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201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46869.3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北斗定位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单元,用于对定位数据进行处理及转发;定位单元,与所述处理器单元连接,并与外部天线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外部天线获取外部信号,并对所述外部信号进行放大、功率分配、混频、滤波以及模数转换,提取出北斗定位数字信号;通信单元,与所述处理器单元连接,用于接收处理器单元根据所述北斗定位数字信号得到的定位信号,并对所述定位信号进行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533371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237227.9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IRIG‑B码的电力授时系统及授时方法,涉及电力信息自动化技术领域,GPS/BD模块通过天线接收并获取标准秒脉冲信号和时间信息;将标准秒脉冲信号和时间信息发送给CPLD模块;CPLD模块将本地秒脉冲信号和时间信息发送给MCU模块;MCU模块将时间信息解码后获取年、日、时、分、秒时间信息并配置到CPLD模块的时间寄存器中;时钟模块向CPLD模块提供本地晶振,并产生固定频率的时钟;CPLD模块进行本地时钟校正和IRIG‑B码编码。本发明采用CPLD联合MCU的方式,保证编码精度的同时,降低设计复杂度,增加设计的灵活性。本发明能够在参考时间信息源丢失时,继续稳定的输出及对时秒脉冲,在参考时间信息源重新获取时,恢复同步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859013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23923.3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B7/22 , H04W74/081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环境反向散射通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在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系统中执行,所述系统包括:一个源节点、一个接收节点和至少一个反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确定问询轮次,接收节点根据问询轮次问询反射节点;反射节点根据问询结果,确定反射节点能量状态;接收节点根据接收反射节点的信号强度及反射节点的能量状态,利用预设分组规则对反射节点进行分组并排序;其中每一组中包括至少一个强信号和一个弱信号,且各信号的强度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根据分组顺序,反射节点依次向接收节点传输。利用分组提高单次传输信号量,并提高信道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493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00105.9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L1/22 , H04L1/00 , H04L67/141 , H04L67/12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远程通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应用于馈线终端远程通信模块,包括馈线终端、处理器及通信模组,通信模组融合公网频段及电力无线专网频段,包括:处理器接收到馈线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判断第一数据的数据类型;处理器确定数据类型为字符串命令,将第一数据发送至通信模组;或者,处理器确定数据类型为业务协议数据,获取第一数据的传输类型,确定馈线终端的通信类型,基于通信类型将第一数据发送至通信模组;通信模组根据第一数据查询得到查询数据,将查询数据发送至处理器并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处理器接收并发送至馈线终端,馈线终端将查询数据经由数据传输通道发送至业务主站。本公开提高了远程通信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4207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287690.9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路由策略的通信链路配置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通信技术领域,服务终端构建路由链接信息,对路由链接信息进行广播;数据传输中间端接收路由链接信息,并解析路由链接信息中的路由链接信息,识别出通信终端节点地址信息,向所述通信终端节点发送路由链接信息;通信终端节点接收到路由链接信息,并解析路由链接信息,向数据传输中间端发送路由反馈信息;数据传输中间端将路由反馈信息发送给服务终端;服务终端接收路由反馈信息,并存储与所述通信终端节点通信的传输路径。本发明构建了通信终端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优化通信方式,避免网络局部拥塞,影响通信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61202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09145.2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反向散射通信数据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反向散射发射机先获取环境中的长期演进(LTE)信号;然后确定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的各个导频OFDM符号;接着利用射频信号反向散射原理向反向散射接收机发送反向散射通信数据;所述反向散射通信数据仅包括通过各个导频OFDM符号承载的反向散射符号,由于反向散射符号仅承载在导频OFDM符号上,而导频OFDM符号中的CRS符号可通过小区搜索获得,反向散射接收机可利用CRS进行信道估计,并采用低复杂度的相干接收机提升反向散射符号检测性能,由于检测性能的提升,反向散射符号也可以采用高阶正交幅度调制(QAM)调制,从而提升了环境反向散射通信(AmBC)的数据速率和带宽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7679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1451448.0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同步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第一主同步信号序列的中心对称特性,计算其与本地主同步信号序列的相关结果;基于相关结果和自适应门限值之间的关系,得到根序列索引值和粗半帧定时位置;基于粗半帧定时位置和原始主同步信号序列,确定主同步信号序列段,并将其与根序列索引值对应的本地主同步信号序列进行循环卷积计算,得到第二相关结果序列;基于第二相关结果序列的峰值的位置,得到精定时同步点和小区组内身份标识号,实现同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预处理原始主同步信号序列,降低了数据处理的复杂度,且基于中心对称特性,简化了相关结果计算的步骤,并提出了二次精同步方案,有效降低了主同步信号的错误检测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35380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1651235.2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及一种环境反向散射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涉及低功耗物联通信领域,方法包括:射频源向反向散射发射机发射射频信号;反向散射发射机接收射频信号,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强度测量;根据射频信号的强度信息,并结合反向散射发射机当前的能量状况,确定本次发射后是否进入休眠状态;在满足发射条件后,将射频信号调制到入射射频信号的反向散射信号上,实现对射频信号的发送;发送完毕后,如未进入休眠状态,则预设一能量收集定时器,在定时器溢出时,反向散射发射机停止能量收集,进入休眠状态。本发明中载荷信息比特经过编码和调制后,通过进行扩频,可以增加反向散射的通信距离,降低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723742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996845.X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T7/33 , G06T5/50 , G06V10/4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第一最大极值稳定区域的第一区域控制点和第二图像中第二最大极值稳定区域的第二区域控制点;基于所述第一区域控制点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第一特征,以及基于所述第二区域控制点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第二特征;基于所述第一特征和所述第二特征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匹配和融合,得到目标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95835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38897.3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L67/12 , H04L67/565 , H04L9/4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物联感知终端、实时动态差分播发平台及物联网平台,物联感知终端被配置为获取感知数据;实时动态差分播发平台被配置为接收并存储物联感知终端发送的感知数据,接收到物联网平台发送的数据请求指令,将数据请求指令对应的目标感知数据传输至物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被配置为发送数据请求指令,接收实时动态差分播发平台发送的目标感知数据。在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的同时,物联感知终端仅需接入实时动态差分播发平台即可,减少了终端的内存、网络带宽等资源消耗。同时,物联感知终端仅需管理实时动态差分播发平台的认证信息即可,减少信息泄露或误用的风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