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91444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71138.8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庆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采样器辅助读取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连接件上设有通孔,用于脉冲信号通过。本发明能够辅助光电采样器进行电能表现场校验仪的实时测试数据的读取,设置的连接件,用于在使用时,将光电采样器(光电采样器一般含有磁材料)吸附在其上,而连接件是设置在支撑架上,所以,吸附在连接件上的光电采样器能够被支撑架有效支撑住,不会发生晃动,从而大大提高了读取工作的稳定性,避免重复测试,有利于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分析掌控现场设备工作情况,降低校验时间,同时降低了原有工作人员手持光电采样器工作时存在的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6289579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70866.7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庆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K15/005 , G01K1/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计观测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观测镜,所述观测镜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包括竖置的支撑杆,所述观测镜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观测镜与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可调节限位机构实现相对位置的固定。本发明通过观测镜可以远距离观测温度计,并且还设置了支撑架与观测镜滑动配合,从而可以自由调整观测镜的位置,以适应水平观测标准温度计的不同高度刻度指示的需要,既提高了工作人员观测标准温度计示值的准确度,为变压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又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误触碰实验设备高温部位的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06038897U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21098001.5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庆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5/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电采样器辅助读取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连接件上设有通孔,用于脉冲信号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辅助光电采样器进行电能表现场校验仪的实时测试数据的读取,设置的连接件,用于在使用时,将光电采样器(光电采样器一般含有磁材料)吸附在其上,而连接件是设置在支撑架上,所以,吸附在连接件上的光电采样器能够被支撑架有效支撑住,不会发生晃动,从而大大提高了读取工作的稳定性,避免重复测试,有利于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分析掌控现场设备工作情况,降低校验时间,同时降低了原有工作人员手持光电采样器工作时存在的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06038188U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21098301.3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庆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度计观测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观测镜,所述观测镜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包括竖置的支撑杆,所述观测镜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观测镜与所述支撑杆之间通过可调节限位机构实现相对位置的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观测镜可以远距离观测温度计,并且还设置了支撑架与观测镜滑动配合,从而可以自由调整观测镜的位置,以适应水平观测标准温度计的不同高度刻度指示的需要,既提高了工作人员观测标准温度计示值的准确度,为变压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又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误触碰实验设备高温部位的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6451543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610936477.X
申请日:2016-11-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Abstract: 一种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输出特性灵活仿真方法,属于电力系统仿真技术领域,该方法基于双馈风机有功、无功独立控制,并且在有功控制模块中部分控制参数相对独立的特点,拟合出关键控制参数与低穿时期有功功率输出特性之间的线性对应关系,进一步利用任意机组在任意工况下的低电压穿越有功输出实测数据辨识出该控制参数,基于此可以完成对于其他任意工况下的低电压穿越有功功率输出特性的灵活仿真,本发明方法克服了传统的全工况低电压穿越测试耗时耗力的缺陷,是一种灵活性高、准确性好的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输出特性仿真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501675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36476.5
申请日:2016-11-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85 , G01R31/088
Abstract: 风电场并网输电线路瞬时单相接地故障单端测距方法,首先在风场侧采集两个特定时刻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作为输入量,然后利用风场侧测量到的两个时刻的电压、电流信息计算对应的正、负、零序电压、电流相量;基于输电线路分布参数模型,利用计算得到的风场侧电压、电流序分量建立电气方程组描述输电线路两端的电压、电流关系;以系统侧的电源电势、等值系统阻抗、故障距离和过渡电阻为未知量,使用改进高斯-牛顿法求解建立的非线性电气方程组,得出精确的故障测距结果;本发明有效解决风电场并网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158207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287561.4
申请日:2014-06-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黑启动方案生成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电源确定步骤,根据配电网中可用黑启动电源的输出特性与所述可用黑启动电源的容量确定目标黑启动电源;路径确定步骤,根据所述配电网中的可用设备确定多个配电网路径;路径搜索步骤,根据所述目标黑启动电源的带负载能力与约束参数从所述多个配电网路径中搜索出可行的配电网路径;建立步骤,依据评定参数对所述可行的配电网路径进行评定,以根据评定结果确定目标配电网路径并建立目标配电网。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使配电网在大面积失电后,通过配电网启动电源的自启动与独立运行能力,恢复部分负荷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04158207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287561.4
申请日:2014-06-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黑启动方案生成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电源确定步骤,根据配电网中可用黑启动电源的输出特性与所述可用黑启动电源的容量确定目标黑启动电源;路径确定步骤,根据所述配电网中的可用设备确定多个配电网路径;路径搜索步骤,根据所述目标黑启动电源的带负载能力与约束参数从所述多个配电网路径中搜索出可行的配电网路径;建立步骤,依据评定参数对所述可行的配电网路径进行评定,以根据评定结果确定目标配电网路径并建立目标配电网。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使配电网在大面积失电后,通过配电网启动电源的自启动与独立运行能力,恢复部分负荷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04297615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494144.7
申请日:2014-09-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 清华大学 , 济南大学
IPC: G01R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零序电流随机性识别的间歇性接地故障检测方法,包括:采集变电站被监测馈线零序电流瞬时值,计算表征零序电流随机程度的系数——零序电流随机性系数,通过零序电流随机性系数与阈值比较即可判断是否发生间歇性接地故障。该方法适用于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中压配电系统,只利用零序电流信号;与现有的间歇性接地故障检测方法相比,采集信息量少、灵敏度高,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4267281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98446.1
申请日:2014-09-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 清华大学 ,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低压配电网状态监测数据压缩方法,包括:采样电压互感器输出信号获得采样值序列;对每一个采样点计算该采样值相比于一个整周波之前对应采样点采样值的相对差值;当连续出现三个采样点差值Δu(m)均超过整定阈值A时,启动数据存储,直至检测到连续出现三个采样点差值Δu(m)均小于整定阈值A,形成数据存储数列;对该数据进行压缩变换得到新数列;在数列Z(k)中寻找压缩临界点B,滤除Z(k)数列中压缩临界点B之后的所有数值,实现数据压缩。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在不丢失电压暂态故障特征的基础上,大幅度地压缩采样数,显著地降低了对通信的要求,保障了监测系统的整体实时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