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1843072U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20557076.1
申请日:2010-10-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置抗震剪力键拉索减震支座。包括下座板、上座板、横向挡块、纵向挡块、缓冲板、中间板、减磨板、归位弹簧,还包括抗剪螺栓、拉索和螺栓自动脱位装置。抗剪螺栓穿置在耳板、横向挡块和上座板上,上端与上座板、横向挡块旋固,下端与一螺栓自动脱位装置联结,拉索分别与上、下座板联结。本实用新型能消耗地震发生时对桥梁所产生的作用能量,在发生较大纵向水平位移超过限制时,拉索与纵向挡块一起参与受力,即使得拉索与纵向挡块联合限位,避免挡块或拉索单独承受冲击受剪作用,增强了抗震能力;同时,横向挡块亦可保证支座在横向的位移限值;另外,剪力键外置方便震后迅速更换剪力键以修复支座,能够节省时间及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201843071U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20517011.4
申请日:2010-09-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索-挡块组合限位抗震支座。包括下座板、上座板、挡块、缓冲板、中间板、减磨板、归位弹簧,还包括抗剪螺栓、拉索和螺栓自动脱位装置。抗剪螺栓穿置在下座板、第一缓冲板、中间板、减磨板、第二缓冲板和上座板上,抗剪螺栓分别与两个螺栓自动脱位装置联结,抗剪螺栓的中部构成有一剪切口。拉索分别与上、下座板联结。本实用新型能消耗地震发生时对桥梁所产生的作用能量,在发生较大水平位移超过限制时,挡块与下座板接触限制上部结构继续位移,同时拉索承受拉力,进而与挡块一起参与受力,即使得支座两侧挡块联合限位,避免钢挡块单边承受冲击受剪作用,增强了抗震能力,改善有竖向组合振动可能引起的纵横向限位失效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201553982U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0920212008.9
申请日:2009-11-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江苏万宝桥梁构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支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通拉索减震支座。包括上、下座板和第一缓冲板、中间板减磨板以及第二缓冲板,还包括有抗剪螺栓和拉索以及一对螺栓自动脱位装置,抗剪螺栓穿置在下座板、第一缓冲板、中间板、减磨板、第二缓冲板和上座板上,上端探出上座板上的第六螺栓孔与一个螺栓自动脱位装置联结,而下端探出下座板上的第一螺栓孔与另一个螺栓自动脱位装置联结,在抗剪螺栓的中部构成有一剪切口;采用连通式拉索,共两组,各组拉索在下座板中连通,两端分别与上座板联结。本实用新型能消耗地震发生时对桥梁所产生的作用能量和可控的缓冲长大跨径结构大变位上、下座板之间的水平位移并限位,以及在地震消失后能可靠复位。
-
公开(公告)号:CN201756678U
公开(公告)日:2011-03-09
申请号:CN201020215032.0
申请日:2010-06-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E01D1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剪联动减震支座。包括下座板、上座板、上挡板、下挡板、缓冲板、中间板、减磨板、球型铰,还包括抗剪螺栓、拉杆和螺栓自动脱位装置。抗剪螺栓穿置在下座板、第一缓冲板、中间板、减磨板、第二缓冲板和上座板上,上端探出上座板与一个螺栓自动脱位装置联结,下端探出下座板与另一个螺栓自动脱位装置联结,在抗剪螺栓的中部构成有一剪切口。拉杆的一端与上挡板联结,另一端与下座板联结。本实用新型能消耗地震发生时对桥梁所产生的作用能量,拉杆能有效缓冲支座移位,并带动两侧上挡板联合参与限制支座移位,避免钢挡板单边受冲击剪切作用,增强抗震能力,改善有竖向组合振动可能引起的纵横向限位失效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201530991U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920212009.3
申请日:2009-11-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江苏万宝桥梁构件有限公司
IPC: E01D1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支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索减震支座。包括下座板、上座板和第一缓冲板、中间板减磨板以及第二缓冲板,还包括有抗剪螺栓和拉索以及一对螺栓自动脱位装置,抗剪螺栓穿置在下座板、第一缓冲板、中间板、减磨板、第二缓冲板和上座板上,上端探出上座板上的第六螺栓孔与一对螺栓自动脱位装置中的一个螺栓自动脱位装置连接,而下端探出下座板上的第一螺栓孔与另一个螺栓自动脱位装置连接,在抗剪螺栓的中部构成有一剪切口,拉索的数量有四组,各组拉索的一端与上座板连接,另一端与下座板连接。本实用新型能消耗地震发生时对桥梁所产生的作用能量和可控的缓冲上、下座板之间的水平位移并限位,以及在地震消失后能可靠复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