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白山珍贵阔叶树栽培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7306745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685812.8

    申请日:2017-08-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7/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白山珍贵阔叶树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坡度平缓的地块采取穴状整地,直径50-60cm,深30-35cm;坡度陡斜的地块采取鱼鳞状整地,长65-80cm,宽40-50cm,深30-35cm;在刨坑整地过程中拌入腐殖土;(2)苗木处理;(3)植苗:土壤解冻达到栽植深度时立即植苗,适时顶浆造林;植苗时先于阳坡混交种植紫椴和落叶松,再于半阴半阳坡上混交种植水曲柳、黄菠萝和落叶松,最后于阴坡混交种植胡桃楸和红松;(4)苗木补植;(5)幼林抚育;本发明各珍贵阔叶树种植区设置合理,并与适宜品种的针叶树种混交种植,大大提高了林地生产力,提高了林分的立木质量,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一种栎类近自然林经营作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36326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271424.7

    申请日:2020-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栎类近自然林经营作业方法,涉及森林经营和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将待处理的栎类林区进行分区,再将全部林木分为保护类林木与清除类林木,7~10年对清除类林木采伐完毕,采伐时清理地表剩余物,对采伐后空出土地及时进行整地,按不同分区及时补种阔叶类、针叶类林木,且每个分区补种林木物种不同;补种针叶类林木占整体15~20%,补种阔叶类林木占整体60~65%,使每公顷林木850~1200株,平均胸径15.5~21.0cm,最后进行林下经营。本发明显著提高改造后林区的经济价值、生物多样性,协调发展了林下经济,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对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具有促进作用,并对林区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种蒙古栎嵌芽接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78560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299539.4

    申请日:2019-04-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蒙古栎嵌芽接方法,涉及蒙古栎无性繁育技术领域,包括具体步骤包括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采穗母树,接穗随用随采,准备好嫁接用的刀片,绑条用聚氯乙稀薄膜,砧木选择5年生蒙古栎幼树,为减少接芽在空气中暴露时间,采用双人嫁接,1人削砧木,1人取接芽,砧木切削下口内削45°,接芽外削45°,保证接芽嵌入砧木,接口嵌合,同时,在砧木切削处下面划1条长度2cm左右直线,深至韧皮部的刀口,为放水线等,该方法大大提高了蒙古栎无性繁育的成活率,减少了穗条的使用,能够更多地提供优良无性系,与组培方式繁育相比较,大大降低了繁育成本,加快了蒙古栎良种化繁育进程,是一种易于推广应用的新的蒙古栎繁育技术。

    一种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植被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36325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271423.2

    申请日:2020-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植被修复方法,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包括筛选出由过度采伐或放牧造成的生态退化林区,对所述林区采取管控措施,封禁并禁止农耕或工业活动,对所述林区清除病、死和腐木,在地表挖出树穴后补种树苗,株间距1~3m,行间距2~4m营建针阔混交林,维持原有林木占比30~40%,再交错补种非原有的针叶类林木10~15%、阔叶类林木45~60%,补种后林区密度为每公顷800~1000株,平均胸径15~20cm,定期对所述针阔混交林进行间伐,维持林分郁闭度在0.55~0.7。本发明能较好的恢复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实现生物多样性和林地生产力同步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