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400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80245.8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韧性的微合金化石墨烯/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铝合金技术领域。为解决石墨烯作为铝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相容性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韧性的微合金化石墨烯/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烯、硅油和铝合金粉末经混合球磨、保压、热处理得到预制体;将所得预制体与纯铝、铝钪合金和铝锆合金的混合液体压力浸渗处理,得到烧结态复合材料;烧结态复合材料挤压变形处理得到挤压态微合金化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抑制了石墨烯和铝的界面反应,避免了脆性Al4C3相产生;通过挤压变形使得石墨烯发生定向排布,在铝基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解决了相容性不佳的问题,并使复合材料塑性得到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981154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80241.X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跨尺度的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机器学习设计方法,属于金属材料性质预测技术领域。为抑制石墨烯与金属基体在界面处发生严重的界面反应,本发明利用机器学习加速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在元素周期表范围内挑选适于向石墨烯/铝界面偏聚的合金元素,挑选适于在铝基体中掺杂且对基体力学性能不产生负面影响的元素;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确定石墨烯分布、温度对跨尺度的石墨烯/铝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跨尺度的石墨烯/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范围;将适于向石墨烯/铝界面偏聚的合金元素和适于在铝基体中掺杂且对基体力学性能不产生负面影响的元素进行对比取交集,确定掺杂元素,然后基于跨尺度的石墨烯/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实验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1981152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80238.8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主动学习策略的球墨铸铁成分和工艺设计方法,属于材料工艺设计技术领域。为提高材料工艺设计的预测精度和设计效率,本发明包括收集文献中包括球墨铸铁成分、工艺、微观组织特征和性能的实验数据,基于小样本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球墨铸铁成分‑工艺‑微观组织特征模型、球墨铸铁成分‑工艺‑微观组织特征‑性能模型,基于优化算法,对不同的目标性能设置不同权值,采用基于权重的目标函数,得到优化的不同性能要求的球墨铸铁成分和工艺参数;通过主动学习策略,优先选择不确定度较大的数据进行实验并补充到数据集,然后进行模型更新,优化模型预测精度,最终设计出符合预期性能要求的球墨铸铁成分与工艺参数。本发明减少了实验次数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68556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80631.7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刚线的协同强韧化生产工艺方法,属于金刚线制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金刚线协同强韧化方法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刚线的协同强韧化生产工艺方法,对盘条依次进行第一次拉拔、第一次奥氏体化热处理、第二次拉拔、第二次奥氏体化热处理、第三次拉拔和低温退火处理;低温退火的温度为520~620℃,低温退火的保温时间为10s或20s。本发明利用低温退火消除组织应力,保留拉拔变形组织,实现加工硬化的目的,保持强度同时快速、有效地获得了较高塑性,实现了金刚线协同强韧化生产,所得金刚线五次拉伸测试抗拉强度达到1512~2049MPa,断面收缩率为38.1~60.7%。
-
公开(公告)号:CN11981151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80630.2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刚线拉拔热处理工艺‑性能数据模型与强塑性智能优化方法,属于热处理工艺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拉拔热处理工艺方法难以实现高强度和强塑性的协同优化的问题;本发明对金刚线进行拉拔再结晶退火实验,采集实验中的拉拔热处理工艺参数与性能数据,得到数据集;划分数据处理后的数据集,通过高斯过程回归算法构建拉拔热处理工艺‑性能机器学习模型,采用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筛选,得到最终的拉拔热处理工艺‑性能机器学习模型;设定反向设计的目标,得到满足不同性能要求的拉拔工艺。本发明有效避免了金刚线拉拔热处理工艺难以在强度和塑性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的情况,可以应用于设计金刚线拉拔热处理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691119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43742.7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热强耐蚀钢强韧协同设计方法,它涉及一种热强耐蚀钢强韧协同设计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理论计算方法计算速度慢、灵活度低、泛化能力较差的问题。本发明的步骤包括步骤一、收集数据;步骤二、数据处理;步骤三、构建成分‑工艺‑性能机器学习模型;步骤四、反向设计;步骤五、最终成分筛选。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学领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