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时包埋有竹红菌素和顺铂的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46843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500202.9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储茂泉 桂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包埋有竹红菌素和顺铂的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竹红菌素和顺铂一起包埋到纳米脂质体中获得载药脂质体,在其表面包覆或修饰细胞膜,获得表面包覆或修饰有细胞膜的纳米复合粒子,竹红菌素和顺铂的混合物与纳米脂质体的质量比为1:1–20,载药脂质体与细胞膜满足:当载药脂质体中含0.5mg竹红菌素和顺铂的混合物时,包覆在纳米脂质体上的细胞膜来源于0.5×106–0.5×107个细胞提取得到。本发明的方法不改变竹红菌素的分子结构和亲脂性,同时提高其在水相中的分散能力,还可以减少载药纳米粒子在体内被免疫系统清除的机会,增强其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从而提高药效。

    一种石墨结构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3927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19171.2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结构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将鼠的粪便干燥后研磨成粉末;S2、将所述粉末分散于去离子水中;S3、进行超声波处理使所述粉末与所述去离子水混合形成混悬液;S4、将所述混悬液移入密闭的反应釜中加热,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S5、对冷却后的产物进行离心处理,收集上层的清液;S6、对上清液进行浓缩,并进行冷冻干燥,获得石墨结构荧光碳量子点,产物避光保存。本发明以实验动物房饲养的小鼠或大鼠的粪便为碳源,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制备石墨结构的荧光碳量子点,获得的碳量子点有晶格条纹,有很强的蓝色荧光,水溶性好,细胞毒性低;此外,合成过程不涉及强酸以及其它有毒有害试剂,过程简单,成本低廉。

    微乳中制备星状结构四氧化三铁/金纳米复合粒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47547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10381362.5

    申请日:2013-08-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沃芳洁 储茂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乳中制备星状结构四氧化三铁/金纳米复合粒子的方法,准备两份等量的由正己醇、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和环己烷按比例混合成的油包水微乳;向一份油包水微乳中滴加氯金酸水溶液,向另一份油包水微乳中滴加四氧化三铁水溶液,四氧化三铁与氯金酸的摩尔比为1:(5~30),混合均匀制成四氧化三铁微乳;将两份等量的微乳混合,加入还原剂直到溶液变色;离心,洗涤,制得四氧化三铁/金纳米复合粒子。优点是:选择合适的微乳体系,采用简单的步骤即可制得核-壳复合粒子,反应条件温和,制得的复合纳米粒子表面具有星状突起,且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方便地控制表面星状突起的大小和形貌。

    近红外荧光量子点标记的羟基磷灰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693415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510025590.4

    申请日:2005-04-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储茂泉 金鑫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近红外荧光量子点纳米粒子标记的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本发明将近红外荧光量子点纳米粒子通过吸附、离子交换、共价键合等方法连接到羟基磷灰石上,使其能用于研究骨骼的生长、造骨细胞的转移、冠状动脉硬化及其他人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本发明近红外荧光量子点纳米粒子发射的近红外荧光可穿透厘米级的组织,具有量子产率高,光学性质稳定的优点。近红外荧光量子点在光的激发下产生的热效应以及产生的具有高活性的·OH和·O2自由基还可以用来摧毁肿瘤细胞,可用于肿瘤的治疗尤其是骨癌的治疗中。本发明提供的近红外荧光量子点纳米粒子标记的羟基磷灰石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种荧光微球及其喷雾干燥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693416B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510025591.9

    申请日:2005-04-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储茂泉 金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微球及其喷雾干燥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喷雾干燥方法将近红外荧光物质和磁性纳米颗粒包埋到高分子微球中,或者是将金纳米颗粒与磁性纳米颗粒包埋到高分子微球中,成球与包埋一步完成。微球中还可以进一步包埋抗癌药物,微球表面还将连接具有识别功能的生物分子。本发明所获得的微球可通过近红外荧光物质或金纳米颗粒在激发光的激发下所产生的热效应来摧毁肿瘤细胞,或同时利用抗癌药物的毒杀作用和近红外荧光物质或金纳米颗粒产生的热效应来治疗肿瘤。微球中的磁性纳米颗粒可将微球定位或固定于肿瘤部位。本发明获得的微球还可用于生物医学的标记示踪中。

