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极化共振和布拉格共振作用的超透射波导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02402B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710424024.3

    申请日:2017-0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共振和布拉格共振作用的超透射波导的设计方法,并且将所述超透射波导应用到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系统中,其基本单元由纳米尺度的金属‑电介质‑金属波导以及周期性排列的侧向耦合共振腔组成。因此这种链式共振腔结构具有类似光子晶体的导波和带隙特性,在单端波导模式的激发下,通过波导模与侧向耦合共振模式发生耦合,从而调制透射特性。具体而言,波导结构的工作频率可通过侧向共振腔的本征频率调控;波导整体可实现滤波、透射以及超透射形成激光态。此外,本发明还利用共振腔的增益、损耗对波导透射特性进行调制。本发明基于耦合模理论和布拉格理论,结合极化共振和布拉格共振相互作用,给出了所述超透射波导的色散关系。

    一种类表面等离子体复合型狭缝波导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597564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510023376.9

    申请日:2015-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类表面等离子体复合型狭缝波导及其应用,这种类表面等离子体复合型狭缝波导同时具有亚波长尺度的周期性微结构和波长尺度的周期性布拉格结构。因此这种多尺度复合型狭缝波导同时具有人工微结构超材料的特性及类似于光子晶体的导波及带隙性质。具体来讲复合波导的局域有效介质的性质可以通过亚波长尺度的微结构来调控;而波导整体可以支持类似于光子晶体能带的微波带隙和缺陷态模式。利用微波带隙及缺陷态模式分别可以实现带阻滤波和带通滤波的功能。本发明结合了类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的色散关系和布洛赫理论给出了这种复合型波导在几何参数空间的“带隙图”。

    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质子交换膜的改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11484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168661.0

    申请日:2016-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8 H01M8/1088 H01M8/1048 H01M8/1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质子交换膜的改性方法,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Na‑A型沸石的制备:以硅酸钠和氢氧化铝分别作为制备Na‑A型沸石的硅源和铝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Na‑A型沸石;S2、NH4‑A型沸石的制备:对Na‑A型沸石进行离子交换处理,得到NH4‑A型沸石;S3、H‑A型沸石的制备:对NH4‑A型沸石采用水蒸气加热法制备H‑A型沸石;S4、SPEEK原料的制备:通过后磺化法制备SPEEK原料;S5、SPEEK复合膜的制备:将H‑A型沸石掺杂到SPEEK原料中,制备出SPEEK复合膜。本发明的改性方法简单可靠,可操作性强,采用该方法制备的SPEEK复合膜分布均匀,质子导电性、钒离子渗透率和选择性等性能更优异。

    一种具有双单向性的光学纳米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46073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05167.8

    申请日:2016-0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38 B82Y20/00 H01Q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双单向性的光学纳米天线及其设计方法,所述光学纳米天线的基本单元是由金属?介电?金属三明治型结构组成的,在入射平面波的激发下,这种结构会激发出两种不同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电偶极共振和磁偶极共振。通过多级分解的方法,本发明给出了达到前向散射和背向散射的广义Kerker条件(即电偶极和磁偶极强度相当)。此外,本发明还论证了这种纳米天线对电偶极源远场辐射特性的影响,对于阵列型金属?介电?金属纳米结构,偶极辐射源的激发位置对此天线是否具有双单向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发明对于纳米光学器件的设计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和参考标准。

    一种圆盘形核壳结构的光学微纳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57960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89863.2

    申请日:2014-08-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场在边界处趋于零的圆形光学贴片纳米天线设计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带有侧壁金属包层金属—介电—金属三层结构的光学微纳天线,该天线也可以看作是核壳结构的光学微纳天线。本发明首先应用第一类边界条件即狄利克雷边界条件得出圆盘形核壳结构光学微纳天线的共振条件,然后根据天线的参数获得天线的腔内共振表面等离子体波的色散关系,最后结合色散关系和天线的几何尺寸之间关系得出天线的共振频率,反过来也可以根据想要的共振频率找出圆盘形核壳结构光学微纳天线的各项几何参数。

    一种具有双单向性的光学纳米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46073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610305167.8

    申请日:2016-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双单向性的光学纳米天线及其设计方法,所述光学纳米天线的基本单元是由金属‑介电‑金属三明治型结构组成的,在入射平面波的激发下,这种结构会激发出两种不同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电偶极共振和磁偶极共振。通过多级分解的方法,本发明给出了达到前向散射和背向散射的广义Kerker条件(即电偶极和磁偶极强度相当)。此外,本发明还论证了这种纳米天线对电偶极源远场辐射特性的影响,对于阵列型金属‑介电‑金属纳米结构,偶极辐射源的激发位置对此天线是否具有双单向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发明对于纳米光学器件的设计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和参考标准。

    一种非视距误差消除的测距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445699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510780461.X

    申请日:2015-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视距误差消除的测距方法及系统,该测距误差消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建立误差数据库;第二步,进行实际测量,通过K近邻法消除误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定位过程中非视距鉴别和误差消除一体化,其计算量小,易实现,能够大大提高测距精度。

    一种微波段双层金属线结构手征超表面

    公开(公告)号:CN106058477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11098.1

    申请日:2016-05-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5/00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微结构电磁学与电磁超材料领域,是基于人工超表面和具有结构手征特性的微波器件的研究,尤其涉及一种微波段双层金属线结构手征超表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波段双层金属线结构手征超表面,该超表面包含n个单元结构,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单元结构包括上层人工微结构、介质衬底以及下层人工微结构,所述单元结构具有四重旋转对称性,其包含四个基本元胞结构,每个基本元胞结构为双金属线天线。超表面整体体积很薄,非常适合应用于小体积集成电磁器件。可以实现很大频段内的纯净的旋光角,并且最大的转动角能达到125°,本发明除了上述的功能性有益效果还具备制作简单,成本较低,可简单采用PCB加工工艺进行制作。

    一种基于金属薄膜反结构的旋磁衬底超表面

    公开(公告)号:CN105789905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07486.8

    申请日:2016-0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5/00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微结构电磁学与电磁超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金属薄膜反结构的旋磁衬底超表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金属薄膜反结构的旋磁衬底超表面,该超表面包含np个基本单元结构,所述基板单元结构包括上层人工微结构和下层衬底,其上层人工微结构为超薄型贴片结构,其厚度在微波波段1?2 GHz小于1毫米,为具有沟槽的完美电导体材料,其下层衬底为具有外磁场响应特性旋磁材料。本发明超表面整体体积很薄,非常适合应用于小体积集成电磁器件,其波导的损耗很小,属于一种无损器件。电磁波在该波导中的传输距离较长可用作远距离的导波装置。还具备制作简单,成本较低,可简单采用PCB加工工艺进行制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