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6715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365657.8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 上海博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源转型状态的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预先建立的能源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获取对应的能源相关数据与资料;S2.基于能源相关数据与资料,采用集值迭代和反熵权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S3.将指标综合权重带入基于黄金分割和云模型理论构建的能源转型评估模型中,评价能源转型所处状态。本发明能够对某一区域的目前能源系统性能以及能源转型的过渡准备情况进行评估,从而为该区域节能减排、能源计划、投资及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57921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49491.4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配电网变电站的变压器,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变压器本体与柜体,所述变压器本体通过一减震机构吊装到柜体上,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安装板,其固定安装到所述柜体的顶部,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竖轴,所述竖轴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与竖轴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转动架上竖向滑动设置有多个呈圆周阵列的弧形板,各所述弧形板与转动架之间分别设置有弹性单元,各弹性单元的弹力向上作用于对应的弧形板,各所述弧形板形成一个间歇圆形结构。本发明能够将变压器本体的局部振动或不均匀振动迅速分摊到整个变压器本体与减震机构上,使变压器本体的振动能够被迅速被削减,并且使变压器本体的姿态端正,保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4928108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0791522.2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跨省互联方案的构建方法、构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确定位于省际边界的第一和第二目标电网;分别计算第一和第二目标电网在规划期水平年内对应的上级500kV变电站的容载比;判断是否存在其中一个电网的容载比低于预设值;如果存在,则在两个电网中各选一个220kV变电站;对选取的两个变电站进行互联,并在软件中进行电气校核;如果校核结果满足设定要求,完成电网跨省互联方案的构建。本发明重点关注省际相邻电网变电容量裕度,打通省际限制构建连接两省的一体化220kV互联通道,无需新增500kV变电站布点或扩建已有站点变电容量,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可切实为电力系统规划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130778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0855189.7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数据的一体化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涉及电力调度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建筑负荷预测时,无法对建筑中各种负荷相关数据进行甄别利用,导致建筑负荷预测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将规律负荷数据与负荷预测模型结合获取规律预测数据,与通过非规律负荷数据获取的非规律预测数据结合获取负荷预测数据,考虑了影响电力负荷的各种因素,提高了建筑负荷的预测精度,为电力调度提供数据基础;本发明基于使用频率将电力设备划分为规律负荷设备和非规律负荷设备,规律负荷设备的电力负荷可以有效预测,非规律负荷设备的电力负荷统计获取,二者联合获取负荷预测数据,提高了负荷预测数据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3629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21368.3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IPC: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仿邮票点线齿结构的超灵敏高稳定柔性应变传感器,整体呈线型结构,包括柔性基底、低导电元件、高导电元件、电极元件和封装层,其中:圆柱型柔性基底表面沿周向均布有凹槽,低导电元件填充在凹槽中;高导电元件具有仿邮票点线齿结构,拉伸时诱导规则裂纹在结构处产生;电极元件设置在高导电元件两端;封装层涂覆在高导电元件表面。本发明制备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裂纹规则和高可拉伸等特性,还具有优异的柔性及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可穿戴设备及软物质机器人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57921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1249491.4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配电网变电站的变压器,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变压器本体与柜体,所述变压器本体通过一减震机构吊装到柜体上,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安装板,其固定安装到所述柜体的顶部,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竖轴,所述竖轴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与竖轴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转动架上竖向滑动设置有多个呈圆周阵列的弧形板,各所述弧形板与转动架之间分别设置有弹性单元,各弹性单元的弹力向上作用于对应的弧形板,各所述弧形板形成一个间歇圆形结构。本发明能够将变压器本体的局部振动或不均匀振动迅速分摊到整个变压器本体与减震机构上,使变压器本体的振动能够被迅速被削减,并且使变压器本体的姿态端正,保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4928108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791522.2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跨省互联方案的构建方法、构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确定位于省际边界的第一和第二目标电网;分别计算第一和第二目标电网在规划期水平年内对应的上级500kV变电站的容载比;判断是否存在其中一个电网的容载比低于预设值;如果存在,则在两个电网中各选一个220kV变电站;对选取的两个变电站进行互联,并在软件中进行电气校核;如果校核结果满足设定要求,完成电网跨省互联方案的构建。本发明重点关注省际相邻电网变电容量裕度,打通省际限制构建连接两省的一体化220kV互联通道,无需新增500kV变电站布点或扩建已有站点变电容量,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可切实为电力系统规划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36340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13730.4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Inventor: 王剑 , 郭欣欣 , 高奇 , 庞铄 , 孙宇 , 滕飞 , 谢民 , 陆俊 , 李振伟 , 金鑫 , 王韬 , 王贞体 , 应志富 , 朱健阳 , 刘健 , 唐欣悦 , 黄厚柱 , 周亚 , 李慧 , 许晶晶 , 陈伟 , 马忠斌 , 靳玉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力物联网设备数据访问管理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访问管理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电力物联网设备信息,根据电力物联网设备信息,获取电力物联网设备数据,根据电力物联网设备数据,获取设备数据重要指数,根据数据访问基础指数,判断访问用户是否拥有该数据访问权限。本发明通过设备数据重要指数,对电力物联网设备数据的重要性进行准确评估,通过数据访问环境系数,对访问用户的权限进行调整,通过数据访问基础指数,对访问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评估,提高了数据访问管理效率,通过数据访问安全指数,对访问用户的数据访问请求进行管理,确保了电力物联网设备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30778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55189.7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数据的一体化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涉及电力调度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进行建筑负荷预测时,无法对建筑中各种负荷相关数据进行甄别利用,导致建筑负荷预测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将规律负荷数据与负荷预测模型结合获取规律预测数据,与通过非规律负荷数据获取的非规律预测数据结合获取负荷预测数据,考虑了影响电力负荷的各种因素,提高了建筑负荷的预测精度,为电力调度提供数据基础;本发明基于使用频率将电力设备划分为规律负荷设备和非规律负荷设备,规律负荷设备的电力负荷可以有效预测,非规律负荷设备的电力负荷统计获取,二者联合获取负荷预测数据,提高了负荷预测数据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598968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527207.7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电网投资效益评价方法,属于电力规划的技术领域。该方法选取评价电网投资效益指标构建评价指标库,并将评价指标分为三种类型分别进行指标归一化处理,采用组合权重法对评价指标库中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采用物元可拓模型建立电网投资评价指标的经典域和待评价物元,并构建相应的物元矩阵,计算待评价物元的各项指标与评价指标等级的贴近度,最终确定该电网投资项目所属的评价等级,该方法既准确有效的对电网投资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又克服了传统评价模型有向性不足、信息利用率低的缺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