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盐水模型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61343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910066938.2

    申请日:2009-05-07

    Inventor: 高军 王磊 赵加宁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自然通风盐水模型实验装置,其特点是:设置盐水储箱、清水箱和高位盐水箱,高位盐水箱与盐水储箱连接,在清水箱内设置的模型建筑水槽内放置模型建筑,置于模型建筑上方的分液器通过其上的闸阀与模型建筑对应的盐水进口连通,分液器通过管路的闸阀、流量计和调节阀与高位盐水箱连通,在集水箱内置的潜水泵与清水箱连通,利用本装置能在缩尺模型实验中用盐水在重力驱动下的向下运动模拟热空气由浮力驱动的向上运动,用盐水和清水产生的密度差来模拟实际建筑内的温度场,清水比拟周围环境的冷空气,盐水比拟房间内热源。已知模型和实型建筑中相应变量的比例,就能通过模型实验来预测实际建筑内的温度场和通风量,使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似,且成本低。

    热力站分布式双侧联合蓄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958849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97946.5

    申请日:2017-03-29

    Abstract: 热力站分布式双侧联合蓄热装置,它涉及一种供热系统,以解决在热负荷显著存在较大的日内波动时,现有的两种蓄热方案不能有效地增加基础热源的利用小时数,蓄热温差小,供热系统的运行成本高,区域供热经济性较低的问题,它包括置换式常压蓄热器、二次网循环泵、一次网和二次网,它还包括换热器、蓄热泵、放热泵、供水侧蓄热阀、回水侧蓄热阀和放热阀;一次网和二次网之间布置有换热器,供水侧管上安装有供水侧蓄热阀,蓄热管上安装有蓄热泵,一次放热管上安装有放热阀,二次放热管上安装有放热泵,回水侧管上安装有回水侧蓄热阀。本发明用于供热系统。

    一种多管束旋流管喷射式污水壳管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4729150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166394.2

    申请日:2015-04-09

    Abstract: 一种多管束旋流管喷射式污水壳管式换热器,它涉及一种壳管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污水换热器易结垢、除污困难、易堵塞和流体的流速较低,容易形成层流底流,流体与固体壁之间的传热热阻较大,换热效果差的问题,它包括污水入口管、喷射器、固液回流管、污水出口管、冷剂入口管、冷剂出口管、壳体、固液分离端头、端盖、填料口管、分布板、多根一级旋流管、多根连接管、多根二级旋流管、多个折流板和多个固体粒子;一级旋流管、二级旋流管和连接管数量相一致;一级旋流管和二级旋流管结构相同,一级旋流管和二级旋流管均由制成一体的进水管、圆柱管和圆锥管组成;多根一级旋流管和多根二级旋流管通过多个折流板支撑固定。本发明用于污水源热泵。

    一种多管束旋流管喷射式污水壳管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4729150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66394.2

    申请日:2015-04-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10 F28D2021/0068 F28F1/00 F28F19/00 F28G1/12

    Abstract: 一种多管束旋流管喷射式污水壳管式换热器,它涉及一种壳管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污水换热器易结垢、除污困难、易堵塞和流体的流速较低,容易形成层流底流,流体与固体壁之间的传热热阻较大,换热效果差的问题,它包括污水入口管、喷射器、固液回流管、污水出口管、冷剂入口管、冷剂出口管、壳体、固液分离端头、端盖、填料口管、分布板、多根一级旋流管、多根连接管、多根二级旋流管、多个折流板和多个固体粒子;一级旋流管、二级旋流管和连接管数量相一致;一级旋流管和二级旋流管结构相同,一级旋流管和二级旋流管均由制成一体的进水管、圆柱管和圆锥管组成;多根一级旋流管和多根二级旋流管通过多个折流板支撑固定。本发明用于污水源热泵。

    混合动力通风窗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87807B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210068651.5

