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氧化物/碳复合气凝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7207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05045.0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氧化物/碳复合气凝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3D打印得到的碳气凝胶浸泡在含钴沉积溶液中,静置、充分干燥后,实现液相沉积;将液相沉积后的碳气凝胶,置于惰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得到3D打印氧化物/碳复合气凝胶电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避免从繁杂的墨水配制过程入手,而是从一种新异的角度出发实现了3D打印氧化物/碳复合气凝胶电极的制备,对于其所使用的原材料、方法、以及性能而言,都具有很高的商业和工业实用性。此外,这一简易的制备方法还可能激发出许多其他潜在的应用,如太阳能蒸汽发电,电磁屏蔽和催化等。

    一种墨水成分可控的纳米多级结构化3D直写成型墨水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28836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0824390.9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水成分可控的纳米多级结构化3D直写成型墨水基材及其制备方法。该墨水基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前驱体A:4,4'‑二氨基‑2,2'‑二甲基‑1,1'‑联苯,B: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加入1‑甲基‑2‑吡咯烷酮中,得到前驱体溶液;将所获得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交联剂,再加入脱水剂(若要实现墨水基材的掺杂,则先加入功能纳米材料,再加入脱水剂,搅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合成效率高、墨水成分灵活可调、可加工性良好和结构具纳米多级化等优点,在航天、无线电子、建筑、海水淡化、电磁防护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3D打印氧化物/碳复合气凝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72073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0805045.0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氧化物/碳复合气凝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3D打印得到的碳气凝胶浸泡在含钴沉积溶液中,静置、充分干燥后,实现液相沉积;将液相沉积后的3D打印碳气凝胶,置于惰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得到3D打印氧化物/碳复合气凝胶电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避免从繁杂的墨水配制过程入手,而是从一种新异的角度出发实现了3D打印氧化物/碳复合气凝胶电极的制备,对于其所使用的原材料、方法、以及性能而言,都具有很高的商业和工业实用性。此外,这一简易的制备方法还可能激发出许多其他潜在的应用,如太阳能蒸汽发电,电磁屏蔽和催化等。

    一种抗震缩尺试验模型单双向位移约束通用型摩擦摆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740534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77605.2

    申请日:2023-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震缩尺试验模型单双向位移约束通用型摩擦摆支座,整体结构包括上支座板、摩擦板、减震球摆、下支座板、限位螺丝、预留螺栓等,上部预留螺栓将上支座板与主梁连接在一起,摩擦板内嵌入上支座板摩擦面;随后将减震球摆和内嵌有聚四氟乙烯摩擦板的下支座板按对应位置放置,通过下部预留螺栓将下支座板与墩柱连接。本发明的摩擦摆支座曲率半径、支座设计位移及支座屈服位移等设计参数基于振动台实验与实桥隔震结构周期与刚度相似的概念进行确定;通过改变限位螺丝旋入长度可实现摩擦摆支座纵横向限位,实现双向活动支座、单向活动支座、固定支座之间的快速转换。能通过限位螺丝快速实现限位,操作简单,支座类型转换便捷。

    一种墨水成分可控的纳米多级结构化3D直写成型墨水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2883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824390.9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水成分可控的纳米多级结构化3D直写成型墨水基材及其制备方法。该墨水基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前驱体A:4,4'‑二氨基‑2,2'‑二甲基‑1,1'‑联苯,B: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加入1‑甲基‑2‑吡咯烷酮中,得到前驱体溶液;将所获得的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交联剂,再加入脱水剂(若要实现墨水基材的掺杂,则先加入功能纳米材料,再加入脱水剂,搅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合成效率高、墨水成分灵活可调、可加工性良好和结构具纳米多级化等优点,在航天、无线电子、建筑、海水淡化、电磁防护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超黑碳-二氧化硅核壳结构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67174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38238.7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黑碳-二氧化硅核壳结构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其内核为超黑碳气凝胶,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所述内核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形成外壳;制备方法为: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间苯二酚-甲醛气凝胶,该间苯二酚-甲醛气凝胶经过高温碳化处理得到超黑碳气凝胶;采用化学沉积法在所述超黑碳气凝胶的表面形成纳米量级厚度的二氧化硅外壳,得到所述超黑碳-二氧化硅核壳结构气凝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超黑碳-二氧化硅核壳结构气凝胶的电导率较低,为0.021mS/mm,同时对光的吸收率高,在400-2000nm波段的平均吸收率高于98.6%,具有反应过程简单、总体成本低、低密度、成品率高和电导率可调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