    二氧化硅微粒为载体的淋巴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86482C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申请号:CN200510025592.3

    申请日:2005-04-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储茂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氧化硅微粒为载体的淋巴染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微纳米技术与临床医学基础的交叉领域。本发明将标记淋巴结的染料通过吸附、包埋等方法连接到二氧化硅微粒表面、孔隙或内部空腔中,形成可用于标记识别前哨淋巴结二氧化硅微粒。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本发明可通过二氧化硅的空间体积的位阻效应将染料截留在前哨淋巴结或减慢流过前哨淋巴结的速度,此外,还可借助纳米二氧化硅所具有的淋巴靶向性的特点使染料定向释放或定向缓释到淋巴结。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氧化硅微粒为载体的淋巴染料,可提高定位前哨淋巴结的方便性和准确性,在肿瘤普外科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表面包硅的近红外荧光磁性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698582A

    公开(公告)日:2005-11-23

    申请号:CN200510025587.2

    申请日:2005-04-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储茂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47/6923 A61K47/6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表面包硅的近红外荧光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的交叉领域。本发明是在微乳体系中,将磁性纳米粒子与近红外荧光量子点纳米粒子或近红外荧光有机染料分子一起包埋到二氧化硅粒子中,形成表面包硅的近红外荧光磁性纳米复合粒子,这种纳米复合粒子中还可以结合抗癌药物以及具有靶向识别功能的抗体、配体、多肽、细胞因子等多种生物分子。本发明通过纳米粒子的磁学性质、量子尺寸效应、光的热效应以及抗癌药物的药效作用和生物分子的识别功能,将制备的纳米复合粒子用于肿瘤的治疗中,在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多克隆抗体Anti-DR5 Ab在促进细菌载药系统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和提高细菌载药系统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能力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25294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94452.6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克隆抗体Anti‑DR5Ab在促进细菌载药系统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和提高细菌载药系统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能力中的应用;所述细菌载药系统是指在细菌中装载光敏剂,并在细菌的细胞壁上共价连接抗体;所述的在细菌中装载光敏剂是通过光敏剂与细菌物理混合或共价连接实现的;本发明中的多克隆抗体Anti‑DR5Ab可促进细菌与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进而促进光敏剂释放到肿瘤细胞内,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而且,激光或超声波可激发细菌载药系统中的光敏剂产生活性氧,同时也刺激细菌载药系统中细菌产生活性氧;在激光‑超声波的联合作用下,则进一步提高细菌载药系统产生的活性氧,进而提高细菌载药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一种细菌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2458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71771.4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该载药系统是在细菌中装载光敏剂并连接抗体而获得的。具体是,首先将光敏剂通过与细菌物理混合或共价连接的方式载入细菌中,然后通过共价连接的方式,将抗体与细菌进行连接。获得的细菌载药系统,在激光或者超声波的刺激下产生活性氧,在激光和超声波的共同刺激下会产生更多的活性氧;获得的细菌载药系统,静脉注射后可靶向输送到肿瘤和炎症组织,在激光或超声波的刺激下或“激光+超声波”的联合刺激下,通过产生的大量活性氧,抑制肿瘤生长;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将药物递送到肿瘤和炎症组织的细菌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竹红菌素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0982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00201.4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储茂泉 桂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竹红菌素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纳米粒子由竹红菌素纳米粒子及其表面包覆的纳米类囊体膜构成,制备方法为将水不溶性的竹红菌素溶解在二甲基亚砜溶液中,然后将该溶液滴加至磷酸盐缓冲液中,超声分散处理,透析,或者,将竹红菌素分散在泊洛沙姆水溶液中,超声分散,得到竹红菌素纳米粒子混悬液;然后在竹红菌素纳米粒子混悬液表面修饰从绿色植物细胞中提取得到的类囊体膜的混悬液,或修饰从微藻细胞中提取得到的类囊体膜的混悬液,再通过微孔滤膜挤压;本发明的复合纳米粒子具有能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产氧的能力,能为竹红菌素的光动力效应或声动力效应提供氧气,从而提高竹红菌素在光照或超声波作用下产出单线态氧的水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