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测的非线性模型控制的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0921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533458.2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预测的非线性模型控制的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方法,包括:根据车辆历史运动信息,建立基于优化马尔科夫链的预测模型;获取车辆当前运动信息,基于预测模型在线预测未来有限时域内的车辆运行状态,并自适应更新预测模型;建立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动力系统模型,以预测时域内车辆运行状态作为输入,输出车辆需求功率序列;将预测时域内的车辆需求功率序列作为引入变载惩罚系数的动态规划算法的输入,输出最优功率分配序列;将最优功率分配序列施加给车辆,在下一时刻再次获取车辆当前运动信息,重新进行预测、优化,直到车辆停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现了燃料电池汽车经济性和耐久性的平衡等优点。

    一种可调节流量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氢气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048803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911233096.5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夏全刚 章桐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流量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氢气子系统,属于燃料电池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调节流量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氢气子系统,包括比例调压阀,可调节式引射器,电堆,氢水分离器,排氢电磁阀,排水电磁阀,可调节式引射器阀,氢水分离器控制器,氢气子系统控制器。燃料电池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功率的不同,比例调节阀开启不同的角度来控制流量,可调节式引射器利用拉法尔管的加速、减速作用,根据需求流量通过阀体的运动改变原来拉法尔管腔体进行控制。为了尽可能的减小引射流量的阻力,氢水分离器与可调解式引射器在接近电堆反应的温度下进入电堆参与反应,保证进入电堆阳极极侧温度值。

    一种基于X-ray CT三维重构的碳纸形态参数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98667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810654103.8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X‑ray CT三维重构的碳纸形态参数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X射线断层扫描摄影术获取连续多张360°范围内碳纸的微米级投影图;2)对投影图进行处理获取碳纸的三维数字模型;3)根据三维数字模型提取碳纸的关键形态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快速优化重构、获取多种关键参数等优点。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定量综合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79268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710731010.6

    申请日:2017-08-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定量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综合评价三层模型,第一层包括燃料经济性和燃料电池耐久性2个评价指标,第二层包括多个用于评价燃料电池耐久性的燃料电池组件子指标,第三层包括影响燃料电池组价子指标的工况因素;(2)采用待评价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运行燃料电池汽车,获取燃料经济性评分以及在燃料电池在各工况因素下的衰减性评分;(3)确定各层评价权重矩阵,根据步骤(2)获取的各项评分逐层进行加权计算并得到相应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下的综合评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评价结果客观可靠,可以为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改进提供指导方向。

    一种无DC-DC变压器的燃料电池电动摩托车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126966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0329564.2

    申请日:2019-04-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DC‑DC变压器的燃料电池电动摩托车动力系统,该系统包括动力总成框架、高压氢罐、以及设置在动力总成框架上的作为动力源的燃料电池和蓄电池、功率电阻以及防反二极管,所述的高压氢罐通过进氢管路与燃料电池的输入端阳极连接,所述的燃料电池的输出端正极依次通过功率电阻和防反二极管与电机正极连接,输出端负极与电机负极连接,所述的蓄电池为锂电池组,其输出端正负极分别与电机正负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简化控制逻辑、降低成本、布局合理、利用率高等优点。

    一种模拟实际驾驶工况的车载燃料电池振动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596008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610948342.5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实际驾驶工况的车载燃料电池振动试验系统,用于模拟实际驾驶工况下车载燃料电池振动状态的复现,该系统包括垂向振动信号实时发生单元、振动执行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的垂向振动信号实时发生单元模拟在不同车速及路面不平度状态下车载燃料电池的垂向振动目标信号,所述的振动执行单元产生垂向振动,所述的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振动执行单元的垂向振动实际信号,所述的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的垂向振动目标信号和垂向振动实际信号对振动执行单元进行跟踪控制,进而振动执行单元对所述的垂向振动目标信号进行振动复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用性强、操作简洁、不受气候环境限制的影响,并且可以对真实驾驶情况进行复现。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空气供应系统电堆阴极模拟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950502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710149167.8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空气供应系统电堆阴极模拟测试装置,包括壳体、空气进气管、空气排放口、循环水路、阴极容积调节腔、流阻调节器和空气消耗口,空气进气管与阴极容积调节腔设于壳体的下方,空气排放口设于壳体的上部,流阻调节器设于阴极容积调节腔的上方,流阻调节器之间设有加热件,循环水路上部设有喷洒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根据已知燃料电池电堆所表现的静态容积、气体流阻、及所消耗氧气规律和原理进行模拟,由已知的燃料电池的参数进行快速配置,用于燃料电池系统匹配开发过程中替代真实电堆,加快匹配测试过程,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一种用于车用燃料电池电堆捆扎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870484B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610296566.2

    申请日:2016-05-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用燃料电池电堆捆扎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钢带(1)、预紧端板单元、端板(6),所述的预紧端板单元和端板(6)分别位于所述电堆(5)的左右两侧,所述端板(6)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棘轮单元,所述的钢带(1)呈U字形,钢带(1)包括底部和两个侧翼,两个侧翼分别与所述两个棘轮单元焊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面式夹紧力,电堆内部膜电极上压力分布和变形更加均匀。

    一种纯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机电耦合控制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62404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510245666.8

    申请日:2015-05-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44 Y02T10/72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纯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机电耦合控制设备,包括:电机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目标转矩输出电机转矩、电机转子转角和电机电流;传动系统,与电机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根据电机转矩得到电机转速,并将该电机转速发送至电机控制装置反馈控制电机转矩;电流参数调整装置,与电机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根据电机转矩、电机转子转角和电机电流生成调整电流,并将调整电流发送至电机控制装置反馈调节电机转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传动系统和电流参数调整装置分别通过电机转速和调整电流对电机控制装置进行反馈控制,通过机电耦合的方式最终对车辆动力进行控制,可以对电机转矩进行调整,对车辆的速度控制更加精准。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定量综合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79268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731010.6

    申请日:2017-08-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定量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综合评价三层模型,第一层包括燃料经济性和燃料电池耐久性2个评价指标,第二层包括多个用于评价燃料电池耐久性的燃料电池组件子指标,第三层包括影响燃料电池组价子指标的工况因素;(2)采用待评价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运行燃料电池汽车,获取燃料经济性评分以及在燃料电池在各工况因素下的衰减性评分;(3)确定各层评价权重矩阵,根据步骤(2)获取的各项评分逐层进行加权计算并得到相应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下的综合评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评价结果客观可靠,可以为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改进提供指导方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