    申请日:2012-03-15

    Inventor: 赵加宁 裴蕊

    Abstract: 混合动力通风窗,它涉及一种窗户。以解决现有居民建筑及办公楼宇中室内因窗户密闭性好而使空气质量差、窗户通风量难控制、窗户通气效果和保温效果不能兼备的问题。所述固定窗扇上镶嵌有一层第二玻璃片,固定窗扇镶嵌在外窗框内,第二开启窗扇上镶嵌有两层第三玻璃片,第二开启窗扇的固定端通过另外两个所述铰链与内窗框铰接,第二开启窗扇的开启端有第二固定锁手,固定窗扇和第二开启窗扇并列设置,第一开启窗扇和第二开启窗扇之间垂直设置有隔板,固定窗扇、第二开启窗扇、隔板和洞口围成的空间为通风道,外窗框的下部和内窗框的上部均有多个通风口,内窗框的上部有通风机控制器。本发明用于居民建筑及办公楼宇中。

    具有旁通除霜功能的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09686A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910071611.4

    申请日:2009-03-23

    Abstract: 具有旁通除霜功能的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它涉及一种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因结霜而不能正常使用及结霜造成的换热效率下降、排风风量减小的问题。本发明的换热器框架与机壳内的顶端固接,换热器安装在换热器框架内,排风风机安装在排风室内,新风风机安装在新风室内,换热器框架上分别设有排风通口、新风通口、第一风道通口和第二风道通口,所述旁通风阀设置在新风进口处且通过合页与机壳铰接,连杆的一端与旁通风阀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滑块铰接,滑块与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本发明可切换为除霜状态,除霜后,恢复为换热状态,使得本发明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因结霜也能正常使用。

    铜管铝翅片温控型强制对流低温加湿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1135484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710144477.7

    申请日:2007-10-22

    Abstract: 铜管铝翅片温控型强制对流低温加湿散热器,它涉及一种散热器。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强制对流散热器不能对空气进行加湿,与墙体之间直接接触造成墙面升温后对室外空气的传热损失增大的问题,本发明出风口设置在壳体正面的上部,进风口设置在壳体正面的下部,两个风机设置在壳体内的下部电动机的两侧,两个紫铜散热管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铝散热片,蒸发水槽固定在壳体内出风口的下侧。本发明实现了供暖加湿一体化,制作简单、维护方便、散热率高、热惰性小,可精确快速调节室温,在冬季作为散热器不仅适用于集中供热系统,对于区域锅炉及独立供热系统同样适用,高效节能、水容量低、升温快,当系统水温度在45℃时仍能使室内保持人体舒适的温度。

    一种构建供热管网动态热力模型的整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3501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910335945.1

    申请日:2019-04-24

    Abstract: 一种构建供热管网动态热力模型的整合方法,它属于集中供热系统领域,该方法主要步骤:管道模型建立,管道的动态热力模型由节点法建立;节点模型建立,节点模型根据能量守恒建立;管网动态热力建模,基于所发明的整合方法,构建流入管道矩阵、流入管道的起始节点矩阵、流入管道数量矩阵和管道起始节点矩阵,进而整合所有节点和管道建立供热管网动态热力模型。利用本发明供热系统动态热力模型可以模拟获得供热系统的动态热力工况,本发明可用在多热源、环状、非对称和动态水力工况的供热系统中。

    一种多管束旋流管壳管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4729324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510166395.7

    申请日:2015-04-09

    Abstract: 一种多管束旋流管壳管式换热器,它涉及一种壳管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壳管式换热器中制冷剂的流速都较低,容易形成层流底流,流体与固体壁之间的传热热阻较大,换热效果差的问题,它包括污水入口管、总排水管、污水出口管、冷剂入口管、冷剂出口管、壳体、端盖、分布板、多根一级旋流管、多根连接管、多根二级旋流管和多个折流板;一级旋流管和二级旋流管均主要由制成一体的进水管、圆柱管和圆锥管组成;多根一级旋流管和多根二级旋流管通过多个折流板支撑固定,多根一级旋流管的进水管与污水入口管连通,总排水管的一端与多根二级旋流管的圆锥管连通,总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污水出口管连通。本发明用于换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