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78382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967307.8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1C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桥梁安全检测装置,涉及桥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其包括:固定支架,包括转动连接的贴板和连接件,贴板固定在桥墩上,连接件与桥墩的横截面平行,连接件用于支撑倾斜机构、基准机构和测量机构;倾斜机构,与桥墩的倾斜程度保持一致;基准机构,作为参照基准与倾斜机构配合使用;测量机构,用于测量基准机构与倾斜机构之间的角度变化;智能机构,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检测组件、数据采集组件、数据传输组件、服务器和客户终端。通过实时测量基准机构与倾斜机构之间的角度变化来表征桥墩的倾斜程度,当桥墩的倾斜程度超过预设阈值范围时,通过服务器向客户终端发出预警信息,方便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667838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967307.8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1C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桥梁安全检测装置,涉及桥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其包括:固定支架,包括转动连接的贴板和连接件,贴板固定在桥墩上,连接件与桥墩的横截面平行,连接件用于支撑倾斜机构、基准机构和测量机构;倾斜机构,与桥墩的倾斜程度保持一致;基准机构,作为参照基准与倾斜机构配合使用;测量机构,用于测量基准机构与倾斜机构之间的角度变化;智能机构,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检测组件、数据采集组件、数据传输组件、服务器和客户终端。通过实时测量基准机构与倾斜机构之间的角度变化来表征桥墩的倾斜程度,当桥墩的倾斜程度超过预设阈值范围时,通过服务器向客户终端发出预警信息,方便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7168912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434594.2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1N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勘察用钻孔取样装置及方法,包括第一套筒、导料盒、第二套筒、取样盒、多个存储管和负压装置,第一套筒套设在钻头上,且第一套筒的一侧设有开口;导料盒沿第一套筒的长度方向卡接在开口内;第二套筒转动安装在第一套筒上,第二套筒的尾端绕中轴线设有多个通孔,且第二套筒的尾端与第一套筒的尾端活动贴合,导料盒在重力的影响下发生转动后始终能够保持与至少一个通孔连通;取样盒设置在第二套筒的尾端,取样盒内具有一个呈环形设置的第一安装腔和位于第一安装腔中心的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内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用于驱动钻头转动;多个存储管绕取
-
公开(公告)号:CN116804560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1067417.5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1C2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制路段下无人驾驶汽车安全导航方法及装置,涉及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利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空间信息融合数学模型对实时路况信息、交通状态信息和实时感知信息进行处理,生成动态语义地图;根据救援任务信息和预设的强化学习数学模型对动态语义地图进行权重分配处理得到优先级权重图;根据预设的动态路径规划数学模型对优先级权重图进行路径规划处理,得到行驶路线;使用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时空信息融合数学模型对动态语义地图、行驶路线和实时环境感知信息进行时空关联分析处理,得到无人驾驶汽车的运动控制策略。本发明提高了无人驾驶汽车在复杂管制路段环境中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6409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828301.2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交通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隧道交通控制技术领域,隧道交通控制方法通过系统实现,系统包括:与处理器连接的摄像头组、火灾传感器组、排风机、空气净化器、绿灯装置、黄灯装置、红灯装置、扬声器、显示模块和电动伸缩门;第一减速装置、第二减速装置和拦截装置,分别升降式设于隧道的路面下。本发明通过第一减速装置、第二减速装置和拦截装置对违规车辆进行一次减速、二次减速和拦截,并通过扬声器、显示模块、绿灯装置、黄灯装置和红灯装置,对隧道内外的车辆进行违规通报和提醒,使得不安全驾驶行为得到有效制止,可以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几率,以及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后的二次事故和衍生事故的发生几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6891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434594.2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1N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勘察用钻孔取样装置及方法,包括第一套筒、导料盒、第二套筒、取样盒、多个存储管和负压装置,第一套筒套设在钻头上,且第一套筒的一侧设有开口;导料盒沿第一套筒的长度方向卡接在开口内;第二套筒转动安装在第一套筒上,第二套筒的尾端绕中轴线设有多个通孔,且第二套筒的尾端与第一套筒的尾端活动贴合,导料盒在重力的影响下发生转动后始终能够保持与至少一个通孔连通;取样盒设置在第二套筒的尾端,取样盒内具有一个呈环形设置的第一安装腔和位于第一安装腔中心的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内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用于驱动钻头转动;多个存储管绕取样盒中轴线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
-
公开(公告)号:CN111535101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010489869.2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IPC: E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字路口车辆通行下穿隧道,包括纵横交叉的纵向车道、横向车道以及设置在纵向车道或横向车道两侧的红绿灯,所述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在位于十字路口的两侧均挖设有深坑,每个深坑的豁口处设置有升降板,每块升降板远离十字路口的一侧与深坑的侧边铰接连接,升降板与深坑底部之间设置有若干伸缩结构,伸缩结构的控制开关与红绿灯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升降板随着伸缩立柱的下降与地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最后升降板靠近十字路口的侧面与深坑的底面接触,还包括设置在十字路口地底的纵向通道和横向通道,纵向通道和横向通道与深坑均相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十字路口车辆通行方法,解决了十字路口因等待红绿灯造成的拥堵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3510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489869.2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IPC: E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字路口车辆通行下穿隧道,包括纵横交叉的纵向车道、横向车道以及设置在纵向车道或横向车道两侧的红绿灯,所述纵向车道和横向车道在位于十字路口的两侧均挖设有深坑,每个深坑的豁口处设置有升降板,每块升降板远离十字路口的一侧与深坑的侧边铰接连接,升降板与深坑底部之间设置有若干伸缩结构,伸缩结构的控制开关与红绿灯的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升降板随着伸缩立柱的下降与地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最后升降板靠近十字路口的侧面与深坑的底面接触,还包括设置在十字路口地底的纵向通道和横向通道,纵向通道和横向通道与深坑均相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十字路口车辆通行方法,解决了十字路口因等待红绿灯造成的拥堵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04560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067417.5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1C2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制路段下无人驾驶汽车安全导航方法及装置,涉及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利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空间信息融合数学模型对实时路况信息、交通状态信息和实时感知信息进行处理,生成动态语义地图;根据救援任务信息和预设的强化学习数学模型对动态语义地图进行权重分配处理得到优先级权重图;根据预设的动态路径规划数学模型对优先级权重图进行路径规划处理,得到行驶路线;使用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时空信息融合数学模型对动态语义地图、行驶路线和实时环境感知信息进行时空关联分析处理,得到无人驾驶汽车的运动控制策略。本发明提高了无人驾驶汽车在复杂管制路段环境中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64096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28301.2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交通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隧道交通控制技术领域,隧道交通控制方法通过系统实现,系统包括:与处理器连接的摄像头组、火灾传感器组、排风机、空气净化器、绿灯装置、黄灯装置、红灯装置、扬声器、显示模块和电动伸缩门;第一减速装置、第二减速装置和拦截装置,分别升降式设于隧道的路面下。本发明通过第一减速装置、第二减速装置和拦截装置对违规车辆进行一次减速、二次减速和拦截,并通过扬声器、显示模块、绿灯装置、黄灯装置和红灯装置,对隧道内外的车辆进行违规通报和提醒,使得不安全驾驶行为得到有效制止,可以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几率,以及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后的二次事故和衍生事故的发生几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