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溶解表面修饰微载体的制备方法及细胞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5130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45464.3

    申请日:2024-1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载体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可控溶解表面修饰微载体的制备方法及细胞培养方法,包括:基于预设的溶液浓度,制备明胶溶液;获取目标微载体,将目标微载体浸泡在明胶溶液中,得到第一混合溶液;对第一混合溶液进行第一恒温摇晃处理;对第一恒温摇晃处理后的第一混合溶液进行沉降处理,并去除上清液,得到明胶修饰后的目标微载体;获取交联剂溶液,将明胶修饰后的目标微载体浸泡在交联剂溶液中,得到第二混合溶液;对第二混合溶液进行第二恒温摇晃处理;对第二恒温摇晃处理后的第二混合溶液进行沉降处理,并去除上清液,得到明胶交联后的目标微载体。本发明提供的微载体能够在保持细胞贴壁生长优势的同时,还可实现贴壁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以及细胞与微载体之间的可控分离。

    一种通用多生物联合检测微流控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0353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726671.5

    申请日:2023-0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用多生物联合检测微流控装置,涉及生命医学检测、诊断技术领域,该微流控装置包括具有多个通道的微流控检测芯片,微流控检测芯片上含有顺次排布的加样区、混合反应区和电化学检测区,加样区含有一个样品孔和与样品孔连通的若干个酶液孔,混合反应区内含有与酶液孔数量对应的微混合器,电化学检测区含有与酶液孔数量对应的检测腔室,样品孔、酶液孔、微混合器和检测腔室通过通道顺次连通。本发明集成了微混合器,可对通过样品孔加入的生物标记物及其通过酶液孔加入的对应酶进行高效混合,增强自由酶与生物标记物之间的酶催化反应,增大酶催化反应产物浓度,进而提升下游对产物电化学检测响应电流,达到提高生物标记物电化学检测的灵敏度。

    肺泡呼吸模拟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48962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0364028.9

    申请日:2020-0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肺泡三维放大模型和肺泡呼吸模拟装置,该单肺泡三维放大模型包括透明密闭容器、模拟肺泡管道和模拟肺泡;透明密闭容器上具有腔室和连通腔室内外的气体出入口;模拟肺泡管道的一端具有进液口,另一端具有出液口;模拟肺泡设于透明密闭容器的腔室内;模拟肺泡具有内腔和透明弹性侧壁,内腔与模拟肺泡管道连通。本发明单肺泡三维放大模型结构简单,可用于研究肺泡内复杂的三维流场,准确地模拟出不同级肺泡内各个截面的流场。

    一种新型高功率风液冷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9339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21753.5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功率风液冷系统,包括上壳体,上壳体的底端设置有液冷机构,液冷机构的其中一端设置为进液端,液冷机构的另一端设置为排液端,液冷机构的顶端且位于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池结构,液冷机构的顶部且位于其排液端设置有风冷机构,风冷机构处设置有换热器,且换热器与液冷机构的通路之间设置有连通结构,电池结构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改变风冷机构风流向的分流装置。本发明液冷机构和风冷机构结合起来,在两者散热结构的分布上,风冷机构设置在液冷机构的排液端,使得风冷机构在液冷机构的热端处,促进电池包高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均温。同时,利用分流装置进行风冷机构散热通路的引导,能够以较低的风阻提高整体的散热效果。

    一种新型高功率风液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2801886U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21271857.2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功率风液冷系统,包括上壳体,上壳体的底端设置有液冷机构,液冷机构的其中一端设置为进液端,液冷机构的另一端设置为排液端,液冷机构的顶端且位于上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池结构,液冷机构的顶部且位于其排液端设置有风冷机构,风冷机构处设置有换热器,且换热器与液冷机构的通路之间设置有连通结构,电池结构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改变风冷机构风流向的分流装置。本实用新型液冷机构和风冷机构结合起来,在两者散热结构的分布上,风冷机构设置在液冷机构的排液端,使得风冷机构在液冷机构的热端处,促进电池包高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均温。同时,利用分流装置进行风冷机构散热通路的引导,能够以较低的风阻提高整体的散热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