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安全检测与切断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8929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05027.6

    申请日:2024-10-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气安全检测与切断系统,涉及燃气安全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传感器网络、控制单元和执行单元;传感器网络实时检测监测区域内不同位置的燃气浓度,并比较实时检测的燃气浓度与燃气浓度安全阈值,若实时检测的燃气浓度大于燃气浓度安全阈值,则判定监测区域存在潜在燃气泄漏风险,生成燃气关闭控制信号;控制单元接收实时检测的燃气浓度,通过分析连续多次实时检测的燃气浓度的波动趋势,判定监测区域存在潜在燃气泄漏风险,生成燃气切断控制信号;执行单元按照燃气关闭控制信号或燃气切断控制信号切断燃气供应。本申请能够智能检测潜在的燃气泄漏风险,自动切断燃气供应,有效防止燃气泄漏引发的安全风险。

    新型智能建筑施工安全帽

    公开(公告)号:CN11355832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89900.6

    申请日:2021-08-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头戴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新型智能建筑施工安全帽,针对现有智能安全帽添加智能模块后体积大、重量大、操作复杂、抗冲击能力不足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安全帽本体、气囊组件、帽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包括微型气囊、气体发生装置、打击传感器、撞击传感器和控制处理器,所述打击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安全帽本体的顶部,所述撞击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安全帽本体的顶部内壁上,所述打击传感器和撞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处理器电性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安全帽内加入一套微型气囊,通过设置泄压阀避免将佩戴者挤压受伤,增加安全帽的抗冲击力,并设置智能一键救援服务,以便于进行及时救援。

    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72197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0956754.2

    申请日:2018-0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BIM模型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建筑施工的信息,包括地理信息、建筑对象的数量、目前施工状况、总体规划、土建结构、施工导流、场内交通、营地布置,对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建立数据库。本发明有利于更好的辨识危险源,提高效率,且危险源可视化后辨识效果更佳,有利于人们对危险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有效的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防止出现危险源辨识漏项,方便管理人员查找和管理,实现了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对显示屏角度进行调整,方便更好的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实现了将套筒升降时造成的震动消减,降低装置的损耗,提高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一种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自动预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33400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326923.1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火灾预警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一种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自动预警装置,包括:壳体,内顶部连接有传动套筒和驱动器,传动套筒转动连接在壳体内,驱动器的活动端在传动套筒内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切换;烟雾检测组件,包括连接在壳体内的吸气单元和检测报警单元,吸气单元套设在传动套筒上,吸气单元的出气端与检测报警单元连通;摄像单元,连接在壳体上且位于吸气单元远离壳体顶部的一侧,摄像单元套设在传动套筒上;其中,驱动器的活动端位于第一位置。本发明能够实现通过摄像判断和烟气判断确定是否着火,降低误报几率,同时对着火区域进行摄像,便于监控人员快速确定火灾发生区域并进行后续灭火处理。

    一种基于矿井建设井下用电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320460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111675836.8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矿井建设井下用电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具体涉及矿井建设技术领域,包括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内部安装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下方安装有多个底吸管,所述底吸管一端连接有汇集管,所述汇集管底端连接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置在汇集管底端的循环风机。本发明采用防护机构,形成防护箱内部空气多方位流动,无死角除湿,然后在除湿过程中,喷出的湿空气均匀附着到干燥剂网板上,实现干燥剂网板对潮湿空气进行均匀性除湿吸附,避免干燥剂网板某个点位持续进行除湿吸附,降低除湿吸附效果,这样大幅度提高除湿的均匀性,除湿效果更好,除湿效率更高,更加节约除湿(56)对比文件CN 213584662 U,2021.06.29CN 108987060 A,2018.12.11CN 109802322 A,2019.05.24CN 112212632 A,2021.01.12CN 112414068 A,2021.02.26CN 211265988 U,2020.08.14JP 2001224921 A,2001.08.21US 5852879 A,1998.12.29

Patent Agency Ranking