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分离式船体结构抗冲击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17015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110304443.6

    申请日:2011-10-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分离式船体结构抗冲击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基座、安装基管、吸能波纹板、捕波器,安装基座固定在船底外板上,安装基管安装在安装基座上,捕波器布置在安装基座旁,吸能波纹板固定在捕波器上,吸能波纹板的顶端与安装基管的顶端相连。本发明基于霍普金森飞片原理,利用压缩应力波在钢材与空气的交界面反射成拉伸波的特性,采用内置分离式船体结构防护装置将外板内侧和内底板与空气的交界面反射的拉伸波用捕波器截获,大大削弱冲击载荷能量,在载荷与结构的初始作用阶段即削弱冲击能量;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可拆卸,容易实现复用;使用范围广,可针对特定船舶设计,可用于底部和舷侧。

    船舶抗冲击试验局部舱段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02323035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110146390.X

    申请日:2011-06-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船舶抗冲击试验局部舱段模型。它是由双层底舱、压载舱和浮力储备舱构成的箱体;箱体的截面形状与试验船舶沿船长方向取5-7倍肋距,沿船宽方向取船宽的一半,沿垂向自船底向上取至内底以上3-5米位置高度所处区域的形状相同;所述双层底舱位于底部,浮力储备位于双层底舱正上方,压载舱由两个独立的水密舱组成,分别位于双层底舱与浮力储备舱前后位置处。本发明通过设计1∶1实尺度典型舱段模型,开展相应的抗冲击试验,研究船舶结构的局部强度,可以有效的弥补局部板架模型试验因结构过度简化带来的不准确性,避免实船试验费用高、实施困难等缺点,同时可以解决缩比模型试验难以向实船相似转换的问题。

    船舶抗冲击试验局部舱段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02323035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146390.X

    申请日:2011-06-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船舶抗冲击试验局部舱段模型。它是由双层底舱、压载舱和浮力储备舱构成的箱体;箱体的截面形状与试验船舶沿船长方向取5-7倍肋距,沿船宽方向取船宽的一半,沿垂向自船底向上取至内底以上3-5米位置高度所处区域的形状相同;所述双层底舱位于底部,浮力储备位于双层底舱正上方,压载舱由两个独立的水密舱组成,分别位于双层底舱与浮力储备舱前后位置处。本发明通过设计1∶1实尺度典型舱段模型,开展相应的抗冲击试验,研究船舶结构的局部强度,可以有效的弥补局部板架模型试验因结构过度简化带来的不准确性,避免实船试验费用高、实施困难等缺点,同时可以解决缩比模型试验难以向实船相似转换的问题。

    一种内置分离式船体结构抗冲击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17015A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1110304443.6

    申请日:2011-10-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分离式船体结构抗冲击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基座、安装基管、吸能波纹板、捕波器,安装基座固定在船底外板上,安装基管安装在安装基座上,捕波器布置在安装基座旁,吸能波纹板固定在捕波器上,吸能波纹板的顶端与安装基管的顶端相连。本发明基于霍普金森飞片原理,利用压缩应力波在钢材与空气的交界面反射成拉伸波的特性,采用内置分离式船体结构防护装置将外板内侧和内底板与空气的交界面反射的拉伸波用捕波器截获,大大削弱冲击载荷能量,在载荷与结构的初始作用阶段即削弱冲击能量;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可拆卸,容易实现复用;使用范围广,可针对特定船舶设计,可用于底部和舷侧。

    一种内置分离式船体结构抗冲击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264872U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120382336.0

    申请日:2011-1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分离式船体结构抗冲击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基座、安装基管、吸能波纹板、捕波器,安装基座固定在船底外板上,安装基管安装在安装基座上,捕波器布置在安装基座旁,吸能波纹板固定在捕波器上,吸能波纹板的顶端与安装基管的顶端相连。本实用新型基于霍普金森飞片原理,利用压缩应力波在钢材与空气的交界面反射成拉伸波的特性,采用内置分离式船体结构防护装置将外板内侧和内底板与空气的交界面反射的拉伸波用捕波器截获,大大削弱冲击载荷能量,在载荷与结构的初始作用阶段即削弱冲击能量;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可拆卸,容易实现复用;使用范围广,可针对特定船舶设计,可用于底部和舷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