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31573A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0980132784.0
申请日:2009-08-21
Applicant: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IPC: B01F17/52 , B01F17/18 , B01F17/42 , B01J13/00 , B01J35/02 , C08K3/08 , C08L101/02 , H01M4/90 , H01M4/9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73/00 , B01F17/0007 , B01F17/005 , B01J31/0239 , B01J31/06 , B01J2231/643 , B01J2231/645 , B01J2531/828 , C08K3/08 , H01M4/8668 , H01M4/9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具有铵基的支链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金属微粒分散剂,本发明的金属微粒分散剂由含有铵基,重均分子量为500~5000000的支链高分子化合物构成,该支链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式(1)表示的结构。此外,本发明的组合物包括该金属微粒分散剂和金属微粒。
-
公开(公告)号:CN101291994A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680038615.7
申请日:2006-10-24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8L101/00 , C08J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101/005 , C08J3/005 , C08J2300/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适用于聚合物的表面和/或界面改性的广泛使用的简便的新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和/或界面改性了聚合物结构体,是通过以线型聚合物作为基体聚合物,在其中混合支化聚合物(优选树枝状聚合物、梳形聚合物或超支化聚合物),使支化聚合物在基体聚合物的表面和/或界面浓缩,来获得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906997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185138.8
申请日:2009-08-21
Applicant: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73/00 , B01F17/0007 , B01F17/005 , B01J31/0239 , B01J31/06 , B01J2231/643 , B01J2231/645 , B01J2531/828 , C08K3/08 , H01M4/8668 , H01M4/9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具有铵基的支链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金属微粒分散剂,本发明的金属微粒分散剂由含有铵基,重均分子量为500~5000000的支链高分子化合物构成,该支链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式(1)表示的结构。此外,本发明的组合物包括该金属微粒分散剂和金属微粒。
-
公开(公告)号:CN101679039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80018435.1
申请日:2008-04-21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1B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101/005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74 , C01B2202/02 , C01B2202/04 , C01B2202/06 , C01B2202/28
Abstract: 含有例如由下面式(10)-(13)表示的三芳基胺结构作为重复单元并具有750-4,000,000的重均分子量的超支化聚合物在对碳纳米管的溶解能力方面是优异的。因此,通过使用该超支化聚合物作为增溶剂,可以得到其中孤立的碳纳米管被溶解的组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78516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510084929.1
申请日:2009-08-21
Applicant: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73/00 , B01F17/0007 , B01F17/005 , B01J31/0239 , B01J31/06 , B01J2231/643 , B01J2231/645 , B01J2531/828 , C08K3/08 , H01M4/8668 , H01M4/9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具有铵基的支链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金属微粒分散剂,本发明的金属微粒分散剂由含有铵基,重均分子量为500~5000000的支链高分子化合物构成,该支链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式(1)表示的结构。此外,本发明的组合物包括该金属微粒分散剂和金属微粒。
-
公开(公告)号:CN102131573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0980132784.0
申请日:2009-08-21
Applicant: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IPC: B01F17/52 , B01F17/18 , B01F17/42 , B01J13/00 , B01J35/02 , C08K3/08 , C08L101/02 , H01M4/90 , H01M4/9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73/00 , B01F17/0007 , B01F17/005 , B01J31/0239 , B01J31/06 , B01J2231/643 , B01J2231/645 , B01J2531/828 , C08K3/08 , H01M4/8668 , H01M4/9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具有铵基的支链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金属微粒分散剂,本发明的金属微粒分散剂由含有铵基,重均分子量为500~5000000的支链高分子化合物构成,该支链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式(1)表示的结构。此外,本发明的组合物包括该金属微粒分散剂和金属微粒。
-
公开(公告)号:CN101291994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680038615.7
申请日:2006-10-24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8L101/00 , C08J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101/005 , C08J3/005 , C08J2300/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适用于聚合物的表面和/或界面改性的广泛使用的简便的新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和/或界面改性了聚合物结构体,是通过以线型聚合物作为基体聚合物,在其中混合支化聚合物(优选树枝状聚合物、梳形聚合物或超支化聚合物),使支化聚合物在基体聚合物的表面和/或界面浓缩,来获得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906997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510185138.8
申请日:2009-08-21
Applicant: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73/00 , B01F17/0007 , B01F17/005 , B01J31/0239 , B01J31/06 , B01J2231/643 , B01J2231/645 , B01J2531/828 , C08K3/08 , H01M4/8668 , H01M4/9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具有铵基的支链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金属微粒分散剂,本发明的金属微粒分散剂由含有铵基,重均分子量为500~5000000的支链高分子化合物构成,该支链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式(1)表示的结构。此外,本发明的组合物包括该金属微粒分散剂和金属微粒。
-
公开(公告)号:CN104785163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084929.1
申请日:2009-08-21
Applicant: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73/00 , B01F17/0007 , B01F17/005 , B01J31/0239 , B01J31/06 , B01J2231/643 , B01J2231/645 , B01J2531/828 , C08K3/08 , H01M4/8668 , H01M4/9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具有铵基的支链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金属微粒分散剂,本发明的金属微粒分散剂由含有铵基,重均分子量为500~5000000的支链高分子化合物构成,该支链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式(1)表示的结构。此外,本发明的组合物包括该金属微粒分散剂和金属微粒。
-
公开(公告)号:CN101802027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80106980.6
申请日:2008-09-11
Applicant: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38 , C08F12/26 , C08F12/30 , C08F220/38 , C08F2438/03 , C08G83/005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超支化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作为本发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超支化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50~250℃下加热而使特定结构式所示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聚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