,建立以热源塔热泵机组供热最大化的目标函数,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热源塔热泵及其传热传质控制体的调控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36061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65507.4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8G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电氢汽车耦合交通流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划定区域内的路网拓扑分布及综合补能设施分布,依据路网拓扑分布及综合补能设施分布得到电动汽车和氢动力汽车车辆用户的出行OD对;根据电动汽车和氢动力汽车的汽车特性,规划电动汽车和氢动力汽车的最低成本出行路径;依据电动汽车和氢动力汽车的最低成本出行路径,运用用户均衡算法对电动汽车和氢动力汽车车辆用户的出行OD对进行车流量划分,得到最优车流量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910906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0996638.9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张宇峰 , 陆震军 , 朱庆 , 张波 , 白云龙 , 张卫国 , 俞航 , 刘辉舟 , 郑红娟 , 王小明 , 赵文广 , 李杰 , 林慧婕 , 宋杰 , 刘永春 , 田中利 , 汪鑫奕 , 孙广明 , 余洋 , 方佳伟 , 童仁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碳目标多场景服务的电力负荷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根据目标电力系统的历史结构数据和历史运行数据,构建负荷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基于所述负荷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仿真实验;根据当前仿真实验结果,确定目标电力系统的当前负荷数据;根据目标电力系统的双碳目标、多场景服务信息以及所述当前负荷数据,确定负荷调控对象和结构优化对象;根据所述负荷调控对象和所述结构优化对象,对所述目标电力系统的电力负荷进行管理。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负荷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2403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24245.6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8/23213 , G06F18/22 , G06Q30/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考虑可再生能源随机波动性的多节点需求响应方法及系统,涉及需求响应技术领域,包括:接收可再生能源出力数据,使用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和K‑means聚类算法对可再生能源出力数据进行聚合计算,得到出力曲线;将可再生能源出力数据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多节点需求响应模型内,输出得到单独的负荷节点相应的CDL曲线和贡献因子;根据单独的负荷节点相应的CDL曲线和贡献因子与出力曲线进行相似度计算,根据相似度进行用户激励补贴,从而实现用户响应效果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962425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24250.7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8/214 , G06N3/08 , G06Q30/0202 , G06F17/10 , G06N3/049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铁工业负荷可调潜力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负荷管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钢铁工业相关历史数据,将钢铁工业相关数据输入至预先建立的资源任务网络RTN模型内,输出得到最小化电力成本数据集;将钢铁工业相关历史数据和最小化电力成本数据集输入至预先建立的FNN模型内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FNN模型;获取钢铁工业负荷,将钢铁工业负荷输入至训练好的FNN模型内,输出得到可调潜力评估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91498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743100.3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F24F11/64 , F24F11/89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8/214 , G06F18/241 , G06F18/213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8 , F24F140/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负荷需求响应潜力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楼宇空调系统的历史负荷以及影响因素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得到关键影响因素特征;基于筛选结果以及历史负荷曲线构建第一空调负荷预测模型,并对第一空调负荷预测模型进行预训练;利用目标楼宇的历史负荷和特征数据以及实时采集数据对预训练模型进行调整得到第二空调负荷预测模型;基于第二空调负荷预测模型,通过改变输入的空调温度设定值并对模型预测结果输出作差计算得到最终的需求响应潜力值。本发明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基于迁移学习框架利用云端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和终端侧的实时数据实现协同工作,有效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以及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4984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029709.4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3/047 , G06N3/084 , G06N3/0985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理先验神经网络的空调建筑系统负荷建模方法及系统,涉及空调建筑系统负荷领域,方法包括:将空调建筑系统的热力学负荷动态演变过程建模为离散时间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建立相应的物理先验神经网络架构;对单热源加热的房间场景进行仿真生成训练数据,明确其中状态以及动作空间的物理意义,更新损失函数形式;训练物理先验神经网络并进行超参数调优,分别在仿真以及实际场景的测试数据集上验证其预测性能;本发明实现对空调建筑系统温度及功率的精准建模以及控制,相较传统神经网络更快地收敛,并且对训练数据的需求更少,有着更好的泛化性能以及更高的可扩展性部署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727558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11032120.9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能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发电系统及方法。该蓄热发电系统包括干热岩热储水池、蓄热器、蒸发器、透平膨胀机和发电机,蓄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输水管道与干热岩热储水池相连通,蓄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输水管道与蒸发器的进水口相连通,蒸发器的工质出口通过蒸汽管道与透平膨胀机的高温蒸汽进口相连通,透平膨胀机与发电机相连。本发明提供的蓄热发电系统及方法,能够有效利用干热岩的热能进行储能并发电,实现了电能的清洁存储和再生,系统运行过程清洁且无碳排放,电换电效率可达120%以上,能够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波动平抑和电网移峰填谷等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0715572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10990365.6
申请日:2019-10-1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装置,该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基于膨胀机的工作参数、换热介质的物理参数、第一换热腔的尺寸,确定每个蓄热器包含的子蓄热器的个数N;基于相邻的两级膨胀机中前级膨胀机的出口与后级膨胀机的进口温差、换热介质的物理参数、蓄热介质的物理参数、蓄热器的工作时间、子蓄热器的个数N、第一管的外径、子蓄热器的长度,确定蓄热腔的厚度δmiddle;基于第一换热腔的尺寸、蓄热腔的厚度δmiddle,确定第二管的外径和确定第二换热腔的外径。本发明的缩空气储能蓄热系统的设计方法,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的设计方案,可以方便地设计出蓄热器的结构,且确保释能阶段膨胀机处于高效的工作温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