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内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0769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71291.8

    申请日:2021-03-12

    Abstract: 一种炉内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锅炉低负荷运行时工质侧换热不好导致换热器爆管的问题。一种炉内换热器,在屏式受热面工质入口母管及工质出口母管管道间布置第一关断阀门和第二关断阀门。炉内换热器换热的使用方法为:在高负荷运行时,两个关断阀门打开;工质通过工质入口母管进入工质入口母管后段内,工质通过第一组管屏、第二组管屏和第三组管屏流经工质出口母管前段后进入工质出口母管;低负荷运行时,两个关断阀门关闭;工质流经工质入口母管后段,由于第一关断阀门和第二关断阀门关闭,工质的行程方向为蛇形,工质从工质出口母管流出。本发明属于炉内换热器领域。

    一种亚临界直流热水锅炉

    公开(公告)号:CN11077920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84622.6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亚临界直流热水锅炉,只在于提供一种可满足亚临界压力热水的加热需求的锅炉。其包括设于炉体内的炉膛和烟道,其技术要点在于:所述烟道包括依次连通的中部换热烟道和尾部换热烟道,所述中部换热烟道与炉膛相连通,所述尾部换热烟道与炉体的排烟口相连通,所述省煤器包括高温省煤器和低温省煤器,所述高温省煤器设于中部换热烟道内,所述低温省煤器设于尾部换热烟道内。本发明可加热出亚临界下的热水至工业实验所需的温度参数,为实验平台提供所需的亚临界热水,其采用天然气为燃料,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本发明的锅炉是实验平台热水系统的关键设备,是热水系统能源发生装置。

    一种垃圾余热锅炉优化烟气流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77902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84609.0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余热锅炉优化烟气流场结构,旨在于通过在流场内设置折烟结构来改变烟气流的走向,其技术要点在于:在流场内的烟气转向处设置折烟结构用于改变烟气流场走向。所述折烟结构为导流角。所述导流角的纵向截面为三角形。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折烟结构来改变流场内烟气的流向,具体是在流场内的烟气转向处设置三角形的导流角来作为折烟结构,通过导流角来强制性改变原有烟气流场的走向,减轻局部产生的烟气回流以及对后墙的冲刷,避免烟气在换向时滞留,可有效解决目前垃圾余热锅炉经常发生的出现烟气回流、局部产生还原型气氛造成的换热不好、腐蚀等问题。

    一种垃圾余热锅炉位置蒸汽换热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762504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084615.6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余热锅炉位置蒸汽换热器系统,属于蒸汽换热器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去位置蒸汽换热器蒸汽管道的一端与锅炉锅筒的蒸汽出口相连通,去位置蒸汽换热器蒸汽管道的一端与位置蒸汽换热器的蒸汽入口相连通,回锅筒水管道的一端与位置蒸汽换热器的水出口相连通,回锅筒水管道的另一端与锅炉锅筒的水入口相连通,回锅筒水管道上串接有加压器,高压缸抽出蒸汽管道的一端与汽轮机高压缸的蒸汽出口相连通,高压缸抽出蒸汽管道的另一端与位置蒸汽换热器高压蒸汽入口相连通,加压后蒸汽管道的一端与位置蒸汽换热器蒸汽出口相连通,加压后蒸汽管道的另一端与汽轮机低压缸的蒸汽入口相连通。使得整体机组效率可以从基本设计的25%提高到30%以上。

    一种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控制排烟温度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7900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84663.5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控制排烟温度的装置,属于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控制排烟温度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主给水管路、给水三通调节阀、加热器入口管路、锅筒、加热器、加热器出口管路、主给水混合管路和省煤器集箱。所述给水三通调节阀的入口与主给水管路相连通,给水三通调节阀的出口一与主给水混合管路入口相连通,给水三通调节阀的出口二与加热器入口管路连通,加热器入口管路与加热器入口连通,加热器出口与加热器出口管路连通,加热器出口管路与主给水混合管入口连通,主给水混合管出口与省煤器集箱连通,加热器布置在锅筒水相区域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