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45475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966970.7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 C01B19/04 , C01B32/184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石墨烯/二硒化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二硒化铁负极材料在嵌锂过程中会发生剧烈的体积变化,从而导致容量快速衰减甚至电池失效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石墨烯/二硒化铁复合材料由褶皱石墨烯纳米片、均匀分布于褶皱石墨烯纳米片上的二硒化铁纳米粒子以及被褶皱石墨烯纳米片包裹的二硒化铁纳米粒子构成。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能够有效降低二硒化铁在嵌锂时的体积膨胀,显著提高了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很好地弥补了单一二硒化铁材料的不足,且该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可控、成本低廉,易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74547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966970.7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 C01B19/04 , C01B32/184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石墨烯/二硒化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二硒化铁负极材料在嵌锂过程中会发生剧烈的体积变化,从而导致容量快速衰减甚至电池失效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石墨烯/二硒化铁复合材料由褶皱石墨烯纳米片、均匀分布于褶皱石墨烯纳米片上的二硒化铁纳米粒子以及被褶皱石墨烯纳米片包裹的二硒化铁纳米粒子构成。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能够有效降低二硒化铁在嵌锂时的体积膨胀,显著提高了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很好地弥补了单一二硒化铁材料的不足,且该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可控、成本低廉,易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