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向抗拉拔混凝土模型桩及其建造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013267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431808.4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尺寸竖向抗拉拔作用的混凝土模型桩,该模型桩可以进行室内竖向抗拔加卸载试验及桩侧摩阻力试验,试验数据可靠,采集方便简便,结果能反映桩基实际工作性状。模型桩包括桩头、桩身以及设置在模型桩内部的桩芯,桩头的中部开设出线口,该出线口与桩芯的顶部连通,桩芯包括铝管以及均匀贴在铝管内壁的应变片,应变片连接数据线,所述数据线通过所述铝管的顶端以及出线口引出并连接数据分析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突破原有该类型模型桩对材料、尺寸等因素的限制,采用混凝土作为桩身材料,能更好反映桩基实际工作性状,为探讨桩土相互作用机理提供有力保障。

    一种砂土与结构接触面剪切特性的观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23766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610861303.1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砂土与结构接触面剪切特性的观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上下两个剪切盒叠放,下部安置结构物,上部填试验砂土;(2)在试验砂土上均匀开设多排定位孔;(3)再往定位孔内灌满上色砂土;(4)按设计要求对剪切盒施加特定荷载;(5)拆下上部剪切盒的一端,从外到内除去试验砂土,并完全暴露每一排的上色砂土条的形状,采集每一个上色砂土条的剪切变形临界点的空间位置;(6)对获得的所有上色砂土条的剪切变形临界点进行拟合得到空间曲面,即得到所述特定荷载下剪切带的空间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很方便的观测结构物表面土颗粒的变形形态,揭示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时剪切带的空间分布特性。

    一种竖向抗拉拔混凝土模型桩及其建造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013267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10431808.4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尺寸竖向抗拉拔作用的混凝土模型桩,该模型桩可以进行室内竖向抗拔加卸载试验及桩侧摩阻力试验,试验数据可靠,采集方便简便,结果能反映桩基实际工作性状。模型桩包括桩头、桩身以及设置在模型桩内部的桩芯,桩头的中部开设出线口,该出线口与桩芯的顶部连通,桩芯包括铝管以及均匀贴在铝管内壁的应变片,应变片连接数据线,所述数据线通过所述铝管的顶端以及出线口引出并连接数据分析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突破原有该类型模型桩对材料、尺寸等因素的限制,采用混凝土作为桩身材料,能更好反映桩基实际工作性状,为探讨桩土相互作用机理提供有力保障。

    一种模型桩组合式荷载的室内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887946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10431799.9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桩组合式荷载的室内试验装置,模型桩插设在模型槽内,该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模型桩两侧的L形反力梁、位于模型桩顶部的主梁、通过滑轮和钢索与模型桩或主梁连接的加载装置,L形反力梁固定在模型槽的顶部,滑轮固定在L形反力梁上;当加载装置通过滑轮和钢索与主梁连接时,该加载装置对所述模型桩施加竖向载荷;当加载装置通过滑轮和钢索与模型桩连接时,该加载装置对所述模型桩施加水平载荷和弯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对多层土中大尺寸多类型桩基模型进行组合荷载试验测试,能够控制水平荷载的施加高度以及调整竖向荷载的对于桩体的偏心,以控制桩身不同位置的弯矩,更好地分析桩基在组合荷载下的承载性状。

    一种现场试验桩基组合荷载加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013270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463028.8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场试验桩基组合荷载加载装置,用于对各类现场单桩和群桩的加卸载过程施加组合荷载,所述的加载装置包括对现场试验桩基施加竖向荷载的竖向加载组件,对现场试验桩基施加水平荷载的水平加载组件,测量试桩竖向加载后的变形量的试桩竖向变形测量组件,以及测量试桩水平加载后的变形量的试桩水平变形测量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突破了原有该类试验装置对现场加荷试验加载方向单一的限制,能够对现场各类型现场试验桩基进行组合荷载试验测试,能够以不同的加荷顺序,施加任意组合的竖向与水平荷载,以更好地分析桩基组合承载性状。

