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5918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67025.6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玉米芯粉末和改性剂进行球磨共混,得到共混物;其中,所述改性剂为Na2CO3和氮源化合物,所述氮源化合物为尿素、双氰胺和三聚氰胺中的至少一种;将所得的共混物置于管式炉内,在N2保护氛围下,升温至300~900℃进行热解,得到固体残留物,热解时间为1‑3h;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将所得的固体残留物用去离子水和乙醇进行洗涤,干燥后,得到改性生物炭。本发明技术方案得到的改性生物炭,具有更强的催化过一硫酸盐氧化降解水中苯系污染物的作用,苯胺去除率可达95%以上,还能协同强化玉米芯生物炭表面持久性自由基生成。

    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的纳滤膜后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18532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47940.1

    申请日:2022-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的纳滤膜后处理方法,属于膜制备领域,其步骤包括:取哌嗪(PIP)溶于水中得到哌嗪水相溶液,取均苯三甲酰氯(TMC)溶于正己烷中得到均苯三甲酰氯油相溶液。先用水相和油相溶液在超滤基膜上反应,利用界面聚合法在超滤基膜表面形成致密的聚酰胺层。之后,采用氨基咪唑盐型离子液体对膜表面进行后处理改性,得到离子液体改性纳滤膜(IL‑PA)。此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对现有纳滤膜制备流程影响不大,很容易实现量产,有助于实现电镀废水、垃圾渗滤液等污废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此后处理方法得到的纳滤膜具有高正电性、高通量的优点。

    一种用于高效镁锂分离的纳滤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10597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739827.9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效镁锂分离的纳滤膜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膜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分子量约70000的支化聚乙烯亚胺(PEI)以及哌嗪六水合物(PIP)混入水中得到水相溶液,将均苯三甲酰氯(TMC)溶解在正己烷中得到油相溶液。先用水相和油相溶液在超滤基膜上反应,利用界面聚合法在超滤膜表面形成致密的聚酰胺层,再用氨基离子液体(NH2‑IL)溶液对已形成的聚酰胺膜进行改性,得到氨基离子液体改性支化聚乙烯亚胺纳滤膜(NH2‑IL/PEI/PA)。最终得到的NH2‑IL/PEI/PA纳滤膜具有高正电性、高通量的优点。在对镁锂体系进行分离时,可以做到更高的镁锂分离效率。

    转动装置和静电纺丝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2612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118590.8

    申请日:2021-01-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动装置和静电纺丝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支撑件、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其中支撑件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对且间隔设置。传动组件包括多个第一传动齿轮和多个第二传动齿轮,且相邻第一传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相邻第二传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驱动组件则用于驱动一个第一传动齿轮和一个第二传动齿轮同时以相同的方向和相同的转速转动。从而可将基膜固定于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之间,使基膜跟随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的转动而转动,再利用静电纺丝装置于基膜外表面形成具有相互交错三维网状结构的纤维层,能够为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提供更多的附着点位,提高生物膜的附着强度。

    智能化雨水处理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31376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81655.6

    申请日:2019-03-1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化雨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雨水汇入机构、雨水净化机构、雨水运输机构、雨水收集机构、控制器、设置在雨水汇入机构中的第一水质监测设备、连接雨水汇入机构与雨水净化机构的第一电磁阀,同时雨水汇入机构与雨水运输机构通过开口连接,若第一水质监测设备监测到雨水汇入机构中的雨水为污染雨水,则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以便雨水净化机构导入污染雨水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否则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当雨水汇入机构中的液位到达开口时,雨水运输机构导入清洁雨水并对其进行运输,最终雨水净化机构处理后的污染雨水与雨水运输机构运输的清洁雨水均被雨水收集机构收纳,通过上述系统,能够智能化分离清洁雨水与污染雨水。

    一种无臭气释放的植物-活性污泥组合污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523925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36709.9

    申请日:2013-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污水处理中的一种无臭气释放的植物-活性污泥组合污水处理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臭气释放的植物-活性污泥组合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主反应器和无泡膜曝气装置,所述主反应器的上部设有填料层,所述无泡膜曝气装置包括供气装置和与所述供气装置连接的膜组件,所述膜组件设置在所述主反应器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供气装置向膜组件供气,气体通过膜组件扩散到主反应器内,形成肉眼不可见的极小气泡的扩散,污水中的臭味不会随气泡被带到空气中,实现了无臭气释放,气体在通过膜组件时,被膜组件切割成肉眼不可见的极小气泡,快速溶解于水中,无气泡溢出水面,氧的传递效率极高。

    一种壳体以及膜生物膜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11018099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1911277228.4

    申请日:2019-12-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壳体以及膜生物膜反应器,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壳体包括:中空的主体、位于主体第一端的上膜固定组件以及位于主体第二端的下膜固定组件;其中,主体用于容纳膜组件,且上膜固定组件和下膜固定组件用于固定膜组件的位置;上膜固定组件中的至少部分位于主体内部,主体的内壁靠近第一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台阶部,上膜固定组件位于主体内部的至少部分的外径大于第一台阶部位置处对应的内径,且第一端与第一台阶部之间的高度差大于等于下膜固定组件的高度。本申请提供的壳体用于膜生物膜反应器,能够提高反应器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转动装置和静电纺丝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026123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0118590.8

    申请日:2021-01-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动装置和静电纺丝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支撑件、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其中支撑件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对且间隔设置。传动组件包括多个第一传动齿轮和多个第二传动齿轮,且相邻第一传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相邻第二传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驱动组件则用于驱动一个第一传动齿轮和一个第二传动齿轮同时以相同的方向和相同的转速转动。从而可将基膜固定于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之间,使基膜跟随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的转动而转动,再利用静电纺丝装置于基膜外表面形成具有相互交错三维网状结构的纤维层,能够为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提供更多的附着点位,提高生物膜的附着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