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液相和固相联合扩散的铝合金低温低压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5189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35100.8

    申请日:2023-06-20

    Abstract: 一种基于液相和固相联合扩散的铝合金低温低压连接方法,涉及焊接领域。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铝合金扩散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具体过程为:一、预处理中间层和铝合金母材;二、将铝合金和中间层合金装配并加热至焊接温度,通过互相摩擦或施加超声波等机械方式去除界面的气膜及材料表面氧化膜;三、施加压力并进行保温,得到高强度Zn‑Al共析组织接头。本发明在大气条件下通过在中间层半固态温度区间实现铝合金的低温、低压扩散焊,利用机械破膜方式去除氧化膜,并通过保温促使半固态中间层与母材之间的充分互扩散获得强度等同母材的高强度接头。本发明应用于铝合金焊接领域。

    基于脉冲涡流与电磁超声的金属材料缺陷检测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8802185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810675597.8

    申请日:2018-06-26

    Abstract: 基于脉冲涡流与电磁超声的金属材料缺陷检测传感器,属于金属材料缺陷无损检测领域,解决了现有基于电磁超声与脉冲涡流复合的金属材料缺陷检测方式导致相应传感器的体积、重量过大,不适用于高温场合以及缺陷检测效果差的问题。所述传感器:空心螺线管和平板线圈分别通以脉冲信号和射频脉冲信号。空心螺线管使待测金属材料发生涡流效应,发生涡流效应后,空心螺线管两端之间的自感电压信号为所述传感器的第一传感信号。空心螺线管、平板线圈与待测金属材料构成电磁超声换能器,平板线圈接收待测金属材料激发出超声波并向待测金属材料发射超声波,进入待测金属材料的超声波的回波信号为所述传感器的第二传感信号。

    一种基于扫频多通道电磁超声导波装置的导波方向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1500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710286079.2

    申请日:2017-04-26

    Abstract: 一种基于扫频多通道电磁超声导波装置的导波方向控制方法,涉及一种导波方向控制方法。为了解决现有的导波方向控制方法不能在不改变线圈接线方式的情况下使用多通道电磁超声导波换能器激励和接收任意频率的单向传播超声导波的问题。本发明首先计算各线圈激励电流的初始相位,通过调节各线圈激励电流的初始相位使导波信号被抑制的一侧,在任意时刻各信号叠加后振幅为零;然后计算非抑制侧各发射线圈产生的导波信号合成后的振幅;绘制非抑制侧导波信号振幅与频率的关系曲线,不同工作频率下,选择导波信号振幅最大时所对应的激励电流初始相位;最后通过选择抑制侧和非抑制侧来实现方向控制。本发明用于金属板材、管件等的无损检测。

    一种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

    公开(公告)号:CN107655981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942500.0

    申请日:2017-10-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2412

    Abstract: 一种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涉及电磁超声无损检测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电磁超声换能器检测效率较低以及操作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磁超声相控阵换能器,包括永磁铁、多通道线圈、屏蔽导线和插头;所述多通道线圈固定在永磁铁的下方;所述屏蔽导线的一端与多通道线圈相连,屏蔽导线的另一端与插头相连。有益效果为极大地缩小了换能器的体积,并且降低了磁铁回波对接收回波的干扰,因此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小,可实现相控声束控制功能,方便缺陷的检测及成像。

    一种基于扫频多通道电磁超声导波装置的导波方向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1500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286079.2

    申请日:2017-04-26

    Abstract: 一种基于扫频多通道电磁超声导波装置的导波方向控制方法,涉及一种导波方向控制方法。为了解决现有的导波方向控制方法不能在不改变线圈接线方式的情况下使用多通道电磁超声导波换能器激励和接收任意频率的单向传播超声导波的问题。本发明首先计算各线圈激励电流的初始相位,通过调节各线圈激励电流的初始相位使导波信号被抑制的一侧,在任意时刻各信号叠加后振幅为零;然后计算非抑制侧各发射线圈产生的导波信号合成后的振幅;绘制非抑制侧导波信号振幅与频率的关系曲线,不同工作频率下,选择导波信号振幅最大时所对应的激励电流初始相位;最后通过选择抑制侧和非抑制侧来实现方向控制。本发明用于金属板材、管件等的无损检测。