    用于应力测试的类岩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442107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610860689.4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应力测试的类岩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石膏层和碳纳米管层,碳纳米管层夹杂在石膏层中间,石膏层与碳纳米管层相间分布,具体制备步骤为,将碳纳米管分散在清水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制备碳纳米管悬浮液,在碳纳米管悬浮液中加入石膏缓凝剂搅拌,再加入高强石膏搅拌,制得碳纳米管浆料混合物,在清水中加入石膏缓凝剂搅拌,再加入高强石膏,制得石膏浆,将制得的石膏浆和碳纳米管浆料混合物依次浇筑在模具中,凝固后拆模即制得该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类岩石材料中包含碳纳米管层,可以将原本不导电的试样变为局部导电,使用电镜扫描无需喷涂金属,避免喷金过程金属层分布不均、影响断面细观形态等缺点。

    一种砂土与结构接触面剪切特性的观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23766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861303.1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24 G01N1/30 G01N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砂土与结构接触面剪切特性的观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上下两个剪切盒叠放,下部安置结构物,上部填试验砂土;定位孔内灌满上色砂土;(4)按设计要求对剪切盒施加特定荷载;(5)拆下上部剪切盒的一端,从外到内除去试验砂土,并完全暴露每一排的上色砂土条的形状,采集每一个上色砂土条的剪切变形临界点的空间位置;(6)对获得的所有上色砂土条的剪切变形临界点进行拟合得到空间曲面,即得到所述特定荷载下剪切带的空间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很方便的观测结构物表面土颗粒的变形形态,揭示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时剪切带的空间分布特性。(2)在试验砂土上均匀开设多排定位孔;(3)再往

    一种模型桩组合式荷载的室内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887946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431799.9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桩组合式荷载的室内试验装置,模型桩插设在模型槽内,该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模型桩两侧的L形反力梁、位于模型桩顶部的主梁、通过滑轮和钢索与模型桩或主梁连接的加载装置,L形反力梁固定在模型槽的顶部,滑轮固定在L形反力梁上;当加载装置通过滑轮和钢索与主梁连接时,该加载装置对所述模型桩施加竖向载荷;当加载装置通过滑轮和钢索与模型桩连接时,该加载装置对所述模型桩施加水平载荷和弯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对多层土中大尺寸多类型桩基模型进行组合荷载试验测试,能够控制水平荷载的施加高度以及调整竖向荷载的对于桩体的偏心,以控制桩身不同位置的弯矩,更好地分析桩基在组合荷载下的承载性状。

    用于应力测试的类岩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442107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60689.4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2 G01N1/28 G01N2001/2893 G01N2203/029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应力测试的类岩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石膏层和碳纳米管层,碳纳米管层夹杂在石膏层中间,石膏层与碳纳米管层相间分布,具体制备步骤为,将碳纳米管分散在清水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制备碳纳米管悬浮液,在碳纳米管悬浮液中加入石膏缓凝剂搅拌,再加入高强石膏搅拌,制得碳纳米管浆料混合物,在清水中加入石膏缓凝剂搅拌,再加入高强石膏,制得石膏浆,将制得的石膏浆和碳纳米管浆料混合物依次浇筑在模具中,凝固后拆模即制得该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类岩石材料中包含碳纳米管层,可以将原本不导电的试样变为局部导电,使用电镜扫描无需喷涂金属,避免喷金过程金属层分布不均、影响断面细观形态等缺点。

    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钻孔灌注桩成桩机

    公开(公告)号:CN106088167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63018.4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3/00 E02D5/34 E21B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模型试验的钻孔灌注桩成桩机,包括装有模型土的模型槽(1)、安装在模型槽(1)上方的模型桩轨道(2)、设置在模型桩轨道(2)上并沿其自由移动的打桩机,以及泥浆泵(4),所述的打桩机上设有钻孔组件,该钻孔组件内设有泥浆通道,并与泥浆泵(4)接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对考虑实际工程中多种因素的钻孔灌注桩进行模拟制作,得到施工工艺、成孔卸荷、成孔时间、泥浆护壁和转速等参数,模拟结果精确可靠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