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31656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744948.8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的容载比选取方法、设备及介质,通过现有的电力系统数据库、采集实时监测系统和实际规划目标得到电力系统各节点的负荷数据和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出力数据。通过负荷数据得到基于改进计算方法的容载比。通过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出力数据得到分布式电源同时率g1、分布式电源平均功率因数g2、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增速g3、分布式电源规划置信容量比例ηi、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占比和分布式电源最大出力与规划区域年网供最大负荷的比值ρ,进一步得到计及分布式电源因素的可信容发比Rg。根据S2中的容载比和S3中的可信容发比Rg得到新容载比。在分布式电源运用到电力系统中的情况下,能高效可靠的选取得到新能源占比大且新能源发电增速与负荷发展速度不均衡情况下的新容载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高效、可靠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17143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666778.6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变压器优选方法、设备及介质,通过在优选方法中进行约束判定,在得出目标函数时考虑资源利用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新能源消纳,不断迭代目标函数,得到使目标函数最小化的变压器容量和计划新增的新能源电源出力功率,达到优选的目的。在迭代过程中,结合了GRG算法和投影梯度法计算最优结果,使主变压器的容量选取可以在保证可靠性和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同时提高电网的资源利用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资源利用率高、可靠性强和灵活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64897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64751.9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N5/022 , G06F16/951 , G06Q50/26 , G06F16/22 , G06F16/9032 , G06F16/903 , G06F16/9038 , G06F16/242 , G06F16/2455 , G06F16/248
Abstract: 一种双碳知识库的构建方法及应用,属数据库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从不同渠道获取所需的双碳相关知识;S2:对步骤S1中获取的知识进行知识预处理;S3:基于大语言模型构建双碳知识库。其通过双碳知识获取、知识预处理、双碳知识库构建以及双碳知识库应用,为用户提供有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碳中和的相关知识,通过促进双碳相关知识的管理与流转,提供高质量的双碳知识库,对双碳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与消化,为用户提供即时、准确的双碳知识。可广泛用于双碳知识库的构建、管理及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231656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744948.8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的容载比选取方法、设备及介质,通过现有的电力系统数据库、采集实时监测系统和实际规划目标得到电力系统各节点的负荷数据和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出力数据。通过负荷数据得到基于改进计算方法的容载比。通过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出力数据得到分布式电源同时率g1、分布式电源平均功率因数g2、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增速g3、分布式电源规划置信容量比例ηi、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占比和分布式电源最大出力与规划区域年网供最大负荷的比值ρ,进一步得到计及分布式电源因素的可信容发比Rg。根据S2中的容载比和S3中的可信容发比Rg得到新容载比。在分布式电源运用到电力系统中的情况下,能高效可靠的选取得到新能源占比大且新能源发电增速与负荷发展速度不均衡情况下的新容载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高效、可靠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17143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666778.6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变压器优选方法、设备及介质,通过在优选方法中进行约束判定,在得出目标函数时考虑资源利用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新能源消纳,不断迭代目标函数,得到使目标函数最小化的变压器容量和计划新增的新能源电源出力功率,达到优选的目的。在迭代过程中,结合了GRG算法和投影梯度法计算最优结果,使主变压器的容量选取可以在保证可靠性和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同时提高电网的资源利用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资源利用率高、可靠性强和灵活性强等优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