    一种漏磁、电磁超声和涡流复合式管道外检测探头

    公开(公告)号:CN108226277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59840.4

    申请日:2017-12-28

    Abstract: 一种漏磁、电磁超声和涡流复合式管道外检测探头,涉及金属管道无损检测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单一的管道无损检测方法难以对不同种类的缺陷进行识别的问题。本发明U型磁路用于在被测管道内激发轴向静磁场,多个磁敏元件固定在被测管道表面并位于U型磁路的中心位置,多个磁敏元件用于检测U型磁路沿被测管道周向覆盖范围内被测管道的体积缺陷和周向面积型缺陷;体波测厚部分用于测量管壁厚度,导波缺陷检测部分用于检测U型磁路沿被测管道周向覆盖范围之外的管道轴向缺陷;涡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被测管道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并对缺陷进行定位。本发明适用于小管径导磁性金属管道的外检测。

    一种基于先扩散后破膜适用于制备铝合金叠层结构的扩散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5235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35101.2

    申请日:2023-06-20

    Abstract: 一种基于先扩散后破膜适用于制备铝合金叠层结构的扩散连接方法,它涉及焊接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铝合金扩散连接技术和铝合金叠层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存在的问题,简化了工艺过程,在低温低压焊接条件下得到不同尺度的铝合金叠层复合材料结构。本发明方法为:一、预处理铝合金母材和Zn中间层;二、将铝合金和中间层装配后加热加压并保温,实现固相扩散连接;三、升温至出现液相后施加超声波,破除接头中的氧化膜;四、降温至接头凝固后继续保温,实现接头均质化。本发明突破铝合金叠层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局限,特别适用于铝叠层结构的制备,如微流道散热器、锂电池极耳和铝蜂窝结构,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一种超声辅助低温扩散焊铝合金提高接头服役温度和耐腐蚀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7156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78778.8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一种超声辅助低温扩散焊铝合金提高接头服役温度和耐腐蚀性能的方法,它涉及合金焊接领域。本发明要同时解决现有铝合金钎焊和扩散焊存在的问题,在低温焊接条件下得到可用于高温服役又耐腐蚀的接头。本发明方法为:一、预处理中间层和铝合金母材;二、将铝合金和中间层合金装配并加热至焊接温度,施加超声波去除材料间的气膜及材料表面氧化膜;三、之后施加压力并再次施加超声波,得到无焊缝的铝合金直接连接接头。本发明在大气条件下超声辅助实现铝合金扩散焊不需要传统扩散焊的高温,并且超声作用可确保低熔点液态金属全部扩散进母材中。可在保护母材不受过量焊接热影响的同时,得到强度接近母材的耐高温、耐蚀接头。本发明应用于铝合金焊接领域。

    基于脉冲涡流与电磁超声的金属材料缺陷检测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8802185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75597.8

    申请日:2018-06-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4 G01N27/90 G01N2291/0234

    Abstract: 基于脉冲涡流与电磁超声的金属材料缺陷检测传感器,属于金属材料缺陷无损检测领域,解决了现有基于电磁超声与脉冲涡流复合的金属材料缺陷检测方式导致相应传感器的体积、重量过大,不适用于高温场合以及缺陷检测效果差的问题。所述传感器:空心螺线管和平板线圈分别通以脉冲信号和射频脉冲信号。空心螺线管使待测金属材料发生涡流效应,发生涡流效应后,空心螺线管两端之间的自感电压信号为所述传感器的第一传感信号。空心螺线管、平板线圈与待测金属材料构成电磁超声换能器,平板线圈接收待测金属材料激发出超声波并向待测金属材料发射超声波,进入待测金属材料的超声波的回波信号为所述传感器的第二传感信号。

    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材料大面积连续电阻焊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3418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72241.3

    申请日:2023-12-21

    Inventor: 吴仕壕 赵普

    Abstract: 一种用于树脂基复合材料大面积连续电阻焊接方法,本发明涉及焊接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树脂基复合材料电阻焊接技术存在的无法应用于大面积连接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为:一、将多个植入体预埋在待焊复合材料之间;二、将电极夹持在植入体两侧,通电加热实现窄焊缝焊接;三、移动电极一次完成多道焊缝的焊接。所述电极均为铜制电极,并分别与正负极电源导线相连,焊接过程与导电植入体接触形成回路,为电阻焊接提供焦耳热。本发明区别于传统电阻焊接原位加热连接工艺,基于将待焊焊缝分割成多道焊缝的原理,通过移动电极实现其大面积连接。本发明突破了热塑性复合材料尺寸、焊件数量以及电流电压的局限,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