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19846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810063897.7
申请日:2008-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水深度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是将混凝、吸附和生物反应置于同一反应池内完成。原水进入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对进水中的氨氮和小分子量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处理;由混凝与吸附药剂投加系统向反应器内投加混凝剂和吸附剂以去除中、大分子量有机物和磷;最后,安装在反应器内的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进行固液分离,优质饮用水得以制备。反应器底部设有穿孔曝气管,连接排泥管,定期排放反应器内的剩余污泥。为保证膜通量由膜反冲洗系统定期对超滤膜组件进行反冲洗。本发明将混凝作用、吸附作用与生物作用以及超滤的物理截留作用有机结合,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显著降低,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同时又易于维护管理的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1219848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63899.6
申请日:2008-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饮用水深度净化方法和装置。是一种针对普遍存在的微污染水源而开发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将生物活性炭滤池和超滤膜生物反应器联用来深度净化饮用水。待处理的原水首先进入生物活性炭滤池,水中颗粒物被部分截留,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被部分降解,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超滤膜生物反应器的负荷得以降低;滤池出水再进入到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当中;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对滤池出水再次进行生物处理,水中氨氮、有机物等污染物再次得以降解;最后,经两级生物降解处理后的水由抽吸泵从超滤膜组件中抽出,超滤膜强大的去除水中颗粒物、截留两虫、水蚤、红虫、藻类、细菌甚至病毒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安全卫生的优质饮用水得以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1219846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63897.7
申请日:2008-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水深度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是将混凝、吸附和生物反应置于同一反应池内完成。原水进入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对进水中的氨氮和小分子量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处理;由混凝与吸附药剂投加系统向反应器内投加混凝剂和吸附剂以去除中、大分子量有机物和磷;最后,安装在反应器内的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进行固液分离,优质饮用水得以制备。反应器底部设有穿孔曝气管,连接排泥管,定期排放反应器内的剩余污泥。为保证膜通量由膜反冲洗系统定期对超滤膜组件进行反冲洗。本发明将混凝作用、吸附作用与生物作用以及超滤的物理截留作用有机结合,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显著降低,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同时又易于维护管理的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1219847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63898.1
申请日:2008-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一体化超滤膜混凝/生物反应器水净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是将混凝和生物反应置于同一反应池内完成。原水进入超滤膜混凝/生物反应器,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对进水中的氨氮和小分子量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处理;由混凝药剂投加系统向超滤膜混凝/生物反应器内投加混凝剂以去除大分子量有机物和磷;最后,安装在反应器内的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进行固液分离,优质饮用水得以制备。反应器底部设有穿孔曝气管,连接排泥管,定期排放反应器内的剩余污泥。为保证膜通量由膜反冲洗系统定期对超滤膜组件进行反冲洗。本发明将混凝作用与生物作用以及超滤的物理截留作用有机结合,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显著降低,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同时又易于维护管理的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1962251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010279120.1
申请日:2010-09-10
Abstract: 一种处理受污染水的粉末炭回流与炭砂滤池组合工艺属水处理领域,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炭/砂滤池;向待处理的原水中加入粉末活性炭及混凝剂,原水在混合池内与混凝剂混合;混合后的原水进入絮凝池进行絮凝反应,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活性炭泥在贮泥室内浓缩,并通过回流泵回流至混合池或絮凝池;当同时投加助凝剂时回流至混合池,当不投加助凝剂时回流至絮凝池;沉后水进入炭砂滤池,炭/砂滤池上层装填颗粒活性炭,下层为石英砂。本发明采用粉末炭回流工艺,能够节省药剂50%以上;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以及强化混凝三者协同作用,炭/砂双层滤池内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817625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10171419.5
申请日:2010-05-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集吸附、降解、气浮、膜分离于一体的水处理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饮用水处理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为解决现有饮用水处理采用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水处理时,导致膜污染严重的问题。装置:内室装在外室中,超滤膜组件装在内室中,环形水槽位于内室的上方,空气释放器设置在外室底部,内室通过连接管与净水箱连接。方法:一、向外室中投放粉末活性炭;二、进入环形水槽内的水源水从环形水槽溢出,空气释放器释放的高压气流使粉末活性炭得到循环,微小气泡循环至内室上端将水源水中的藻类物质及浮渣气浮除掉;三、内室中的粉末活性炭上升形成气、固、液三相流并经超滤膜组件过滤后产生净水进入净水箱中。本发明用于含高藻的微污染源水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0562500C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810063899.6
申请日:2008-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饮用水深度净化方法和装置。是一种针对普遍存在的微污染水源而开发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将生物活性炭滤池和超滤膜生物反应器联用来深度净化饮用水。待处理的原水首先进入生物活性炭滤池,水中颗粒物被部分截留,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被部分降解,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超滤膜生物反应器的负荷得以降低;滤池出水再进入到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当中;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对滤池出水再次进行生物处理,水中氨氮、有机物等污染物再次得以降解;最后,经两级生物降解处理后的水由抽吸泵从超滤膜组件中抽出,超滤膜强大的去除水中颗粒物、截留两虫、水蚤、红虫、藻类、细菌甚至病毒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安全卫生的优质饮用水得以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0420638C
公开(公告)日:2008-09-24
申请号:CN200610010259.X
申请日:2006-07-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水合二氧化锰去除水源水中的金属镉的方法。向絮凝池中的镉超标的原水中投加摩尔比为1∶1.5-1.54的高锰酸钾与硫酸锰,絮凝后进入斜管沉淀池,沉后水经滤池过滤。本发明的方法可使出水Cd2+浓度远低于饮用水标准限值0.005mg/L。本发明利用水合二氧化锰的吸附特性,去除原水中超标的镉。处理方法简单、成本低、不造成二次污染、不改变给水处理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884120A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610010259.X
申请日:2006-07-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水合二氧化锰去除水源水中的金属镉的方法。向絮凝池中的镉超标的原水中投加摩尔比为1∶1.5-1.54的高锰酸钾与硫酸锰,絮凝后进入斜管沉淀池,沉后水经滤池过滤。本发明的方法可使出水Cd2+浓度远低于饮用水标准限值0.005mg/L。本发明利用水合二氧化锰的吸附特性,去除原水中超标的镉。处理方法简单、成本低、不造成二次污染、不改变给水处理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1962251A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1010279120.1
申请日:2010-09-10
Abstract: 一种处理受污染水的粉末炭回流与炭砂滤池组合工艺属水处理领域,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炭/砂滤池;向待处理的原水中加入粉末活性炭及混凝剂,原水在混合池内与混凝剂混合;混合后的原水进入絮凝池进行絮凝反应,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活性炭泥在贮泥室内浓缩,并通过回流泵回流至混合池或絮凝池;当同时投加助凝剂时回流至混合池,当不投加助凝剂时回流至絮凝池;沉后水进入炭砂滤池,炭/砂滤池上层装填颗粒活性炭,下层为石英砂。本发明采用粉末炭回流工艺,能够节省药剂50%以上;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以及强化混凝三者协同作用,炭/砂双层滤池内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