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91156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1255142.9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集成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层、包覆于阳极层上的阳极保护层、包覆于阳极保护层上的阴极层;阳极层位于中心,中层为阳极保护层,外侧为阴极层,通过导线和负载相连接,是一种集成式电极组的形式。在污水处理厂使用时,无需再建造反应器和反应室,能够很方便地与原有水处理设施结合,实现即插即用的热插拔式操作,可直接插入现行水处理设施生化池,进行污水处理和电能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0153170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1910438593.2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重金属‑有机物修复的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用于重金属‑有机物修复的复合材料包括硫酸盐还原菌、负载介质和功能材料,功能材料负载于负载介质上,功能材料包括单质硫修饰的零价铁材料;优选地,功能材料包括单质硫和硅修饰的零价铁材料。该制备方法利用单质硫和硅修饰的零价铁材料进行负载后和硫酸盐还原菌形成复合材料,避免了零价铁在治理过程中快速氧化的缺点,降低了其生物毒性,能够实现反复钝化重金属、快速降解有机物的目的,达到高效持久修复的效果,可以在土壤修复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013883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10443884.0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B01J31/38 , B01J27/18 , B01J35/08 , B01J37/03 , C09K17/40 , C02F1/30 , C02F1/70 , C02F101/2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理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的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用于治理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的复合材料包括磷酸银‑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和零价铁复合材料,其中,零价铁复合材料为零价铁负载于吸附基材上。制备方法包括:将磷酸银‑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和零价铁复合材料以基材分层形式包裹成形。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能够同时高效地钝化重金属和降解有机物,且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修复,可以在水体或土壤修复过程中得到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05448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46307.3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阻滞重金属迁移的方法及其应用。阻滞重金属迁移的方法,包括:根据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使用ArcGIS中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插值法明晰重金属在污染区域的空间分布,根据其分布情况设置不同距离的缓冲区。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通过ArcGIS确定各距离隔离带面积;隔离带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灌木包括红叶石楠、杜鹃、火棘和马桑中至少一种,草本植物包括五节芒、高羊茅、香根草、小飞蓬和千里光中至少一种。本方法可精准定位隔离带设置位置,通过构建草‑灌植物群落,达到重金属的阻滞能力强的效果,该方法适合应用于矿区植被恢复方法中。
-
公开(公告)号:CN112374605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260894.X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和藻类光合生物系统串联试验装置,包括电控模块、污水注入模块、二氧化碳供给模块、微生物燃料电池模块、藻类光合生物反应器、氧气反馈模块和取样模块。本发明研制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和藻类光合生物系统串联试验装置,可以对人体排泄物或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产生电能,藻类光合生物反应器利用二氧化碳产生人类或动植物需要的氧气;同时氧气可供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作为补给,而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生电能,利用LED光源发光供藻类光合生物系统使用,两个分系统串联循环利用,相得益彰。
-
公开(公告)号:CN112374605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1260894.X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和藻类光合生物系统串联试验装置,包括电控模块、污水注入模块、二氧化碳供给模块、微生物燃料电池模块、藻类光合生物反应器、氧气反馈模块和取样模块。本发明研制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和藻类光合生物系统串联试验装置,可以对人体排泄物或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产生电能,藻类光合生物反应器利用二氧化碳产生人类或动植物需要的氧气;同时氧气可供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作为补给,而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生电能,利用LED光源发光供藻类光合生物系统使用,两个分系统串联循环利用,相得益彰。
-
公开(公告)号:CN110013883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443884.0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B01J31/38 , B01J27/18 , B01J35/08 , B01J37/03 , C09K17/40 , C02F1/30 , C02F1/70 , C02F101/2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理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的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用于治理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的复合材料包括磷酸银-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和零价铁复合材料,其中,零价铁复合材料为零价铁负载于吸附基材上。制备方法包括:将磷酸银-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和零价铁复合材料以基材分层形式包裹成形。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能够同时高效地钝化重金属和降解有机物,且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修复,可以在水体或土壤修复过程中得到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109531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99130.7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重力微生态物质转化再生系统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包括微生物反应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二氧化碳模块和马达模块;微生物反应器模块包括设置于机柜外壳内的反应器;反应器通过连接轴与气电滑环连接,用于反应器旋转实现反应器内部的变重力;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安装于反应器一侧的pH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和COD传感器;反应器的另一侧与马达模块驱动连接;反应器上安装电池组电极接线盒,电池组电极接线盒与LED灯电连接;二氧化碳模块包括与反应器连通的CO2气罐。
-
公开(公告)号:CN11241986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63715.8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和藻类光合生物耦合物质转化试验装置,包括反应器内循环模块、与反应器内循环模块连通的污水供给模块、二氧化碳供给模块、气体控压取样模块、藻类/水质取样检测模块,以及用于控制反应器内循环模块作业的电控模块。本发明研制的先进微生态物质转化再生试验装置,开展人体排泄物生物处理/物质转化、藻类污水处理、二氧化碳‑氧气转化/生物质再生等核心功能的试验验证,为微生态物质转化再生技术在轨试验验证提供前期研究基础,且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同类型和同功能的元器件设置在一起,便于组装和检修。
-
公开(公告)号:CN11774089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76611.0
申请日:2023-12-21
IPC: G01N27/26 , G01N27/30 , G01N27/327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生物电化学溶解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生物电化学溶解氧传感器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隔膜和阴极,阳极负载有电化学活性微生物,阴极负载有催化剂;其中,生物电化学溶解氧传感器经过曝气驯化后得到。该生物电化学溶解氧传感器的阳极负载的电化学活性微生物能够耐受氧胁迫,进而不需要在特定的厌氧或缺氧环境下也能实现有效地溶解氧监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